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海油披露2024年全年业绩:产量利润双增,增长节奏有变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3-28 09:53:19

(原标题:中国海油披露2024年全年业绩:产量利润双增,增长节奏有变)

2024年,国际油价震荡走弱,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同比下跌2.9%。在价格支撑趋弱的背景下,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600938.SH/ 00883.HK 下称“中国海油”)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

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油气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556亿元,同比增长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79亿元,同比增长11.4%。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中国海油的产量继续保持升势。此外,受益于深海新项目的投产与国内海域油气田的持续产能释放,中国海油净证实储量达到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替代率为167%,保持在相对高位。

在3月27日举办的中国海油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当前油气行业已整体步入“稳增长”阶段,而中国海油正通过推进工程标准化、智能化和精益管理等方式压降成本,全年桶油主要成本控制在28.52美元,同比下降约1.1%。

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亦公布了未来的产量目标,即在2024年保持成长的基础上,2025年至2027年的产量目标分别为760百万至780百万桶油当量、780百万至800百万桶油当量和810百万至830百万桶油当量。

在公司高管的发言中,“增长节奏放缓”“资源基础有支撑”成为关键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资源基础来保证这三年指引的完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在业绩会上强调。

业绩增长节奏切换

2024年,中国海油继续延续了近几年的增长趋势,产量和利润保持同步提升,但从增长节奏来看,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向“稳中提效”转变的迹象。

根据该公司年报,2024年中国海油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超出了当年初设定的720百万至730百万桶的产量指导上限。

202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每桶79.9美元,同比下跌2.9%。在价格端支撑趋弱的情况下,中国海油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加快新项目投产,实现了主要财务指标的双位数增长。该公司全年桶油主要成本控制在28.52美元,同比下降约1.1%,为近年最低水平之一,继续保持在行业低位区间。

从产量构成来看,中国海油2024年在国内外均保持了产能释放节奏。其中,国内区域产量同比增长5.6%,渤中19-6、深海一号二期等项目是主要驱动;海外产量同比增长10.8%,主要受益于圭亚那Payara项目等新建项目逐步投产。得益于中外项目并进,该公司的整体产能结构更加均衡,也为稳产创造了条件。

在资源基础方面,该公司全年净证实储量达到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替代率为167%,远高于行业通常以100%为基准线的可持续增长标准。储量寿命继续维持在10年水平,反映出该公司仍具备较强的资源延续能力。

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公司正在围绕大中型油气田持续开展勘探开发,同时在海外重点区域加强布局,例如圭亚那、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地的新项目推进,旨在为未来产量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资本支出方面,2024年该公司投入人民币1325亿元,投入重心延续向重点油气田开发、深水工程、岸电工程、智能化平台以及CCUS等新领域倾斜。

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提到,公司近年来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和精益管理,通过“两提一降”等手段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开发效率。多个重点项目如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乌石23-5油田群开发、渤中19-2项目等提前建成并投产,为全年产量超预期奠定基础。

在谈及未来三年产量目标和公司增长预期时,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周心怀表示,公司在年初已对2025至2027年三年的发展目标做出明确指引,其中2025年产量目标为760百万至780百万桶油当量。尽管相较以往高速增长阶段,当前的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公司仍有信心、有能力,也具备资源基础完成既定目标。

对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动之间的衔接,公司管理层表示,当前正处于“十五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阶段,将结合国家战略方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务实的发展方案,并适时对外披露。

在成本控制方面,周心怀表示,低成本发展始终是中国海油的核心竞争优势,未来将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通过工程标准化、精益化管理等多种手段推进成本优化,同时加强“优质治理”,着力解决制约效率提升的关键难点。

谈及天然气业务发展时,周心怀表示,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关键过渡能源,在公司战略布局中地位重要。

他认为,随着液化技术的发展,天然气的贸易半径和市场价值空间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得益于在广东、江苏、浙江、渤海湾等沿海地区的资源布局,该公司天然气业务在市场消纳和价格实现方面具备相对优势。

“我们的天然气项目大多配套签署了长期销售协议,既有助于锁定收益,也增强了市场应对能力。”周心怀说。

此外,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海油也在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周心怀表示,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合规运营,持续跟踪国际环境变化,强化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确保包括贸易在内的各项业务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平稳运行。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在此次2024年中国海油业绩交流会上,记者注意到,中国海油正加快推进天然气业务与绿色转型“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天然气作为中国海油“油气并举”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被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从岸电替代到海上风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项目的推进,也折射出该公司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上的持续投入。

天然气业务方面,中国海油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始终将天然气视作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性关键能源”,并在国内外同步推进产能建设与市场布局。2024年,该公司天然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等新投产项目,该项目高峰年产气量预计可提升至45亿立方米。在海外,该公司重点聚焦圭亚那、莫桑比克等地的新项目推进,试图扩大国际天然气资产储备和生产能力。

天然气业务的另一个核心,是围绕消纳能力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设计商业模型。管理层在会上提到,中国海油目前所布局的天然气项目多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需求旺盛区域,大部分项目已通过签订长期销售协议的方式提前锁定销售价格与交易对手,从而减轻液化成本带来的盈利波动,提升天然气业务的整体收益稳定性。

绿色低碳方面,2024年中国海油在海上油气业务与新能源融合方面继续推进多个标志性项目。年内,渤海岸电工程三期全面投用,全年实现岸电替代7.6亿千瓦时,有效降低了油气田用能碳排放强度;乌石23-5油田群作为该公司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的海上油田正式投产,实现岸电接入与伴生气综合利用双结合。

在新能源建设方面,2024年中国海油旗下全球首座16兆瓦级张力腿型浮式风电平台项目正式开工,设计年发电量达5400万千瓦时。该公司还披露,2025年计划实现绿电消纳超过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尽管项目体量尚无法与传统油气业务相比,但在战略层面,海上风电和岸电技术被公司视作提升能源结构适应力的重要方向。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方面,该公司正在推进大亚湾CCUS示范项目,并计划在渤海和海南区域打造两个海上CCUS基地,构建区域性碳中和解决方案,并将碳价纳入投资评价体系。在推进减碳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力求在投资层面实现可衡量、可对比的绩效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智能化也正成为中国海油推动转型的一个发力点。2024年,该公司在秦皇岛32-6、深海一号等油气田开展智能油田建设试点,并推进“海能”人工智能模型在运营、管理等环节的融合应用。根据该公司规划,2025年将在数智化油气田建设、平台无人化运维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和人力成本。

整体来看,天然气与绿色转型构成了中国海油在主业之外的两条重要业务延展路径。

“未来,中国海油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储上产举措,实施提质增效升级行动。”汪东进在业绩会中强调。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