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专家访谈汇总:激光器芯片国产化加速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4-03 07:05:12

(原标题:专家访谈汇总:激光器芯片国产化加速)

1
算力基建带动光芯片需求持续增长》摘要

全球光芯片市场预计2023-2027年复合增速达14.86%,其中高速芯片增速显著快于中低速产品。

当前我国25G及以上激光器芯片国产化率偏低,美日技术主导,但中美摩擦加快“去美化”进程,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河南打造全国领先的光芯片产业集群,鹤壁市为核心区域,以仕佳光子为核心企业打造“全链条”光电子产业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落地,形成有源+无源全产业链。




















2、政策引领稀土转型》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在2023年实现了稳步增长,机架总规模突破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政策的实施,市场需求减缓,特别是公有云客户需求趋于饱和,互联网行业的新需求尚未显现。

此时,IDC行业出现了供需失衡,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下降,机柜服务费用也出现下滑,价格战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需求增长主要由AI应用的普及所推动,如DeepSeek大模型,它在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缩小了中美之间的AI技术差距,并可能刺激更多云服务商(CSP)和中小企业的AI投资。

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涉及更高的技术门槛,包括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严格的绿色能源标准和更高密度的配置。

国内主要云服务商(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预计将加大资本开支,以抢占智能计算市场的先机。

数据中心的单机架功率已从2017年的5.6KW/机架提升至2023年的12.8KW/机架,超算和智能计算中心的功率甚至要求超过30KW。

随着IDC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建议关注具备核心区域资源禀赋和绑定大客户的国内龙头IDC厂商,以及IDC关键产业链环节的公司。

3、电子行业投资分析:生命周期与渗透率的驱动》摘要

关注材料工艺创新,推动产品性能的极限突破,从28nm、14nm到7nm、3nm,再到未来的2nm技术。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电子行业的产品可以分为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投资风格、核心考量指标以及估值方法。

电子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渗透率提升的过程,渗透率的提升直接决定了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增速、投资风格和估值方法。

在投入期和成长期,渗透率的提升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成熟期,渗透率提升趋于缓慢,替换需求和技术更新驱动市场发展。

从早期的MP3播放器到iPhone、iPad,再到iWatch和AirPods,苹果通过多样化产品组合,确保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市场份额,并不断推动创新和增长。

投资于具有新技术和政策支持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且未来发展空间不明确,如AR/VR等早期细分赛道。

在成长阶段,渗透率的提升是主要增长点,科技行业的常态是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推动替换需求,例如半导体行业

4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摘要

AI技术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告别了过去单纯依赖硬件堆叠和算力比拼的时代,进入了一个以AI融合为核心的高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竞争阶段。

2025年2月,比亚迪、吉利、极氪、岚图、东风、零跑等20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宣布与DeepSeek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

与传统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为主的突破模式不同,DeepSeek等大模型通过架构和算法创新提升算力利用效率,降低训练和推理成本,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通过三档技术方案精准切割市场,低成本的视觉感知方案推动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走向大众市场。

AI大模型技术在云端模型训练和车端模型部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硬件降本、性能提升、算法开源等优势,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感知层(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和决策层(域控制器)的研发和创新,将决定技术发展的方向。

激光雷达市场在NOA需求爆发下快速增长,相关企业如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等值得关注。

以特斯拉、小鹏、比亚迪为代表,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弥补摄像头的三维探测能力,适用于L3及以下自动驾驶,且成本较低。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兴起,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逐渐转向定制化,涉及到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的联合研发。

本土供应商如伯特利、利氪科技、同驭汽车等已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国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在智能底盘线控制动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拓普集团在提供一站式线控底盘解决方案方面具有优势,伯特利拿森科技在线控制动领域的技术进步将推动市场发展。

5、 如何推动居民收入上涨》摘要

截至2023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为39.6%,与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23年,美国的居民商品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23.1%,而服务消费的比重高达45.8%,远超我国27.9%的水平。

此外,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较为突出,前20%的高收入户与后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远高于城镇居民。

在1956-1960年间,日本私人消费年均增长8.5%,远低于私人投资增长44.4%,消费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剩与失业率上升。

继续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型,使农村居民在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从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

政策应逐步将补贴从价格端转向收入端,例如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及对农村家庭的收入补贴,改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