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Keep(03650)“深蹲起跳”:亏损的B面,如何拿到AI下半场的船票?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2-23 16:10:10

(原标题:Keep(03650)“深蹲起跳”:亏损的B面,如何拿到AI下半场的船票?)

2月21日晚间,Keep(03650)于港交所发布公告,对2024年度业绩发布盈利警告。公告称,预计Keep公司2024年度经调整后净亏损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同)为4.6亿元至4.9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同时,公告指出,公司争取于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Keep的2024可谓是“挑战与机遇交织,压力与动力并存”。尽管难免暂时会被“亏损”阴云所笼罩承压,但同步释放2025年扭亏为盈的预期,或许能视作Keep在运动科技领域又一次地整装待发。

亏损表里:主动“深蹲”的战略抉择

之于2024年的亏损扩大,又对2025年表示乐观,Keep向市场释放这一看似矛盾的信号,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实则暗含深意。细究其投入方向与战略意图,不难发现在公司亏损的短期扩大的背后,暗藏着的是Keep主动选择“深蹲”蓄力。

在盈警公告中,Keep将公司经调整净亏损额预期增加归因于消费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信心趋于谨慎,购买力偏弱,导致部分商品市场效果未达预期;以及公司为夯实长期竞争力,持续投入资源于新的战略业务及技术革新,导致费用增加。具体投入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程序开发及推广、可穿戴健身设备创新、体育主题营销及品牌建设,以及组织架构调整相关的费用开支等。

可以看到,在健身科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Keep选择以AI为核心重塑业务逻辑,这一战略不仅回应了短期亏损的质疑,更在技术、用户、商业与生态层面构筑起差异化优势。

就在不久之前,Keep创始人王宁发布全员信,纪念Keep成立10周年同时宣布下一个10年公司将“All in AI,持续引领运动科技行业”。这家以健身APP起家的公司,正通过重注AI技术,试图完成从健身工具到智能生态的跨越,并借此实现资本市场估值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已显露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在宣布All in AI后的两周内,Keep股价累计上涨48%,摩根士丹利将其目标价从25港元调高至38港元,预测2025年AI业务将贡献半数以上营收。显然,市场更看重其长期技术潜力而非短期盈利波动。

数据无疑更能佐证Keep的战略意图:该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时亏损曾短暂收窄,但下半年却因战略投入加码而扩大。这一变化表明,Keep并非被动应对市场压力,如果短期亏损是技术投入的必然代价,公司主动选择在关键节点将这一利空释放,实则为长期价值的腾挪留出空间。

All in AI:从工具到生态的“起跳”核心

正如运动中的深蹲动作——唯有充分蓄力,才能爆发更大的能量。因而,倘若亏损是Keep的“深蹲”,那么AI战略则是其“起跳”的核心动力。

事实上,早在2018年,Keep已在AI领域进行多项“试水”:此前,王宁就提出要进行AI方向的探索,彼时生成式AI热潮还未到来,Keep就在智能硬件、自研运动算法等多层面布局,发布多款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化产品。随着近年AIGC应用的落地和技术突破,Keep在智能化方向上的投入也随之增长:2023年全年,Keep研发支出高达4.5亿元人民币,投入到AI及云计算、研发人员成本等方向。

而这一投入也得到了显著正向回馈,在2024上半年时,Keep公司营收和运营均实现了健康增长,实现营收10.37亿元,同比增长5.4%;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2966万和328万,会员渗透率由去年同期的10.2%提升至11.1%,盈亏平衡“近在咫尺”。

而“All in AI”这一决策的未来逻辑,我们已能从美图(影像AI)与多邻国(语言学习AI)等垂直领域AI先行者身上得到充分验证:传统互联网公司强调用户规模与变现效率,但AI公司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技术稀缺性和生态潜力。

在2018年开启AI转型后,美图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从15%攀升至40%。但高投入换来了技术突破:其AI算法将用户修图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10秒,并跨界至医疗影像领域,推出皮肤检测等B端服务。在短期阵痛后,至2023年,美图净利润同比激增300%,市盈率从20倍跃升至45倍,市值增长近两倍。

多邻国则以AI驱动的高度客制化和“个性化学习”改写语言学习赛道规则,凭借AI模型“Birdbrain”,通过分析10亿级用户行为数据,动态调整题目难度,使付费用户占比从12%提升至28%,ARPU三年内增长150%,令市场看到了AI商业化所蕴藏的潜力。

而被市场看作下一个垂类AI应用标杆的,正是运动健康领域的Keep。此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Keep的转型路径与前述两家公司高度相似,均由“技术突破-场景破圈-数据变现”构筑,且如今的Keep,已拥有敢于重注AI运动赛道的充足底气和原始积累。

IDC报告显示,全球AI+健身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3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1%。另据Gartner预测,至2026年,70%的健身应用将嵌入AI个性化功能,用户付费率提升2-3倍。可见,AI正在快速改写运动科技行业的竞争规则。当传统对手仍聚焦于课程版权争夺,而Keep已转向技术驱动的用户体验重构。

近几年,在智能化应用上,Keep在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打磨用户体验。从线上内容的角度来看,在Keep在线5000节官方运动课程中,有15%为AIGC(生成式AI内容)生产,未来还会在专业课程方向和运动数据方向同时发力,引入算法能力以提升专业度。同时,Keep还推出了AI助手Kiri,帮助用户生成专属训练计划,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2024年,Keep在海外上线了多个健身应用,在美国、东南亚市场快速积累用户,并通过Chat GPT及Claude来为全球用户生成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或饮食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Keep推出AI Coach,通过分析用户运动数据,实时生成动态课程,替代传统预制内容,让Keep从“健身爱好者专用工具”升级为“全人群运动助手”。而这些动态生成课程,其内容可覆盖从健身新手到专业运动员的多元需求,进一步触达更多用户群体,用户基数有望突破原有圈层。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AI技术正在试图重构Keep的商业模式:其从依赖内容库规模的传统订阅制开始转向“AI服务付费”,用户为个性化指导买单,这种“按需付费”模式能够促进ARPU显著提升,带来长期用户运动习惯养成和伴随而生的商业化潜力。

最后,Keep将自研的智能穿戴设备与AI技术的结合,让Keep逐步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的生态闭环。硬件销售不仅带来直接收入,更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反哺AI算法,形成“越用越智能”的飞轮效应。而这些应用功能的落地和迭代,未来都将随着Deep Seek引发的效率革命,进一步得到完善。

或许市场疑虑尚未完全消散,但在AI重构估值逻辑的当下,Keep的选择既是对行业趋势的押注,亦是自身背水一战的选择。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运动健身领域,用户对Keep这类应用的需求和付费意愿一直存在,若要谋求更多增长,还是得依靠技术的提升,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而这,也考验着Keep在AI领域的后劲,以及长尾运营的能力。但就当下而言,短期的亏损或许是战略转型的阵痛,这场“深蹲”蓄力,依然有望转化为价值的“跳板”。

中国基金报

2025-0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