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25 21:12:52
(原标题:深圳市人大代表曾少强:多举措驱动AI制药产业与生物医药国际拓展)
AI赋能千行百业,AI制药在医药行业同样引发热议。
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深圳市人大代表、翰宇药业副董事长曾少强今年两会带来两份建议,其一是《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AI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另外则是《关于简化落实深圳生物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政策的建议》。
就深圳进一步促进AI制药产业发展,曾少强建议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配合人才引进培养,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和数据平台建设,鼓励本地医疗机构与AI制药企业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同时探索建立适应AI制药特点的监管机制。
AI制药深圳应抢占全球创新高地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制药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赛道。曾少强在建议中指出,AI技术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试验预测等环节展现出颠覆性潜力。据统计,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预计2032年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深圳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已具备发展AI制药的独特优势: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200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超500亿元,并汇聚了晶泰科技、希格生科、莱芒生物等18家AI制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梯队。头部企业如晶泰科技建成全球首个自动化药物研发实验室,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则为行业提供算力与算法支持。然而,深圳在数据共享、临床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仍存短板。“当前AI预测成果向临床试验转化率不足10%,数据壁垒与监管滞后问题亟待破解。”曾少强表示。
为此,曾少强提出多项建议。在政策支持与引导方面,建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助力AI制药企业在靶点发现等关键环节的创新项目,同时联动香港科技园等机构共建跨境AI制药联合实验室,对跨境合作项目给予额外20%资金支持,且支持企业参与国际AI制药标准制定并给予奖励。同时建议设立百亿级AI制药专项基金,采用“投早、投小、投长期”策略,探索“基金+基地+项目”联动模式,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度绑定。
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曾少强建议制定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顶尖人才和团队来深创业,给予领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及配套支持,支持高校开设AI制药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产业生态建设中,曾少强建议建立更多AI制药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数据与平台建设上,曾少强建议推动建立生物医药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打造全市统一的“生物医学数据共享平台”,在河套合作区试点跨境医疗数据合规流通,并支持企业建设AI制药研发平台。在临床应用与监管创新方面,曾少强建议鼓励本地医疗机构与AI制药企业合作开展临床试验,探索建立适应AI制药特点的监管机制,对AI制药器械实施“创新绿色通道”,试点“虚拟对照组”技术。
医药出海破解国际市场“高墙”
在国内集采政策压缩市场利润的背景下,开拓海外市场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深圳药企面临FDA、EMA等国际机构注册流程复杂、品牌认知度低、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难题。曾少强指出,美国FDA新药注册需经历临床前研究、试验申请、生产认证等十余个环节,耗时耗资巨大,而深圳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国际专利纠纷的能力。
对此,曾少强建议简化支持政策:对通过FDA、EMA、PMDA等机构批准并在海外实现销售的药品,择优给予1000万元资助;对年度出口额达标的企业追加奖励,并放宽证书持有人限制,允许本地企业授权外企代持资质;同时建议组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团队,为企业提供法律与策略支持。
“政策的核心是降低企业出海门槛,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和灵活的制度设计,帮助深圳药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曾少强强调。业内专家认为,深圳在AI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优势显著,若能在政策协同与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有望成为全球AI制药的“硅谷”和医药出海的“桥头堡”。
证券时报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
证券时报网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