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智能座舱显示屏系统框架-中|盖世大学堂智能座舱系列知识讲解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2-22 10:17:35

(原标题:智能座舱显示屏系统框架-中|盖世大学堂智能座舱系列知识讲解)

一、显示屏同步难点及解决方案

在智能座舱显示屏系统方案中,图像与灯亮的同步是一大难点。以60帧图像为例,两帧之间仅间隔16毫秒,灯需在这段时间内亮起,否则会出现图像与亮灯不匹配的情况,如显示内容切换时,不该亮的灯亮起或亮灯位置错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FPGA计算亮灯位置,并使其与驱动灯的芯片同时启动,利用FPGA调节延时,确保图像与亮灯的同步。

二、显示屏关键参数解析

(一)分辨率、色深与色域

显示屏的关键参数包括分辨率、色深、色域等。分辨率方面,车载显示屏的PPI(每英寸像素数)一般在100以上,如1920×720分辨率的屏幕,PPI约为166.7,虽超过人肉眼分辨能力,但测评时仍可能因像素锯齿问题受到关注。色深以二进制次方表示颜色数量,8位色深意味着红色、绿色、蓝色各有256种变化,组合出约1670万种颜色;10位色深则颜色更逼真,但需要显示器和图片处理器支持。色域表示颜色的范围,色域越丰富,显示效果越佳,如NTSC色域标准,通过RGB三个颜色形成的三角形面积衡量,大于100%表示色域更宽广。

(二)色温与色坐标

色温用于表示光的颜色冷暖,数值越低越暖黄,越高越冷白。在电子行业,常用色坐标精准定位颜色。白色光可通过色坐标(X、Y值)确定,不同的白,如冷白、暖白,对应不同的色坐标。在与背光厂家沟通时,需提供准确的色坐标参数,以确保灯珠颜色符合要求。

(三)亮度及相关问题

显示屏亮度受灯珠影响最大,灯珠亮度决定显示屏的基础亮度,其他组件如透光片、导光板等起辅助作用。提高亮度可通过增加灯珠亮度或优化相关光学组件,但灯珠越亮,功耗越大、发热越严重。此外,亮度均匀性也是重要指标,由于背光原理及组件特性,显示屏亮度会存在不均匀的情况,行业一般要求亮度均匀性达到80% - 85%。LED灯珠寿命通常以衰减50%或80%时的工作时长衡量,如3万小时衰减50%、1万小时衰减80% ,且这是在25℃条件下的标准。

(四)可视角度、响应时间与伽马参数

可视角度方面,目前多数IPS屏可视角度可达80度以上,已不是主要关注点。响应时间在低温下对液晶屏影响较大,如 -30℃时响应时间可达600毫秒,会出现拖影现象,影响显示效果。伽马参数用于解决人眼感知与物理测量的差异问题。人眼在低照度下对亮度的感知更丰富,若按物理量采样会导致信息丢失,因此显示屏采用伽马曲线采样,再通过反向伽马曲线还原。微软和惠普确定的伽马系数为2.2,苹果则采用1.8,因国际标准为2.2,目前多数设备采用该数值,同时驱动IC中的伽马参数可动态补偿,以应对膜片一致性差异带来的色差问题。

三、显示屏失效案例分析

显示屏常见的失效案例有永久性花屏和游戏雪花屏。永久性花屏大多是由于排线或绑定IC(玻璃IC)出现问题,如排线划伤、IC进水等,导致信号接触不良,出现花屏闪烁现象;黑屏则可能是背光损坏或信号问题。若遇到此类问题,通常建议更换显示屏。

四、触摸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电阻屏与电容屏对比

触摸技术经历了从电阻屏到电容屏的发展。电阻屏需用指甲或专用笔触摸,曾应用于ATM机等设备,但因其感应效果受盖板厚度影响,目前大多已被电容屏取代。电容屏通过人体感应实现触摸操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触摸体验。

(二)电容屏原理及分类

电容屏分为自电容和互电容。自电容常见于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触摸控制板,它仅关注触摸点与地之间的电容量变化,当人手触摸时,电容量改变,通过差分运放放大信号,产生高低电平变化,价格较为便宜。互电容则具有XY通道,通过X通道发送信号,依次扫描Y通道交叉点的信号来确定触摸位置,但这种方式可能产生鬼点,影响多点触摸效果。为避免鬼点,可采用X通道发送信号时,所有Y通道同时接收的方式。

(三)触摸技术在车载场景的应用

在车载场景中,部分车型的触摸芯片支持自电容和互电容模式切换。例如,在手套模式下,可将触摸模式切换为自电容,提高灵敏度,方便戴手套操作,但此时仅支持单点触摸或滑动操作,无法实现多点触摸。此外,车载显示屏的触摸传感器间距一般要求在3 - 5毫米,以适应大拇指触摸操作,同时保证触摸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细腻度。而手机触摸传感器间距要求小于3毫米,这是因为手机操作更为精细 。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