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01 15:52:00
(原标题:归去来兮桃花源——品《乌山不夜侯》)
要品《乌山不夜侯》,绕不开“叶大师”。
2024年12月,在广州老友的声声召唤下,我和妻子终于下定决心,赴粤一游。这个计划蹉跎有年,一朝实现,非常激动。第一站,我们选择的是心向往之的潮州,自长沙一别暌违18年之久的洪巧俊先生请我们吃过潮州菜后,又带我们夜访叶汉钟。叶汉钟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非遗项目“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人称深耕凤凰单丛的“不老童”,曾在央视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出镜。
那一天,刚刚从深圳归来、风尘仆仆的叶汉钟先生亲自向我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潮州功夫茶艺,我们喝了半夜的茶,聊了半夜的茶文化,被茶的意境深深吸引,被“茶人”的气度深深折服。其间,叶汉钟先生的弟子、中国作协会员小树也一同参加这场品茶会。
我不懂茶,平日里喝茶,多为解渴,“海饮”是常态。但品了叶汉钟先生珍藏多年的老茶,感受了凤凰单丛的魅力,我对茶的理解,上了一个层次。
“茶其实很好玩,但如果你不懂,你就玩不了,只会被茶玩”,叶汉钟先生的讲述,让我陷入了沉思。而在了解了他习茶、制茶、推广茶的传奇人生后,我顿悟,“好玩”就是和茶共赏、共情、共进,这是茶艺的最高境界。
离开潮州前,我们在街头信步,随意步入一家小店,尝到了传说中的凤凰单丛名品“鸭屎香”,当时便被折服,遂买了一些。店主优雅地为我们泡茶时,听闻叶汉钟的名字,肃然起敬,“叶大师致力宣传凤凰单丛,让它名声鹊起,他对我们这些以茶为生的人有恩啊”。
回到南京不久,接到小树寄来的小说《乌山不夜侯》,大有快意。因为,这部长篇小说中,指导钟清友做茶使得其经营的茶园生意“起死回生”的叶天羽便是以叶汉钟为原型。这是我们在潮州时,小树说过的“秘密”。
《乌山不夜侯》
小树|著
南方传媒|花城出版社
2025年1月
这部小说并没有刻意的“传奇”叙事,但它以素描般悠然自得的叙事氛围,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以至于为着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沉浮挂牵不已。
《乌山不夜侯》展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在乡村振兴图景下,“本土”的茶山文化在内部智力和外部资源的合作下,得以承继和发展。而这样的主题,在一开始就进入了“颠簸”之境。
叛逆青年钟清友从伦敦回国,送病危的爷爷最后一程——“乌山不夜侯”是乌山人钟清友爷爷的尊称,典故出自西晋文人张华的《博物志》——钟清友原本很快就要回到伦敦,和女友在国外打拼,却被疫情耽搁了行程。和父亲吵翻天的他,负气住进爷爷留下的乌山中的茶园,开始接触到制茶过程和茶山之美。此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使得他下定了不负爷爷心愿、让茶山文化和生意发扬光大的志向。而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敌人”正是自己的父亲钟志国,因为钟志国在深圳做着大生意,一心想让独子钟清友继承公司业务,有意卖掉常年亏损的茶山,且已找到了“接盘人”。
钟清友自小和爷爷亲近,他在乌山中和爷爷留下的物事对视,和天上的爷爷“对话”,和不忘钟氏一家恩泽的村民相熟,渐渐发现自己变了模样。他不再是那个刚到乌山时开着豪车拉砖的不靠谱青年,而是血液中燃起故土情怀、未来情怀的新锐改革者。为此,他努力做起了茶山的掌门人和备受期望的村干部。他制作的乌山发展规划十分惊艳,引起了从县乡到省市领导的关注。而他和一众有志青年合作,引领茶园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举动,也受到了叶天羽大师的鼎力支持。叶天羽几上茶园指导制茶,尤其是传授了阴天制茶的秘诀,让茶园的产品供不应求。
故事的结局是完满的,受到严峻考验的异地恋没有凋零、父子一夕和解、乌山大变样……而这正是包括乌山在内的多座茶山的腾飞交响曲。
油然之间,我心中跳出了一个词:茶山桃花源。
茶之美,在味觉、在视觉、在感觉,这是茶山成为人们心中“人间仙境”的关键原因。
这样的桃花源抑或“人间仙境”,是乡愁发散、多元价值观连接之地。这样的悠悠情愫,不只属于“钟清友”们,更属于所有人。当很多人在物欲的冲击之下,在困境的挤压下,开始和“乡愁”乃至“原生文化”有所疏离时,“乌山”以坚挺的价值轮廓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归去来兮”的背后,是经久不息的波澜,也是润物无声的纯真理念。
最美的,往往是最“原始”的;最有力的,往往是最柔软的。读罢《乌山不夜侯》,我更加相信这一点。
(作者系媒体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经济观察报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