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信也科技净利微增背后:海外业务亮眼,国内市场承压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3-30 14:37:37

(原标题:信也科技净利微增背后:海外业务亮眼,国内市场承压)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邢莉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日,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信也科技其前身为拍拍贷(国内第一家P2P平台),由顾少丰、张俊、胡宏辉、李铁铮四位上海交大校友成立于2007年。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启风险专项整治的背景下,拍拍贷开启了助贷转型之路,2019年11月,拍拍贷改名为“信也科技”。

从其全年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信也科技实现年营业收入130.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1%;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增长1.8%,均保持增长趋势。

但对比过往数据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相比之下,国内业务发展承压。

1、全年净利微增1.8%,Q3、Q4大增

财报数据显示,信也科技营收保持增长趋势。

2024年,信也科技促成交易额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6.1%;在贷余额为715亿元,同比增长6.1%;全年营业收入130.66亿元,同比增长4.1%。

但相较上一年,信也科技2024年营收增速下降8.7%。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5.63亿元、94.7亿元、111.34亿元及125.47亿元,同比增长26.8%、25.2%、17.6%及12.7%,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图 / 信也科技财务报告)

从主营业务来看,信也科技的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五类:促成贷款服务收入、贷后服务收入、担保收入、净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贷款促成服务、担保收入目前在公司营收中占大头,占比分别为35.6%及38.9%。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的贷款促成服务收入、担保收入、其他收入三项业务增加。

其中,贷款促成服务费为46.94亿元,同比增长3.8%,主要是由于交易量的增加。担保收入为50.85亿元,同比增长13.5%,主要由于国际市场表外贷款未偿还贷款余额增加,以及递延担保收入的滚动影响。其他收入增长至6.92亿元,增幅为30.8%。

但其余两项收入均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贷后服务收入为17.4亿元,同比下降11.7%;净利息收入下降18.2%至8.54亿元。

净利润方面,2024年信也科技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1.8%,较2023年的3.3%增速下降1.5%。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信也科技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三、四季度净利润增长带来全年业绩大增。

尤其是,信也科技四季度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余三季度净利分别为5.28亿元、5.51亿元及6.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下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应收贷款拨备和质量保证承诺的信用损失两项计提减少。


(图 / Wind(单位:亿元))

从支出项具体看,信也科技第三季应收贷款拨备为8239.4万元,同比下降53.7%。第四季度应收贷款拨备为6430万元,同比下降40.7%;质量保证承诺的信用损失为10.75亿元,同比下降15.4%。

可见,两项支出的减少,拔高了信也科技的净利润。

对此财报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贷款占比下降以及信用风险表现改善。但通常来说,依靠降低拨备及信用损失释放利润,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信也科技在财报中称,其经营所在的市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将继续密切关注泛亚市场的宏观状况,并在业务运营中保持谨慎。该公司预计其2025年全年总收入约为144亿元至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0.0%至15.0%。

2、海外、国内市场分化明显

从区域来看,海外与国内业务发展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了解到,自2018年进入印尼市场开始,信也科技便一直致力于东南亚的金融布局。近年来,信也科技海外业务渐为其一大亮点。

出海战略通常会面临国外复杂的市场和政策风险,合规经营尤为重要。2024年,信也科技在多国获取重要金融牌照。

2024年2月,信也科技菲律宾子公司获批进入信用信息系统,拿下当地的征信牌照。

2024年三季度,通过收购印尼的一家金融公司超80%股权,信也科技获得了由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颁发的“多元金融牌照”;同年10月获得了由巴基斯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颁发的“非银行金融公司”牌照。

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国际业务累计为70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年度交易额突破百亿达到101亿元,同比增长27.8%。国际市场在贷余额为17亿元,同比增长30.8%;海外业务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18.5%。


(图 / 信也科技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信也科技国际业务营收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已达到21.4%。公司在财报中明确提及,目标是到2030年将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提高到50%。

从目前的营业收入占比来看,信也科技主要收入来源仍然还是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进入了成熟期,行业竞争的加剧且利率走低,相比海外业务,国内业务增长承压。

2024年,信也科技国内市场营收分别为105.66亿元,同比仅增长1.11%。国内市场2024年末在贷余额698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660亿元,增长5.83%。

国内市场全年促成交易额1961亿元,同比增长5.2%。而2022、2023年,国内市场促成交易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8.1%、8.9%,相比之下,2024年增幅明显放缓。

在获客方面,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对重复借款人的依赖度较高,这或将限制业务的扩张潜力,也增加了客户流失风险。

财报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国内独立借款人数量为210万,较2023年同期仅微增0.3%。2024年第四季度交易量达到54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重复个人借款人促成的交易量467亿元,同比增长9.1%,占比高达86.5%。

此外,信也科技的资产质量有下行的迹象。

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国内业务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2.13%,相较于2023年末1.93%上升0.2%。2021和2022年,该指标分别为1.26%、1.41%。

3、接盘平安好贷,助贷版图扩张

自2025年开年,信也科技动作频频,进一步加码助贷业务。

今年1月,信也科技旗下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耳序信息”)接手广州平安好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好贷”)100%股权。

由此,平安好贷成为信也科技旗下一员。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3月20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了变更住所和企业名称的批复,同意平安好贷变更为“广州信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


( 图 / 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

企业预警通显示,3月14日平安好贷法人发生变更,同时监事、董事、财务负责人也发生变动。

平安好贷成立于2015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原为平安集团旗下的小贷公司,近年来平安集团进行战略调整,退出小贷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小贷总资产为3.97亿元。

同样是在1月,耳序信息还通过股权转让拿下一张网络小贷牌照。

1月26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广州瑞茂通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股权股东和章程的批复。同意郑州瑞茂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将持有瑞茂通小贷10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变更相应公司章程。

耳序信息的股东上海紫河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河信息”)是信也科技旗下的经营主体之一,旗下拥有产品“KOO钱包”。

目前,信也科技旗下有“拍拍贷”、“KOO钱包”、“平安好贷”三款重要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之间在业务模式、风控体系、客户群体等方面存在差异,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流程对接、人员管理、成本控制等问题。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对于助贷机构来说,获客成本是一项重要的营业支出。自转型助贷以来,信也科技营销费用也持续走高。

财报显示,2024年信也科技销售及营销费用为20.14亿元,同比增长6.7%。2021-2023年这三年,其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5.84亿元、16.85亿元及18.87亿元。

相比之下,信也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为4.97亿元,同比下降2.7%,且仅有营销费用的四分之一。对此信也科技在财报中称,这一费用的下降主要由于技术开发效率的提高。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24年9月监管对外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不久或将正式对外发布。

据征求意见稿,监管将对助贷机构、担保增信机构进行“名单式管理”,并进行“总行级准入审批”。这意味着助贷机构需要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

未来,在国内市场成本高企、合规性承压的背景下,信也科技能否开拓新的增长空间?国际市场的增长是否可持续?「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