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绽妍生物创业十年,走出院线迎挑战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3-30 16:01:20

(原标题:绽妍生物创业十年,走出院线迎挑战)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胡芳洁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前有敷尔佳,后有可复美,同样是从院线走出来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绽妍,正努力生长。

今年2月底,2025CiE美妆创新展上,绽妍生物旗下绽妍、德菲林以及绽小妍三大品牌亮相展会,旗下重组贻贝粘蛋白等多款自研原料也一同亮相。

(图 / 绽妍官网、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绽妍不甘深藏于院线,加速走向大众市场,并在2023年更新品牌定位为“肌肤出问题,绽妍来救急!”,通过更直接的表达来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

然而,作为一个美妆消费市场的后入局者,前有“医美面膜”鼻祖敷尔佳,后有重组胶原蛋白功效护肤的代表巨子生物等,在美妆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绽妍生物的机会在哪里?

1、功效护肤时代的机会

创立于2015年的绽妍生物,在护肤品行业还是一个“新兵”,但依然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功效护肤时代的到来脱不开关系。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数据显示,我国约36.1%女性存在敏感性皮肤问题。

除了“天生敏感”问题外,后天护肤习惯、环境因素等也让不少原本健康的皮肤成为“敏感肌”。此外,玫瑰痤疮、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也困扰着不少人。

实际上,要维持皮肤稳定,除药物治疗外,用“皮肤学级”护肤品来进行保湿、抗炎、皮肤屏障修复等日常养护,更为重要。再加上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功效护肤认知增强,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快速增长。

越来越多从医院走出来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凭借专业背书,在这一消费趋势下成长为功效护肤市场的中坚力量。而绽妍正是其中一员。

(图 / 绽妍生物官网)

绽妍品牌创始人张颖霆自1998年起,就涉足皮肤科药品的销售生产工作,先后就职于重庆华邦制药、亿帆医药等公司,常年和医院、医生打交道。

在从业过程中,张颖霆与许多皮肤科医生有过接触和交流,在沟通中发现,医生在诊疗皮肤病时,通常会觉得光靠药品无法完全解决肌肤问题,需要搭配科学的护理,比如使用功效性护肤品或者医疗器械类产品,辅助药品进行皮肤病的治疗。

基于此,张颖霆有了创业的想法。2015年,他创立绽妍品牌,定位为专注皮肤屏障修护。

张颖霆曾对媒体表示:“绽妍初创团队的骨干成员,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皮肤科药品研发与销售工作的,与皮肤科医生交流非常多。”

凭借创始团队在医药领域的积累,绽妍创立后,通过与皮肤科医生、公立医院的合作打开市场。

据张颖霆2023年接受C2CC传媒采访时透露的消息,绽妍产品已覆盖近千家公立医院,另外公司从2022年开始着力OTC渠道建设,已入驻包括泉源堂、一心堂、漱玉平民等在内的千家药房。

发展早期,产品进入医院渠道和OTC渠道,为绽妍提供了专业背书。

主创团队背景和渠道优势只是一方面,要进入医院渠道、获得医生认可,自身的研发实力更为重要。

绽妍生物旗下拥有西安德诺海思和成都英普博集两大研发平台,3000多平米产品研发及配方实验室,并掌握了重组贻贝粘蛋白、酶促和基因工程法合成生物活性多肽等多项核心技术。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功效护肤时代,医疗背景+医生推荐+重组贻贝粘蛋白等核心专利成分,就足以帮绽妍立起一个专业形象,斩获一批核心用户。

这是绽妍的机会。但遗憾的是,绽妍来的太晚,与同行头部公司相比,差异化优势也并不突出。

2、走出医院,前狼后虎

医院能为品牌提供专业背书,但要做大做强,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是必经之路。

2020年之后,绽妍陆续入驻Ole、万宁、屈臣氏等知名连锁门店,并积极参与电商大促。公开信息显示,绽妍在2021年双11,总订单量同比增长300%、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不仅渠道向C端转移,品牌定位和口号也在加速向消费者靠拢。

此前绽妍品牌口号是“专注皮肤屏障分阶修护”,2023年底官宣全新品牌定位“救急肌肤问题”,并推出全新品牌口号“肌肤出问题,绽妍来救急!”,以更通俗、直接的表达,帮助品牌在消费者端传播、打动消费者购买。

同样是从医院走出来的薇诺娜、可复美、敷尔佳,无一不是如此,奔向大众市场,进入超市、卖场,在各大电商平台打得火热,一朝IPO,就能与传统护肤品牌一决高下。

但这些品牌,要么比绽妍上市时间更早,要么更具特色和优势,甚至二者兼备。

薇诺娜早在2008年就由滇红药业孵化出来,核心单品薇诺娜特护霜,推出多年长盛不衰,是很多敏感肌人群的必备神器。

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并于2009年、2011年创建功效护肤品牌可丽金、可复美,巨子生物踩准重组胶原蛋白风口,是目前重组胶原蛋白皮肤修护、护理领域的本土最大规模上市公司。

敷尔佳品牌虽然创立时间较晚,同为2015年,但胜在创立之初就开辟了“医美面膜”新赛道,被市场誉为“医美面膜鼻祖”。而这种外观像面膜的医用敷料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因而跟风者众多,在后来可复美、绽妍也研发出类似的产品抢占市场。

相比之下,绽妍的特色就“黯淡”了许多。这也意味着,想从医院走向大众市场要棘手许多。

目前,绽妍的产品系列众多,有透明质酸系列、胶原蛋白系列、院线系列、痤疮系列等多个产品线,但医用修护面膜贴,是绽妍最为知名且销量最大的产品系列。

从天猫旗舰店来看,销量前5名的产品,除一款先试后买的速修精华小样外,其他四款都是面膜类产品。其中蓝绽妍(械字号蓝膜医用敷料)排在第一位,销量9万+。

(图 / 天猫旗舰店)

