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巨潮WAVE
2025-04-01 22:12:52
(原标题:有量化,无牛市)
文|小卢鱼
编辑|杨旭然
3月28日,一则游资集体举报量化交易、呼吁大家不交易来饿死量化投资机构的消息开始发酵。
据称,当天黄金、算力、云南板块等热点随消息快速轮动,但量化资金总能未卜先知般提前拉升股价,而反应不及时的游资和散户却只能看着账户资金缩水。
赚不到钱的散户选择离场,游资选择躺平,龙虎榜上前50大游资席位单日成交额骤降至12亿元,创下近三年新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量化交易席位的活跃身影。以被游资重点批评的开源证券西安西大街席位为例,3个月来交易了900只股票,据称已基本垄断低位板,每次都一步买入等人来接盘。
在A股市场再度逼近3500点的关键关口,游资们集体减少交易量来表达对量化投资机构的不满,无疑是想让量化交易面临新一轮的舆论风暴与监管审视。
但是无论游资和量化谁坐庄,真正受伤的还是那些发不出声音的普通散户。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没落
游资这两年没少在网上指责量化,主要是因为自己没割到韭菜,反而被量化当成韭菜割了。
传统游资擅长炒作题材股,以打板战法为核心,依赖人工筛选热点,通过快速封涨停吸引市场关注,次日高开出货或接力拉升。而且他们往往聚焦于流通市值低于50亿的小盘股,或受到市场、情绪影响的热门板块个股,方便自己通过资金优势制造短期波动,施展“一字断魂刀”。
徐翔和宁波敢死队的时代之后,这两年仍有游资大佬在用类似的手法获利。
2023年8月17日,“佛山无影脚”抓住了机器人板块的消息面刺激,当天买入新时达2.03亿元,次日又在顶一字买入1.09亿元,同时出货2.24亿元,既成功封住涨停板又出清前一日手中筹码,赚取了约两千万利润。
8月21日,佛山无影脚将剩余股票清仓,又成功赚取300万利润,新时达股价随后开始持续阴跌,留下一众小散套在山顶。
2014年前后是这些传统游资的大舞台,他们通过精准卡位政策热点、制造流动性虹吸,在证券、成长股等板块斩获超额收益,在江湖上留下来种种传说。此后量化交易逐渐崛起,传统游资的优势逐渐荡然无存。
量化投资机构可以通过AI算法对社交媒体上的舆情进行监控,以便实时捕捉市场情绪,在消息公开前就能完成布局,导致游资传统“打板”策略失效。
最近德尔未来股价异动,据传就是因为量化算法捕捉到了官媒发布的“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直接把名字里含有关键词“未来”的德尔未来给建仓了。
先不说炒名字这件事本身是否抽象,就看量化算法下的这个获取信息和建仓减仓的速度,确实不是依赖人脑人力的传统游资能相提并论的。
根据券商业内人士的说法,量化算法能在政策发布前5-10秒完成建仓,而游资从信息获取到决策至少需要30分钟;量化系统能在0.0001秒内完成交易,而游资挂单平均延迟0.3秒以上。
如果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量化算法显然比传统游资快得多,所以在炒作题材股这件事上,量化算法可以比传统游资更加精通。
就像这次的缅甸地震,官媒的正式报道还没出来,量化算法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捕捉到了泰国、云南等地的灾情实况,再根据灾后重建的逻辑判断可以炒作云南城投等股票,直线拉升,一字封板——这种速度,传统游资和散户怎么跟?
“打不过,就加入”,新生代游资已经学会了将传统手法与量化工具结合。
例如,有人在“万丰奥威战役”中,利用AI情绪分析系统,提前3天布局具身智能概念;刺客系捕捉主线龙头首次分歧后的恐慌低吸机会,制造大长腿反包,实现水下直线拉板。
但这些新生代游资能获得的收益,还是远远不能与量化投资机构相提并论。
02 冲高
游资在量化手里吃了亏,就开始通过炒作“量化原罪论”转移矛盾,让散户跟着一起讨伐量化交易,丝毫不提自己在量化交易崛起的好多年前就已经在专注于割散户韭菜这个事实。
不过在很多散户看来,对量化交易的监管限制确实还不够多。
沪深交易所已经从去年开始实施差异化收费机制,要求高频交易商支付更高手续费,但量化投资机构仍能通过机器处理订单的速度和VIP交易通道,对政策投资者形成碾压性优势。
每秒300笔和每秒299笔,对散户来说没有区别。而且量化机构还可以通过分散持仓(单产品覆盖500-1000只成分股)来规避监管对集中交易的限制。
虽然之前引发舆论风暴的通过融券日内对冲变相实现T+0交易,已经随着转融通和融资融券业务新规被限制住了,但量化投资机构还是可以通过挂单后撤单70%这种手法诱导散户跟风接盘。
跟量化投资机构比,甚至连券商都快被打成弱势群体了。
本来股民的交易活跃度和佣金费率就在连年下滑,顺应“机构业务”的趋势引入私募交易账户,券商营业部还得承担其撤单产生的巨额流量费成本,佣金收入扣除流量费等交易成本后不倒贴钱都算好的了。
但是在A股指数化投资的趋势愈发明显之后,传统金融机构再不情愿,也只能加紧拥抱量化投资机构。
