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22 18:31:38
(原标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构建广义价格指数体系,破解宏观经济价格管理难题)
2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的第98期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价格水平是宏观管理的核心,但其复杂性要求采用更综合的价格指标体系。他建议构建广义价格指数,结合CPI、PPI、GDP平减指数和金融价格指数(如房价),以全面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同时,他强调价格治理不仅需要短期政策,还需结构性改革等,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速市场出清和恢复企业活力。
中国应建立更为广义的价格指数体系
目前宏观经济常用的价格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等。
“在宏观经济学具有共识的几大目标中,物价水平目标被认为是最为全面、最为核心、政策最能把控的关键。”刘元春指出,但一定要认识到,价格的形成非常复杂。宏观价格指标是多元的,随着不同环境,指标的作用会变化,从微观价格指数到宏观价格指数是一个合成过程。
以CPI为例,这一指标能够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但它在反映消费者物价水平的时候是存在一些偏差的。这个偏差在于,当一个社会的生产越来越复杂,中间链条越来越长,会导致最终消费者价格指数与整体宏观所衡量的活动之间的价格指数出现偏离。这个偏离就是现在广受关注的CPI长期低位运行,PPI连续运行在负值区间,GDP平减指数也为负。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从新世纪之后,理论界发现,GDP平减指数也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这是因为GDP是一个增量指标,是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各种增加值之和。但国民经济不仅与增加值有关,也与国民的财富密切相关,所以财富价格指标就衍生出来。因此,原来新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通胀盯住制是以CPI、GDP平减指数作为核心,但是通胀盯住制在特定阶段很难成为宏观管理的核心。
“真正与宏观经济相对应的价格指标是一个更为综合的、是一个存量活动价格指标与增量活动价格指标相结合的广义价格指标体系,很多学者主张把GDP平减指数与金融指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价格指数。”刘元春说,这种价格指数,一方面要盯住代表实体经济运行的CPI或GDP平减指数,另一方面要盯住金融价格指数。
刘元春建议,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也应形成一个更为广义的价格指数,对CPI、PPI、GDP平减指数、金融价格指数,特别是房价,从而综合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价格治理要加速市场出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对于如果推动价格回到合理运行区间,刘元春强调,价格治理不仅要有短期政策,还必须有结构性改革等。对比国外经验,短期刺激扩需求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物价低迷现象,这是因为低物价现象不仅是宏观现象,也是微观现象,大量的恶性竞争导致大量商品价格持续下降。
“我们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要不要政府进行干预,还是鼓励行业之间进行自律,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刘元春说,从历史经验看,政府介入对于弥补市场缺陷非常重要,但要想打破反向螺旋机制的关键指标是工资。工资怎么涨,国外曾有政府强制禁止企业降工资,政府运用以工代赈方式来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事实上,要想企业增加工资,最重要的是要企业正常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投资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不提升,永远走不出困境。
刘元春强调,恢复企业活力非常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使新技术进步、产业提升的正效应能够从中观层面穿透到微观层面。“我们最近看到技术进步很火,产业升级也很火爆,但是很多企业不盈利。为什么不盈利?为什么最后一公里没走下去?这需要加速市场出清,加速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力,从而使整体国民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最终使得企业愿意给工人按照市场化方式涨工资。”
刘元春表示,从宏观政策看,就业政策、需求扩张政策的着力点是帮助经济循环保持顺畅高效,使得经济运行整体的穿越周期能力提升。刺激要讲方法而不是乱刺激,否则可能就会重蹈一些错误案例的覆辙。
证券时报
2025-02-22
券商中国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