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3 13:41:48
(原标题:数字化时代,如何推进司法管理现代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司法管理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不仅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
其中,司法管理现代化既包含司法理念和管理机制方面的与时俱进,也要求司法机关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以改善知识体系和司法方式。多元的内涵与需求,也使得实现司法管理现代化需要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来自司法各环节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近日,“司法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上海司法智库学会2025年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司法管理现代化”这一课题。
据悉,此次会议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学会、同济大学、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在致辞中表示,审判管理是案件审理质效和服务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是以党的领导责任统领、压实司法责任,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审判机关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要注重司法感受,将“人民群众感受”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标尺;要尊重司法规律,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审判执行工作主责主业上来;要坚持数字赋能,持续攻坚,突出实战实效,全力以赴以数字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司法各环节的现代化发展与革新,我国相关领域的司法实践效果有了长足进步。
据今年1月最高法公布的2024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600余万件,同比增长近百分之一,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结案同比增长。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200余万件,同比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法院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同比下降超过三分之一,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持续清理工作成效明显。
但另一方面,当前的司法管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诸多直接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新的案件、新的问题都需要用和国际接轨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教授沈国明指出,这也是司法管理领域亟待发展与提升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讨会中,数字化技术是被诸多发言者反复提及的重要方向,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司法效率、赋能司法实践,成为司法管理现代化重要的探索方向。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司法管理现代化要注重司法专业人员的现代化,要积极运用好“数字技术”,要服务司法体制的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姚国艳也指出,当前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协同犯罪,恶意软件花样翻新、钓鱼攻击、勒索软件等威胁层出不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对司法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愈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引入数字化技术成为帮助司法人员更好处理应对不同案件,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如今,数字法院的应用场景已经拓展到上海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数助决策”方面,上海法院立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外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防范、网约车治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偷逃税预防等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推送类型化司法数据,开发特定司法数据查询端口,为决策提供参考。
“要及时更新理念、健全制度、优化方法,主动融入信息技术发展,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推进司法工作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司法管理赋能,全面提升司法质效,有效应对新技术给司法实践带来的新挑战,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姚国艳表示。
观点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观点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