2024年,A股被动指数基金持有市值首次超越主动管理基金,ETF单年净流入超1.6万亿元,像科创50ETF等明星品种的年化收益达18.7%,显著跑赢85%的主动权益基金。
这种规模与业绩的双重压制,倒逼传统基金公司引入量化技术开发指数增强产品。部分头部公募已推出“AI因子选股+指数跟踪”的混合策略,打造自己的量化投资产品。算力不足的中小型公募,更是直接选择与量化私募成立合资公司。
险资、银行理财子等大买方也在增加对量化投资产品的配置。毕竟2024年A股最大回撤达23%,而头部量化中性产品同期回撤控制在3%以内。
这种低波动特性无疑是契合险资、银行理财子的资产管理要求的,许多普通居民的理财需求就这样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变相转移到了量化投资产品上。
高净值个人客户对量化私募的追捧更是明显,今年以来,宽德、黑翼、均成、进化论的产品都卖的不错。有些产品完全处于被机构渠道争抢的状态,没能上架这些热门量化私募产品的销售机构(券商、银行)甚至会被客户诘问。
至于张坤那一代高喊价值投资的公募基金经理和他们旗下的产品,管理规模腰斩,在客户中也没有太高的讨论度了。
03 流血
虽然散户可能和游资、机构一样讨厌量化,但散户同样没办法和游资、机构共情。毕竟这些年,不论谁在资本市场里呼风唤雨,散户都是被割韭菜的那一方。
与A股相比,美股的散户们似乎更不容易被割韭菜,对量化投资机构的抵触情绪也没有那么强。一个原因是美股市场由机构主导,贡献了超80%的交易量。美国散户主要通过401(k)养老金计划、ETF等工具间接投资股市,约60%的家庭金融资产由专业机构管理。
这种结构使美股市场对宏观经济、企业业绩等基本面因素更加关注。
A股散户目前能直接贡献60%的成交量,他们喜欢追涨杀跌的行为既会加剧市场的波动,也给了量化投资机构以大规模针对性布局的基础和温床。
比如2023年白酒板块回调,量化投资机构早已按照设置好的止损逻辑减仓,散户却要等到下跌50%-60%时才会大规模恐慌性抛售。但是在主力资金趁机低吸等反弹时,散户又不敢跟上,因此错失补仓回血的机会也抓不住。
而且目前的A股市场,相比多年前更加喜欢炒名字,有分析认为这是游资躲避量化收割而“进化”出的一种策略,美国大选时炒川大智胜和哈尔斯,去年11月炒寓意喜庆繁荣的红四方和日出东方,以及炒名字里带“马”和“龙”的股票。
美股散户虽然有T+0、做空、期权等便利,但类似的事情要少一些。
另一个原因是,美股指数这十年间是在持续上涨的,A股指数则是十年间都在3000点徘徊。就整体的赚钱效应来看,美股明显强于A股,美股散户只要能坚持拿住股票,也有机会做到不被单边收割。
所以美股的量化交易占全市场交易量的60%,看着虽然很多,但这每天2000-3000亿美元的交易量对上连年上涨、突破70万亿美元的总市值,影响其实有限。
并且,美股上专业机构在互相PK,散户成了躲在专业机构后面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量化交易是真的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A股每天的量化交易量大约为2000亿元左右,占全市场成交额15%-25%,看着虽然比美股的交易占比少很多,但他们的对手盘——包括策略的指向性,都不是其他量化机构,而是那些手无寸铁、真正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提供溢价的散户。
举例来说,去年的9-10月,在中国机构投资者还在半信半疑时,散户已经抱着真金白银积极投入“国运牛”行情,其贡献的交易量占比高达 85%。
2014-2015年的大牛市,散户更是贡献了1.1万亿元的净流入资金,创业板等中小盘股的流动性几乎完全由散户支撑。如果没有散户的频繁换手,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向社会外溢的财富效应都会明显削弱。
更进一步讲,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和中产阶级大规模保有社会财富的现状都决定了,有了散户的广泛参与和频繁交易,A股在市场表现上才和国家宏观政策同频,才会出现与政策预期相匹配的高活跃度和高市盈率。但量化交易崛起之后,散户已经基本失去了塑造市场的能力。
所谓“牛市”,本质上就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敢于冒风险支持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敢于给相关上市公司高溢价,并愿意等待未来的繁荣兑现。如果散户真的被迫大规模退出市场,量化机构的那点“流动性”,能支撑得起牛市所必须的溢价吗?能支撑得起宏观规划、产业政策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和积极反馈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02
乐居财经
2025-04-02
观点
2025-04-02
格隆汇
2025-04-02
乐居财经
2025-04-02
WEMONEY研究室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