“绽妍出名的是白绽妍(白绽妍医用敷料,5片),多供医院;蓝绽妍(6片)也是械字号,主供电商渠道,价格低一些,还多一片。好多人都觉得蓝色实惠,如果是从修复效果来看,我宁愿选白色。比较适合干皮 、敏皮、沙漠肌。”北京某医美机构负责人李丽(化名)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但绽妍对油皮混合肌不友好,容易爆痘。”

“前几年是医院带火了绽妍,后来产品没什么主要特点,修复又不是王炸,一下子就被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占据市场了。”李丽补充道。

(图 / 白绽妍、蓝绽妍,天猫旗舰店)

从这两款产品的成分来看,均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是医用敷料中比较传统和常规的成分。

对于绽妍的其他产品,李丽表示:“绽妍的洗面奶比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弃。修复功效的冻干面膜我觉得可以,有技术含量,冷萃冻干粉纯度高。但是价格卖不上来,我们也不愿意卖,各大平台一对比价格就是‘头大’。”

同样是修护类的冻干面膜,对比薇诺娜来看,在3月底非大促期间,原价210元的绽妍冻干面膜(5片)售价低至55元/盒,百亿补贴后只要33.9元。但同期薇诺娜冻干面膜售价则是149元/盒。

( 图 / 薇诺娜、绽妍天猫旗舰店)

在电商平台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更低价产品,医美机构卖不上价,自然就不愿意推荐这款产品了。

消费者赵娜(化名)之前因为去机构做医美项目,在医生的推荐下,用过绽妍的喷雾和面膜。“面膜就用过一次,用后感觉有点黏糊。对比起来,可复美就好一点。”她反馈道。

整体看下来,优势和特点不明显,没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是绽妍的短板所在。

重组贻贝粘蛋白是绽妍的核心自研成分,数据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修复功效。根据绽妍生物联合优麦医生发起的《皮肤屏障修护问题临床诊疗现状调研》,在皮肤领域专业人士的认知中,贻贝粘蛋白对皮肤屏障修护的重要性位列TOP5。

即使在专业人士眼中,贻贝粘蛋白也仅排在第五名,市场份额可能更多集中在头部成分上。更重要的是,脱离专业领域,普通消费者对这一成分的认知还很欠缺,市场教育任重而道远。

3、做大主品牌是关键

自2019年以来,国货美妆在功效护肤领域加速狂奔已有5个年头,此外,美妆行业增速也在下滑。2021年,国内化妆品零售额4026亿元,同比增长14%,而到了2024年,增速下滑至-1.1%。

美妆品牌的竞争,也从大单品,到单一品牌,现在已进入多品牌矩阵发展的阶段。

在核心品牌市场认知依然需要加强的今天,绽妍也需参与到新阶段的竞争中。

目前,绽妍生物旗下已有三大品牌矩阵,除核心品牌绽妍外,还有2018年成立的婴幼儿皮肤问题护理品牌绽小妍、2020年成立的“刷酸”换肤类品牌德菲林。

基于创始团队对皮肤修护问题的敏感性,绽妍早在2018年就针对婴幼儿特应性皮炎(AD)等常见的婴幼儿皮肤问题,创建了绽小妍品牌。

(图 / 绽妍生物官方微博)

绽小妍针对婴幼儿肌肤屏障脆弱等问题,创新性提出了“PAB(成膜保湿、舒缓刺激、屏障保护)”三重防护理念,并以乳酸菌发酵提取物等成分,来实现防御干痒、重固屏障等功效。

绽小妍和德菲林的发展逻辑,与主品牌绽妍相似,同样植根于医疗渠道,再逐渐向消费端延展。在主品牌本身市场认知度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将关注度溢出到次一级品牌,实现联动发展。

近年来,不少新兴婴童功效护理品牌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如薇诺娜推出的薇诺娜宝贝,2023年营收为1.50亿元,同比增长47.5%;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推出的一页newpage,2023年营收为1.53亿元,同比大增498%。

上述品牌的快速增长,无一不得益于主品牌已经建立的牢固市场认知和竞争壁垒。

第二增长曲线有待突破,而绽妍生物自身的组织效能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注意到,绽妍生物供应链采购数字化合作伙伴甄云科技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绽妍生物“信息化水平主要依赖于ERP系统和企业微信进行审批流程,而与供应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大多仍在线下进行,业务操作多依赖手工,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影响整体业务运作。”

此外,甄云科技还认为,绽妍生物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个基地的采购员使用不同的ERP系统,与集团统一的管理体系脱节,这不仅限制了信息的共享与整合,也阻碍了公司进一步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合作伙伴,甄云科技的判断虽是一家之言,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加强数字化运营能力,也将是绽妍生物接下来需要补足的短板。

在压力下前行的绽妍,想象空间仍在细分领域。

据消费日报近日报道,绽妍生物凭借在重组贻贝粘蛋白领域的成绩,获得沙利文“中国重组贻贝粘蛋白护肤品领导者(按2024年销售额计)”认证。

(图 / 绽妍生物官方微博)

如何提升这一核心专研成分的市场认知,并借此做大主品牌绽妍,从而反哺次一级品牌,依然是绽妍生物需要突破的难题。

总体来看,在创业这条路上,绽妍用十年完成了在医疗端及产品研发的积累,转向消费端的决心也不可谓不坚定,但面对着战场更大、维度更广、颗粒度更细的消费者市场,绽妍注定要打一场艰难的硬仗。

*注:文中题图来自绽妍生物官网。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