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重庆、阿里,大消息!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2-25 23:09:11

(原标题:重庆、阿里,大消息!)


  
  
  
   2月25日下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会见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一行。   
  
  

袁家军对阿里巴巴集团在数字重庆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给予重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袁家军说,重庆是一座超大规模城市,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具有丰富场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袁家军说,目前,全市上下正抢抓机遇,突出AI赋能,一体打造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创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持续提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全力打造数字文明新时代市域范例。

袁家军表示,重庆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希望企业与重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新型能源算力枢纽构建、数字重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扩大消费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多互利共赢标志性成果。

吴泳铭等感谢重庆市对阿里巴巴集团在渝发展的关心支持,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他们说,重庆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动能强劲。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重庆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将持续深耕重庆,进一步深化与重庆在城市治理、AI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AI赋能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推动议定事项落实,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重庆加快建设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重庆系统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四梁八柱”,突出“四侧”融通“四链”融合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提速推进“疆算入渝”打造新型能源算力枢纽,加快建设数字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持续夯实产业、算力、应用场景等关键支撑。

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和渝北区正联合申报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重庆市以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10个标杆场景项目;在重点领域、典型场景形成10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培育10家亿级以上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集聚100家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建成3—5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重庆还加快建设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化国家算力监测调度、算力设施安全等试点任务,强化“疆算入渝”算力调度供给。

去年11月,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在重庆发布,该平台汇聚智算、超算、通算多元化算力资源超1.5万P、算法模型151个、行业数据集164个,聚合218家生态企业。同一天发布的《重庆市算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重庆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优秀行业大模型产品数达到100个,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2000家。

阿里巴巴宣布超大规模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就在昨日,阿里巴巴宣布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吴泳铭表示,3800亿元巨额资金继续投入,能极大提振相关产业信心,同时也表明,阿里一如既往相信未来、投资未来。

2月20日晚,吴泳铭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

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将加大投入三大AI领域:

第一,投入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时代对于基础设施有明确而巨大的需求,将积极投资于AI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第二,投入AI基础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应用。AI基础大模型对于行业生产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将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

第三,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对于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AI技术升级将带来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机会,因此将持续提升AI应用的研发投入以及算力投入,运用AI技术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AI时代的新发展机遇。

“我们对聚焦电商和‘AI+云’的发展战略充满信心,也对新技术周期带来的商业机遇充满期待。”吴泳铭说。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朝全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证券时报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