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2-22 19:38:47
(原标题:巨头加码外卖,抢的不止“用户时间”)
都说科技与消费,是市场永恒的驱动力。2025年,继AI迎来“开源盛世”,本地生活消费市场也要再生变局?
近期,京东高调加码外卖业务。在连续打出“品质外卖”“商家免佣”“骑手五险一金”等多张牌后,京东外卖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尽管京东来势汹汹,但据雷锋网报道,京东外卖在今年1月降低补贴之后,餐饮外卖日单量回落到2万单。
这种“补贴一停单量就跌”的情形,与抖音在外卖市场的遭遇何其相似。去年10月底,抖音已经将不太理想的外卖重新划归到团购业务中。总结抖音的得失,中国新餐饮产业联盟创始人贡英龙认为,抖音外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骑手,美团和饿了么都有庞大的骑手队伍。
那么,私有化达达、手握秒送的京东,能否避免重蹈覆辙,成功改写外卖市场格局?
京东“搅局”外卖市场,以攻代守的流量争夺战
京东杀入外卖市场,并不令人意外。
从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加入京东以来,外界对京东即时零售涉足外卖与团购均有所猜测。去年,京东的秒送业务进行了大幅调整。
2024年5月,京东整合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后推出“京东秒送”,上线“咖啡奶茶”等专区;9月,汉堡王、永和大王等快餐商家入驻京东秒送;年底,京东秒送正式上线“外卖频道”。
可以看出,彼时的京东还在逐步适应外卖业务的“游戏规则”。经过10个月的试水,京东正式吹响了全面进军的“号角”。2月11日,京东宣布京东外卖上线,并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目前,京东外卖已经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39个城市开启。
事实上,京东不仅加速发力外卖赛道,也加快了到店业务的布局。现在打开京东APP“秒送”页面,以餐饮为代表的“品质外卖”和“团购”两大频道已经入驻了不少瑞幸咖啡、库迪咖啡、霸王茶姬,汉堡王、大米先生等品牌商家。
对于京东来说,如此高调踏足本地生活两大关键领域,确是势在必行。
现如今,京东面临激烈的“用户时间”竞争,深入多个垂直场景中解锁更多用户需求,以提高用户活跃度,是“以攻代守”的妙招。
近年来,京东电商业务面临拼多多和抖音电商冲击,按GMV看,行业排名有从“第二”降至“第四”的风险。为了守住主营业务,抢回被其他平台分流的用户时间,去年3月,刘强东将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定为“三大必赢之战”。
即时零售不仅与电商业务关系密切,其发展潜力也值得期待。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而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是未来电商最关键的制高点,谁掌握了即时零售,谁就掌握了电商。”
外卖,是即时零售这盘大棋的关键棋子。因为外卖业务是一个高频入口,可以帮助京东APP留住用户、提高复购率。从QuestMobile数据可以看出,生活消费线上服务类APP中,外卖服务月人均使用次数于其他品类。
再加上以餐饮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本身的货币化能力,无怪乎互联网大厂都视其为“战略要地”。在京东之前,抖音、支付宝、高德地图等企业纷纷以不同形式入局。
然而,早已形成美团、饿了么“两强格局”的外卖市场哪有那么容易被撼动。继抖音外卖遇挫之后,京东外卖补贴一降,日单量也从2024年10月峰值回落到2万单,仅为高峰期的5%。
在这个补贴买不到用户忠诚的时代,京东到底能不能在外卖市场站稳脚跟?它真的具备做外卖的基因吗?
