|

财经

什么情况?QDII基金业绩前十强,集体重仓医药和消费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4-04 12:19:00

(原标题:什么情况?QDII基金业绩前十强,集体重仓医药和消费)

截至目前全市场QDII基金业绩十强的重仓股与AI、人形机器人赛道股均无关联,十强QDII产品的重仓股几乎全部指向与业绩、基本面重大增长和改善的消费股、医药股。

对许多基金经理而言,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在基金产品的存续合同面前是一个重大考验,基金经理在等到春暖花开、重仓股业绩落地前被解雇或下岗,在公募行业是常见现象,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很难长期等待高估值但难以短期实现业绩落地的重仓股,且公募产品的清盘现象也暗含着基金经理的重仓股须匹配业绩和估值,对实际上并非永续运作的公募基金产品而言,苦熬三五年等待赛道的业绩落地和估值合理,可能意味着产品早已强制清盘结束。

独买医药成就最强业绩

在信仰基本面的港股市场,AI与人形机器人对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而言,几乎成为业绩贡献上的边角料。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募QDII业绩排名前十强基金产品,核心仓位几乎清一色指向医药和消费,而重仓AI与人形机器人的相关基金经理,在公募QDII业绩排名上大多处于业绩垫底状态。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年内的收益率目前已达到46%,该基金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配置为创新药公司,包括瀚森制药、科伦博泰生、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华领医药等,仅仅重仓股中的十只医药股,就合计占据该只基金产品高达71%的仓位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并未在基金合同上,强制规定该产品必须为主要投资医药赛道的行业主题性基金。2025年1月27日更新后的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的股票投资对象是股价没有充分反映价值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基金精选组合成份股的过程具体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企业竞争优势评估。通过深入的案头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在经营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持续竞争优势、管理出色且财务透明稳健的企业;第二层次,估值精选。基于定性定量分析、动态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内在价值、相对价值、收购价值相结合的估值方法,选择股价没有充分反映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及组合管理。只要一个企业保持和提升它的竞争优势,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就做长期投资,如果一个企业丧失了它的竞争优势或它的股价已经超过其价值,该基金就将其出售。这显示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为一只典型的全市场基金产品。

显而易见的是,在AI与人形机器人火爆的背景下,可以买任何赛道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放弃热门赛道,全部买入静悄悄的医药股,凸显出基金经理不为市场喧嚣所诱惑的冷静策略,但这种只看基本面不看概念的打法,也使得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QDII基金业绩排名上大放异彩。

公募产品存续特点决定“长短”偏好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看似永续的基金产品实际上并不永续,QDII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需要的是业绩的落地,而非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全部QDII基金业绩排名中,排名十强的QDII产品业绩与AI与人形机器人赛道毫无关联,排名十强的基金经理大部分依赖个股挖掘,尤其是在行业基本面大幅度改善的医药行业。除了排名QDII第一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排名QDII第二的工银新经济基金也放弃了AI与人形机器人赛道股。

工银新经济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显示,基金经理将该QDII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安排为医药股,且大部分医药股均指向有新药临床、新药授权、新药上市预期的创新药公司,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更加注重最为实际的业绩落地和基本面。

以上述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恒瑞医药为例,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28%;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长49.18%,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一半以上,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

排名第三的公募QDII南方香港灵活配置基金的业绩贡献同样没有借助AI与人形机器人,该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部配置为港股大消费赛道股票。尽管传统印象上的消费赛道表现低迷,但该QDII产品所重仓的消费龙头股穿越了经济周期,并通过强劲的业绩超预期带来股价的大幅度上行,从而推动这只消费主题基金产品逆势进入QDII三强。以南方香港灵活配置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泡泡玛特为例,其发布的2024全年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5.9%。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强劲的业绩动力即在眼前的事实,足以打消基金经理对配置高估值新概念的考量。

“你不可能等个三五年后,估值开始合理,业绩开始释放了,因为那个时候,要么你的产品没有了,要么你的业绩排名太差,已经下岗被别的基金经理替换了。”华南地区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基金经理并非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这些资金实际上具有周期性,从而使得基金产品并非真正的永续产品,且基金经理岗位的特点也包含着随时可能因为业绩太差被替换的可能。

基金判断医药股或迎三年业绩行情

对基金经理而言,创新药板块业绩落地的预期,比高估值的热门概念的靠谱程度更高,而医药的业绩与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成为核心驱动逻辑。

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2025年创新药行情的回调和波动预计会小于前几年。由于今年几乎全部的A股H股公司都有望进入医保放量阶段,同时今年开始整个创新药企业将陆续步入盈利期,创新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将直接反映到报表上,这是机器人行业、AI行业所不具备的。这一显著的变化也将导致创新药的筹码发生显著变化,增量资金的入场将极大地熨平创新药行业的波动。

“关于后续行情走势的节奏问题,我们建议上半年关注4月至6月初的时间节点,下半年则是8月至12月。当前正处在医药国际大会窗口期,今年全球70%左右的亮眼数据都来自中国企业的贡献,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闪耀全球。”周思聪判断,从当前披露的年报来看,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4月份的一季报预计也将较好。下半年8月份开始进入中报季,预计中报将是创新药企业报表显著放量的开始,并由此开启下半年的投资窗口。9—11月为下半年的医药大会数据窗口期,12月份为年底对外授权的集中落地高潮。长期来看,我们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为期三年以上的大行情投资机会。

华商基金彭欣杨指出,尽管医药行业整体受到集采降价等因素而承压,但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领域仍然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其内在原因在于医保谈判对创新药品体现出的鼓励支持态度。其次,国内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已有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华商基金彭欣杨强调,经历过较长时间的调整,医药板块整体预期或已有所降低,估值和基本面或都具备触底回升的空间。此外,从需求端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其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国内的创新水平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全球领先的创新药不断出现,未来创新药、创新器械或会进入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投资上同时关注医保未来的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他还指出,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应用,AI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或将取得突破,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校对:冉燕青‍‍‍‍‍‍‍‍

fund

证券时报网

2025-04-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