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02 14:14:15
(原标题:极致进化!仓储机器人“头部玩家”新变革)
【导读】湾区创客说·发现独角星芒|走进仓储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海柔创新
【编者按】南海之滨的创新热土上,深圳以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极致密度,孕育着改变世界的科创力量。从大疆无人机翱翔天际到微众银行重构金融生态,从河套实验室的颠覆性技术到前海深港的跨境协同……“20+8”赛道奔涌的“深圳军团”背后,是政府“放水养鱼”政策活水、创投资本浇灌以及产学研用贯通生态的三重共振。
中国基金报携手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与中小企业服务局,共同推出《湾区创客说·发现独角星芒》,解码科创力量的硬核突围、透视资本浪潮的前瞻势能。让我们穿过深圳湾的摩天楼群天际线,发现照亮湾区未来的星芒轨迹。
中国基金报记者 牛思若 张莉
2025年伊始,机器人产业就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阵热潮。当业界热议具身机器人应用场景时,仓储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早已在物流领域实现深度渗透。
在高达12米的立体货架间,箱式仓储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货箱抓取、搬运和存储任务——这类搭载自研定位算法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备,单次作业效率可达人工的3-6倍,存储密度提升幅度最高达500%。
近年来,中国AGV和AMR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借助机器人存储、拣选、搬运货物来提高效率似乎将成为行业内的“标配”。在这过程中,海柔创新这家从深圳起家的创业公司,也成功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然而,在市场这块“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如何破局?海柔创新副总裁刘敬涛的答案是——“极致地进化”。
从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研发与创新,逐步成长为以箱式仓储机器人为核心的标准化系统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一路走来,海柔创新也正在逐步改变自身的定位;不变的是,海柔创新始终走着专注赛道、技术深耕的发展路径。
“对于海柔创新来说,我们把一款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向全球。第一款产品取得成功后,再去做新产品,复制这个成本模式。”刘敬涛说。
本期《湾区创客说·发现独角星芒》栏目同步以视频记录此次调研活动,视频如下,以飨读者。
“规模化扩张”
中国基金报:机器人的品类非常丰富,海柔创新为什么选择仓储机器人这一细分的赛道?这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帮助?
刘敬涛:海柔创新主要产品是仓储机器人,从大的品类来说,可以归为工业机器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围绕客户的仓库和产线,做成可以解决问题的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降低仓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给客户踏踏实实、创造价值的。
我们的创始团队在2016年时,偶然发现电商仓库的人工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工人在厂内的走动强度非常大,但如果依靠成熟的机器人技术,帮助工人作业,将大大减少走动的距离,从而提高人工的作业效率、提高电商平台的履约效率。
中国基金报:有具体测算过工厂引入机器人后将降低多少的成本吗?
刘敬涛:我们做过一个比较,以人工为主的电商仓库和机器人自动化电商仓库相比,后者的工作效率相比前者基本可以提高3-6倍,这个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电商仓库来讲,存储密度基本可以提高到80%~500%。仓库面积越大,也将带来规模效应。
中国基金报:电商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了,海柔创新如何去评估市场对于仓储机器人的需求量?
刘敬涛:其实我们去研究过,电商在中国、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饱和的状态,但是电商仓库的自动化率还非常低,市场渗透率占比还在个位数,大多数还是人工仓。
虽然我们产品应用于一个细分场景,但是放眼全球整个电商的仓库来讲,在我看来,十年内还有一个增速非常好的增长空间,仍是相当大的一个市场。
中国基金报:对海柔创新来说,国外的市场会更为广阔吗?
刘敬涛:从2024年海柔创新的业绩来看,第一次海外的业务规模超过国内,所以我们往后三年左右,海柔创新的业务都将以海外市场为主。我们现在既要进行规模化扩张,同时海外业务的规模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比如在日本调研,我发现三个问题:第一,日本的老龄化比较严重;第二,日本人工成本比较高;第三,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但其自动化仓储的占比也还是个位数。那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未来会重点投入日本市场。海柔创新出海日本市场,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前三年我们定义为试水期,那往后的三年,应该是一个规模化的扩大期。
而且除了日本,还有美国、欧洲、东南亚等,我们已经处于在各个国家规模化扩张的一个状态。
中国基金报:这也是在响应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出海热潮吗?
刘敬涛:我们是以仓储机器人为自己核心产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客户的业务需求来讲,仓储机器人可能只是解决了客户的一个痛点,客户可能还会有其他的需求。
所以在我们“走出去”的同时,也是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在“抱团出海”。这也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欧美、日韩参与物流自动化行业的展会时,我们会发现展会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机器人企业的主场了,吸引了最多的观众。
中国基金报:虽然有“抱团出海”的优势,但开拓海外市场仍是有不少困难的,海柔创新又是如何应对的?
刘敬涛:海外客户的文化、习惯和国内是不一样的,这是全球化公司绕不过去的一个文化冲突;此外,我们的产品主要是解决劳动成本高、劳动人口少的问题,所以质量要求高。
我们每一个客户、每一个项目都是基于客户的业务和痛点,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去给客户做一个解决方案,基本每一个客户我们都需要通过多轮磋商、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优化,确保解决方案高质量落地。
而且海外的客户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以及项目上线后的运维、售后服务,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产品,买的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端到端的服务。
中国基金报:“一对一”的服务会不会给企业的对外开拓带来挑战?
刘敬涛:这个建立在有一个好产品的基础上,就像我们最新发布的新品,我们形容它是“小身材、大作为”。这一款机器人既解决了客户的存储问题,也解决了客户的搬运拣选问题;其次,我们会把所有的复杂问题标准化,推出一个PST售前工具平台,为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快速生成一个解决方案。
除了这两点以外,我们在海外各地设有多个子公司,项目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的生态合作伙伴,这样我们可以快速地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极致地进化”
中国基金报:你提到的新品有什么亮点?能解决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刘敬涛:我们第一代产品叫作ACR(Automated Case-handling Mobile Robot),今天发布的新品属于在料箱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上的升级产品。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放眼全球,我们海柔创新的部署、维护都是领先的。这次发布的新产品灵活度非常高,与上一代的料箱机器人相比,可以提高仓库的存储密度,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拣选效率。我们在这一细分赛道上,围绕着效率、存储密度、成本在做着极致地进化。
中国基金报:今年机器人迎来了爆发,您觉得具身机器人是否会在未来替代传统的工业机器人?
刘敬涛:每一款机器人都需要解决客户的痛点,不存在一款机器人可以“吃遍天下”。
中国基金报:那有考虑过拓宽机器人品类吗?
刘敬涛:我们的战略是有限资源下的取和舍。创业公司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很多创业公司不是被“饿死”的,而是因为什么都想做才“撑死”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引发质量问题,推向市场后无法为客户解决痛点,这样就带来了负面口碑,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海柔创新来说,我们把一款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向全球。第一款产品取得成功后,再去做新产品,复制这个成本模式。
中国基金报:为什么选择在深圳发展?
刘敬涛:首先,深圳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可以给到创业型公司一些灵活、便利的条件;其次,深圳的年轻人非常多,创新机会也非常多;最后,深圳有许多“大厂”,无论是软件,还是供应链,对我们都有所助益,我们工厂的快速规模化也是凭借了深圳成熟的生态链。
中国基金报:海柔创新作为一家创业型的公司,如何吸引到全球的人才?
刘敬涛:我们海柔创新一直有一个使命是:汇聚全球人才,使用机器人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目前我们研发人才的比例差不多接近50%,与此同时,我们也想打造一个平台产品,通过产品可以去展示商业化前景和市场空间,以此来吸引全球人才。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
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