京东的三张底牌
京东是否具备做外卖的基因,要从市场构成谈起。外卖市场共有平台、用户、商家、骑手四方组成。
除了“同行是冤家”的平台方,商家、骑手、用户对于京东入局外卖服务一定是乐见其成的。而要避免外卖业务高度依赖补贴,关键在于丰富供给,提升运力,吸引用户,形成聚集效应。这也是京东的优势所在。
首先,品质消费时代正在到来,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纯低价,转而追求“质价比”。京东长期以来塑造的品质心智是其一大优势。
想要撬动外卖市场格局,差异化竞争是关键。从公开信息看,京东想做的是“品质外卖”,主打“闭眼点,放心吃”。根据京东黑板报公告,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外卖”的追求,京东外卖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
这说明京东对餐饮商家的产品质量有所要求。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京东的入局,或将推动商家侧食品安全、食品品质的提升,以及平台端消费者体验的改进。
对于吃喝,消费者一直需要健康、安全的食品,这也是重塑外卖市场消费端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京东外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平台生态的切入点。
其次,对于商家而言自然是多一个渠道多一些商机。尤其在餐饮利润微薄的当下,新平台入场可以带来“免佣补贴”和新的流量入口,还会刺激业内其他平台调整策略。
近年来,流量成本激增,价格战盛行,外加房租、人工等成本上涨,让餐饮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开拓新渠道,寻找更优质的经营环境是商家的潜在需求。
因此,京东聚焦“品质外卖”,同样赢得了不少商家青睐。根据证券日报消息,目前京东外卖已迅速在全国39个城市上线,已有近20万餐饮商家申请入驻,并仍在高速增长中。
对于京东来说,优先从品牌商家入手,也有利于集中有限的BD资源推动外卖业务发展。这也符合京东一贯的平台调性。
最后,京东已经为骑手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从京东对骑手福利的重视,也可以看出即时配送能力是这场外卖之战的焦点。
从京东宣布,3月11日起要为全职骑手交五险一金,到同日晚间美团迅速跟进,宣布为全职骑手以及兼职稳定骑手缴纳社保,外卖骑手从平台竞争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以“五险一金”为筹码争夺骑手,也展示出外卖这门生意与京东既往运营模式有相似性:即时配送能力是关键。
外卖地域网格化、供给分散、高频低价的特性决定了平台需要在运力方面重投入。即使是在众包模式下,美团也保持了一定比例的自营团队。而京东手握达达约130万年活跃骑手,还为抖音和快手外卖业务提供物流服务,从而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许吸取抖音轻资产模式的弊端,也成为京东杀入外卖市场的信心。
总之,从用户品质追求、商家拓渠道需求和骑手待遇改善三方面来看,京东外卖的“鲶鱼效应”逐渐显现。京东本身具备进军外卖市场的基本条件:平台用户基础和即时配送能力。
当然,京东从外卖市场杀出重围的底气,不止这些基本功。
中国外卖市场的科技战
尽管京东外卖拥有即时零售行业Know-How积累,并精准切中市场三方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京东想打破美团和饿了么深耕多年的规模壁垒,一定是一场持久战。
当前的外卖市场“两强”并立,但是“多强”格局却还远远没有形成。根据交银国际证券数据,2024年,美团外卖占比高达65%,饿了么占比33%,其他平台合计仅占2%。
不过,京东进军外卖赛道,或许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以新技术颠覆既有市场格局。
从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科技创新,都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催生了相对低频的电商,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更高频的外卖。如今AI浪潮正盛,自动驾驶迅速发展,而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中新经纬一篇报道中,北京达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提到一个观点:“AI时代下,互联网公司以前的商业模式可能都要被颠覆、被改变,外卖入口也可能会被AI颠覆,京东可能看到其中的机会了。”
从种种迹象看,京东对新技术发展十分重视,通过自研、合作、投资等多种方式布局AI与机器人。其中,不少项目既能运用于电商,也能用于即时零售。
机器人方面,京东与新松、埃夫特、新时达等机器人企业合作,还领投了物流机器人企业马路创新的A轮融资。京东X事业部,至今仍在无人车、无人仓、无人机,以及无人超市、无人店等领域开展自研任务。而在与餐饮行业关系密切的领域。此外,去年,京东掏出近2亿元战略投资AI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在AI方面,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融合70%通用数据与30%京东积累的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去年,“采销东哥AI数字人”亮相直播间,让京东云言犀数字人一炮而红。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科技浪潮中,京东唱的不是“独角戏”。如今,外卖平台都开始探索AI与及机器人的运用。
比如,去年,饿了么发布即时零售行业首个商家AI经营工具;今年2月份,美团上线了一个智能助手的功能,可以AI辅助骑手跑单。
有美团内部员工透露,今年年初定的大OP(目标计划)就是四个All in,其中就包括无人机与AI。对此,王兴表示,美团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无人机配送和自动配送等创新研发。
行业大佬对AI的热情,显然不只是技术因素,必然有着更深层的商业考量。通过AI降本增效,乃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都有可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还没有AI原生的“超级应用”诞生,但“用AI重做一遍APP”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在ToC(面向消费者)领域,外卖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是最刚需、最高频的业态之一,也非常有可能诞生新的“超级AI应用”。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外卖市场,不仅是一场巨头之间流量、商户与骑手的争夺战,更是先进科技产业化之战。各方参与者,都需要有试错和反复验证的耐心,去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重塑。
谁能率先迈过技术应用的“奇点时刻”,谁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形成巨大的先发优势,重演科技行业发生过无数次的经典财富故事。
来源:港股研究社
券商中国
2025-02-23
券商中国
2025-02-22
港股研究社
2025-02-22
港股研究社
2025-02-22
港股研究社
2025-02-22
港股研究社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