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希荻微接受机构调研:模拟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将与诚芯微整合研发资源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4-02 19:04:42

(原标题:希荻微接受机构调研:模拟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将与诚芯微整合研发资源)

4月2日,希荻微(688173)公布了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在4月1日迎来大批基金、私募以及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集体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着重对希荻微在2024年底推进的一项并购展开。

2024年11月,希荻微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曹建林、曹松林、链智创芯、汇智创芯所持有的诚芯微100%股份,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组上市。

收购标的汽车电子业务增速较快

在本次调研交流中,希荻微重点介绍了收购标的诚芯微的情况。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深圳龙岗,并在无锡设立了研发中心。诚芯微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深耕芯片设计领域15年以上,专注于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尤其擅长中高压大电流DC-DC电源管理芯片。

诚芯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机类芯片、MOSFET和电池管理芯片等,相关产品已成功导入立讯精密、BYD、CE-LINK、联想、吉利、长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建立合作关系。

财务数据显示,诚芯微2022年、2023年、2024年1—10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680.17万元、19159.58万元和15935.8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0.77%、31.79%、36.31%,净利润分别为562.01万元、1795.39万元、1800.88万元。

希荻微在调研中表示,诚芯微目前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且该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所覆盖的下游客户数量较多且所处的行业领域较广,导致诚芯微的营业收入规模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消费电子市场以外,诚芯微也在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市场,相关业务增速较快。诚芯微的芯片产品随着市场需求在不断迭代,且生产成本也通过有效管控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诚芯微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利润留存较高,因此诚芯微2022—2024年的毛利率能够持续提升。

经交易各方协商,本次交易的业绩承诺期为2025年、2026年及2027年。交易对方承诺,诚芯微于前述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以扣非前后较低者为准)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2500万元和2800万元,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各方同意,在计算诚芯微业绩承诺期各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时,因该募投项目使用配套募集资金而产生的资金收益、研发费用及其企业所得税影响额不计入当期净利润。

据希荻微介绍,公司自身在汽车电子的布局包括车载DC/DC芯片、LDO稳压器、智能高/低边开关、摄像头PMIC等产品,可应用于智能座舱、车身控制、ADAS等多个场景。而诚芯微在汽车电子的布局为USB车载充电芯片和方案,双方均专注于车载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且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与诚芯微将对现有的研发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矩阵。”希荻微表示。

消费电子市场温和复苏

在不久前,希荻微也公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6%;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上年同期为-5418.46万元。

业绩快报显示,希荻微2024年所有产品线总出货金额为9.9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98%,其中公司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出货金额为5.41亿元,是公司出货金额主要增长点之一。

对于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业绩快报称,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回暖,终端客户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公司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音圈马达驱动芯片(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芯片)销售体量提升较为明显;此外,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完成了ZinitixCo.,Ltd.(以下简称“Zinitix”)的股权收购,Zinitix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对公司营收增长亦有所贡献。

在调研中,希荻微表示,经历了前几年的库存调整,消费电子市场处于温和复苏的阶段,手机、家电等国家补贴政策出台也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成长。

“去年以来,公司针对硅负极电池应用场景打造的电源管理芯片相关产品在客户端的反馈非常好,在这个细分领域公司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电池容量持续提高,公司相关产品也会持续迭代,包括设计的创新以及工艺能力的迭代,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希荻微称。

希荻微还指出,公司用于服务器的大电流E-fuse和POL产品已经在客户端进行量产前的试制和测试。公司高度重视AI服务器算力等领域对于芯片的需求,这也是诚芯微关注的发展方向。

谈及模拟芯片行业未来的格局,希荻微认为,中国模拟芯片设计公司会持续进化,因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芯片公司之间的竞争会持续相对较长时间。“可以确定的是,模拟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市场需求较大,可以支撑较多的芯片公司存活一段时间。目前,二级市场公司收购一级市场公司已经发生,未来相关市场案例有望进一步增加。”

fund

证券时报

2025-04-03

证券时报

2025-04-03

证券时报

2025-04-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