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高盛中国AI医疗指数里的新叙事

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2-25 20:38:04

(原标题:高盛中国AI医疗指数里的新叙事)

2025年,在现象级DeepSeek热潮的影响下,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在AI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

随着这股劲风吹向医药板块,AI医疗概念愈发火热。受此影响,在港股市场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医疗保健业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0%。其中,微创机器人-B年内累涨近120%,阿里健康年内累涨超70%,医渡科技累涨超65%。

图源:中国证券报

不难看出,整个医疗保健行业都在巨大利好下开启新增长周期。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该指数覆盖了较多创新药与生物科技公司,价格波动也相对较大。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扎堆官宣接入AI模型的公司中,部分或存在“伪AI”和蹭流量的现象。

近日,针对AI技术在医药行业的“真实落地”,高盛FICC与股票部门发布《中国AI医疗指数》报告,推出高盛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GSXACAIH)。其中,港股公司共有8家公司入选,分别是晶泰控股-P、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医渡科技、微创机器人-B、固生堂、医脉通。

那么,这些公司为何能入选高盛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它们有什么独到之处以及共同特点?高盛中国AI医疗指数,或是投资者重塑中国AI医疗投资逻辑的一个视角。

创新大周期开启,机构看好这四大细分赛道

2025年,随着美股科技股高估值增长乏力,中国资产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首的中国科技新贵强势崛起,高盛、德银、美银等外资机构纷纷“唱多”中国。

德意志银行表示,DeepSeek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其崛起将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得到认可,且带动的中国资产重估。美银则称,买入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许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

在此趋势下,近来势头火热的AI医疗概念备受关注。

AI医疗是当前全球投资热点。此前,美股多家AI医疗概念股的股价大涨,比如泛癌早筛Grail年内涨幅超200%,AI精准医疗Tempus涨幅达165%。

如今,A股、港股生物医疗诸多个股表现同样强劲。接入DeepSeek的利好,叠加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大势,让估值偏低和业绩增长潜力较大的AI医疗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

此前,高盛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股市AI投资框架,将总市值14万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分为AI科技和非科技两大类。其中,生物技术被归类为目前的交易价格低于中期范围,且相对利润增长潜力更好的软件与应用大类。

因此,高盛推出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对该领域长期趋势保持观察。而从高盛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选出的8家港股公司来看,机构看好这四个细分领域:

1.AI+制药

2025年,随着全球创新药行业正走出低谷,新药研发再次成为全球药企巨头角逐的核心战场。而随着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开源模型加速技术平权,AI药物研发迎来全新动力。

在此背景下,高盛将“国产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列为高盛AI医疗指数第一权重股,权重占比达13.17%。

晶泰科技拥有量子物理、以AI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公司已服务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6家,其AI技术可将药物晶型预测周期从传统数月缩短至数周。

晶泰科技正在加速行业“超级人工智能”的构建,向“人工智能+”时代冲刺。这意味着该领域或将加速技术与商业化落地。

2.AI+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从大约十年前开始,互联网行业一众公司试图通过技术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难题。然而,到今天,多数大健康科技公司逐渐陷入用户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困局中,上市公司估值不断下跌。

此次,高盛推出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医药电商板块入选公司最多,合计权重占比最高,反映出高盛看好该领域在AI大模型加持下迎来巨变。

具体来看,共有五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入选,分别是阿里健康(指数权重占比9.78%),京东健康(6.49%)、平安好医生(6.4%)、固生堂(1.18%)以及医脉通(0.53%)。

毫无疑问,从智能问诊、药品智能推荐到健康管家,AI在在线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先进AI技术赋能下,这一板块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3.手术机器人

人工智能浪潮中,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迭代与优化,正在加速拓展医疗边界。而大模型应用反映的软件发展,与硬件技术发展相辅相成,有望推动这一领域加速成长。

在高盛中国AI医疗保健指数中,微创机器人(权重占比4.11%)作为“硬科技”的代表之一成功入选。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新手术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与商业化。产品包含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内窥镜、骨科、泛血管、自然腔、经皮穿刺等微创手术领域,还提供手术机器人Medbot的教育培训服务。

