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吴清讲话 看2025年监管四大动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15:38:14

(原标题:从吴清讲话 看2025年监管四大动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在《新型工业化》期刊上发表题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的署名文章。近期,吴清在系列座谈会中,亦多次发表讲话。透过这篇署名文章与此前讲话,可以窥见2025年监管新动向。

首先,在素有“跷跷板”之称的IPO与并购重组之间,并购重组被反复强调,IPO则涉及较少。此番吴清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下一步,将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在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是吴清点明的方向,一定程度上也是并购重组的优先鼓励方向。前者侧重于产业并购,这是监管数年以来一直鼓励的并购重组方向;后者提及新质生产力,此方向的并购重组在2024年9月发布的“并购六条”中被首次特别强调。实际上,不仅局限于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建设的诸多方面,企业如果能够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相关项目顺利推进的概率则会更大。

其次,IPO方面,2024年新上市企业共计100家。从近期监管各类讲话来看,IPO短期内提速的可能性并不大。与此同时,监管更加强调板块属性,有限的IPO资源将优先向硬科技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倾斜。

吴清在署名文章中列举A股各板块上市情况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开发行(简称IPO)融资9176.1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38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1家。

吴清特别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先进制造业。前两者外加新质生产力企业,都是监管近期发声中反复提及之处,并且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在署名文章中,吴清即强调,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设置支持科技创新加分项,鼓励证券公司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股权、债权融资能力。

再者,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这是监管近年来的努力方向。伴随2025年1月22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吸引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番署名文章中,吴清再次明确,着眼于   “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

此外,自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针对拟IPO企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资本市场各个主体的全流程严监管提升至新高度。2025年,严监管仍然是证监会工作主基调之一。吴清强调,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促进强本强基。

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对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定调。

从发布会内容来看,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是监管的重点关注之处。尤其针对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集中精力、重点打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