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4-03 07:04:51
(原标题:朱啸虎看空机器人时,一家行业明星公司刚被送入ICU)
作者 | 王非
来源 | 猎云精选需要注意的是,达闼曾在2023年7月获超10亿元C轮融资,并相继开启赴美IPO、随后被爆计划赴港IPO。迈进2024年却骤升异变,达闼从最初的降薪,一步步沿着裁员、“人去楼空”的连锁反应,发展至今。
期间,达闼隔三差五放出与各方达成合作的消息,回过头来看,也被外界视为积极自救的信号。
作为对比,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已被彻底点燃。投中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数已经达到了102起,远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也有超过20起,而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0起。
巧合的是,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不久前,刚刚提出“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这一看空言论。在这个时间节点,达闼引发关于生存的巨大争议,不禁令人唏嘘。
创业近十年,获超54亿投资
掌舵达闼的黄晓庆,拥有亮眼的背景。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系取得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后担任UT斯达康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作为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达闼专注于云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官网介绍显示,达闼具有行业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提出 “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并成功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
达闼云端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智慧农业、智慧医养、公共安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商业零售等领域,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及众多的产业链合作伙伴。
大牛掌舵+产研并进,自2016年5月的种子轮融资,至2023年7月最后一轮C轮融资,达闼基本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吸引软银、华登国际、富士康、博将资本、经纬创投、博将资本、格力集团等知名机构和企业,累计投入超54亿元。
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参投,超10亿元的C轮融资,更是助推达闼坐稳超级独角兽宝座。
IT桔子发布的《中国机器人行业独角兽名单》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在榜的机器人独角兽共有14家,达闼以30.77亿美元(约合223亿元)的估值,位居14家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榜首。
需要注意的是,达闼“吸金凶猛”的背后,或许与广泛开设分公司,吸引当地国资入股有一定关联。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达闼股东架构中,目前已穿透的67个股东中,企业股东更是高达57个。
南方财经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这促成了达闼在前期快速获取新投资、顺利成长,但也使投资者的股东权益持续被稀释,降低后续投资意愿”。
于是,达闼早早便开启了上市募资的计划。
2019年7月,达闼拟募资5亿美元赴美IPO。当时的招股书显示,软银系达闼大股东持股34.6%,黄晓庆持股17.4%。
这份招股书还暴露出该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2017-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达闼营收分别约0.19亿、1.21亿、1.48亿美元,净亏损分别约0.48亿、1.57亿、0.98亿美元(同比扩大52.01%),上市计划就此搁浅。
2023年初,达闼改道赴港IPO,同样计划募资最多5亿美元,但因技术商业化进度不达标,南京产业基金暂缓审批,港股上市计划也未能实现。
对于达闼而言,在一级市场遇冷,二级市场又遥遥无期,似乎还缺少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傍身,困境早晚出现。
对于达闼如今面临的困境,黄晓庆也将其归因为“融资大环境”,“公司作为国家人形机器人先行者,几年来为行业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但2024年融资因估值较高,且被列入实体清单,投资机构锐减,为此,2025年我们探索多种融资渠道和方式,包括:与合作方设立合资公司进行融资、地方产业共建落地融资等”。
困顿一年多,正在积极自救
事实上,达闼的困境始于2024年初,距离其超10亿元融资仅不到半年,足以令外界诧异。
据南方财经消息,自2024年1月起,达闼已然无力足额发放员工薪资,之后陆续出现“万元以上部分折半发放”,然后3、4月工资彻底停发,5月全员每人发放1万元,公积金、社保相继停缴。
苦撑半年,达闼终究继降薪、欠薪后,迎来了裁员,“先是砍掉外包,1月裁了大概100人,到3月基本每个部门只剩几个人,五六月后开始大批次裁员”,约400-500人被裁。
人员缩减,也直接影响着办公场地,“广州卖楼、总部转租”的消息,在近日开始大面积出现。而除了“人地两失”,达闼还被爆拖欠了巨额供应商货款及银行贷款。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涉及14起司法案件,案件金额5148.63万元,近五年内28.57%的案件年份为2025年,占比最高;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则涉及21起司法案件,案件金额3535.13万元,近五年内71.43%的案件年份为2025年,占比最高。
针对裁员和薪资问题,黄晓庆在最新回应中称,公司确实根据当前经济环境进行了业务聚焦和人员精简,员工人数由800多人精简到150人左右,加上顾问近200人。
他表示,“员工的离职补偿,公司会想方设法地逐步解决,同时公司还在正常运营,还在坚持签单做业务、做产品,回款都会拨出一部分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但需要时间来解决”。
针对“房产、诉讼”等问题,达闼方面对猎云网表示:广州(办公场地)是公司自有房产,目前没有售卖计划;公司业务聚焦、精简人员、压缩空间、降本增效,(上海总部)为部分办公室正常退租;会和各方沟通逐步解决,(被执行总金额)目前在可控范围内。
尽管困局已持续一年多,黄晓庆,却也在积极自救,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今年1月,达闼宣布与天津津南签署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战略投资和产业合作一揽子协议,将在天津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今年3月,达闼与松霖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洗护康养人形机器人。
另据黄晓庆最新透露,达闼近期已与港股公司国华集团签订了合作与融资协议,共同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面向全球和国内市场打造香港的人形机器人产业。
在今日公众号推文中,黄晓庆还着重透露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进展:目前,公司推出全球首款58关节人形机器人Ginger2.0,已斩获数千万元订单;国内首创的68关节双足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年底进入试商用阶段。
与此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海睿云端大脑”已经完成DeepSeek深度融合,实现机器人全场景智能化升级。
据TechWire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达闼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早已离职。这无疑又给公司产品的稳定发展,升级迭代,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达闼外,近一年已有蚕丛机器人、领贝机器人、广东宝乐机器人、追光机器人等被曝倒闭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有预测认为,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背后隐藏风险,2025年底到2026年初,这一产业可能迎来一个倒闭潮。
而这也给行业其他创业者敲响了警钟,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资本输血不如自我造血。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4-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