4.AI+医疗场景化应用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84个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明确了医疗垂域大模型在临床诊疗、医院管理、科研等场景的深化落地方向。基于此。医院、医学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都在积极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

医渡科技(指数权重占比4.3%),以自主研发的“医学智能大脑”YiduCore串联多场景应用。今年2月,医渡科技宣布,已将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整合至YiduCore,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创新实践。

总之,2025年将是大模型在产业侧应用的爆发之年。高盛在港股众多医疗保健公司中,精选了这4大细分赛道的8家公司,无疑是看好这些领域及公司的爆发潜力。而这些公司所展示出的一些关键词,或许对投资者也能有所启发。

三个关键词:技术自主、AI商业化与全球布局

这几家“AI爆点”蓄势待发的中国AI医疗公司身上,最值得关注的三个特征是,技术自主性提升、全球化布局加速、AI驱动业务裂变。

首先,随着模型平权下的AI医疗大时代到来,中国医疗企业的技术自主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DeepSeek横空出世,为中国科技重塑技术主权提供了新思路。

医疗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DeepSeek迅速覆盖包含药物研发、临床诊断、健康检测等多个领域,为AI医疗成长注入全新动能。对此,德国《经济周刊》评论称:“这不仅关系到股票市场,更关乎谁能掌控足以改变生活的科技。”

港股生物医疗公司纷纷接入DeepSeek。比如,医渡科技将DeepSeek整合至其“AI医疗大脑”YiduCore,;阿里健康“Doctor You”智能诊断系统结合DeepSeek技术。

除了医疗大模型应用,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微创机器人的研发创新,也反映了其为何能入选高盛AI医疗指数。

近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图迈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据悉,图迈单孔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款机构不动点单孔手术机器人,实现了我国腔镜机器人临床手术水平的突破。

从大模型应用到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无疑是决定AI医疗公司投资价值首要因素。

与此同时,AI驱动商业价值的重塑,也直接影响着医疗保健公司的价值预期。

AI带给医疗产业的颠覆性升级,最终会体现在医疗经济的显著增长中。

在AI+医药电商方面,AI展示出提高平台营运效率,从而改写增长模式的可能。对此,花旗发表报告指出,随着DeepSeek推动科技热潮,预期人工智能将有助于提高在线医疗公司的营运效率,预期随着经营利润率的扩张,在线医疗股的目标价将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在AI+药物研发方面,DeepSeek与海量数据的结合,展现出显著的时间、成本和成功率优势,助力AI制药企业拓展市场。

在医疗场景中,医渡科技“医学智能大脑”YiduCore对DeepSeek的接入,有望助力医疗服务降低成本,提升医疗行业供给端的效率,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全球化叙事在评估AI医疗公司发展前景中的重要意义。

AI医疗大航海时代正在到来,AI技术重塑了我国医疗创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比如,今年2月,晶泰科技宣布与韩国药企JW Pharmaceutical签署千万级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这离不开公司药物发现自动化工作站和基于人工智能(AI)的化学反应优化平台,能赋能JW的药物研发效率、重复性与成功率。

此外,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中医出海难的问题。比如,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医疗科研场景的落地,固生堂以“中医+AI”推动中医科研,加速中医药服务出海。

总之,AI驱动下,医疗企业加大技术自主创新,重塑商业价值,加快全球化布局脚步,推动了AI相关医药标热度的提升。而这三个关键词,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押注中国科技的新思路。

结语

当科技创新改变市场预期,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便在情理之中。毕竟,资本向来是,“谁赢,他们帮谁!”

随着资金涌入,港股市场科技股表现尤为强势。截至2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789.52点,今年以来涨幅近30%。

从长远来看,属于科技股,尤其是AI医疗板块的上升行情才刚刚启动。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棋盘上,生物医疗是关于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变化与经济发展走向的关键棋子。

受益于国内的政策支持、市场空间以及目前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等因素,AI医疗这一赛道有望保持成长加速度。

来源:港股研究社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