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2-21 07:05:37
(原标题:美团“腹地”,京东能否血战到底?)
作者 | 黎晓
来源 | 雪豹财经社在酝酿两年半之后,京东终于发力,高举“品质外卖”的旗帜,一猛子扎进了外卖的红海。
在此之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这个战场的硝烟从未停止,但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2014 年上线的百度外卖,2017年被饿了么收购。2018年4月下场的滴滴,于2019年初全面退出。2020年上线“丰食”外卖平台的顺丰,始终没有激起什么水花。2023年挟巨大流量入局争抢的抖音,一年后也开始战略收缩。
外卖是高频刚需的新入口,京东决心啃这块“高频”的硬骨头,它有自己的野心和盘算,但也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尤其是当基本盘电商零售业务,被拼多多、抖音接连超越,成为行业第四时,这种“多线开战”需要巨量资源投入的战略,更考验京东的耐心和定力。
2月11日,京东正式上线外卖,并宣布以“0佣金”招募品质堂食商家。资本市场对京东外卖的反应先热后冷:消息公布次日,美团股价盘中一度下滑超过6%,挑战者京东的港股股价则高开低走,最终收跌1.51%。而在消息公布一周后,美团股价已较此前上涨,京东港股股价略低于消息公布前。
对于京东切入的外卖赛道,资本市场普遍持保守态度。如摩根士丹利报告称,外卖市场进入壁垒高、用户有较严格要求,加之业务开展前期将录得重大亏损,预期京东开展外卖业务对美团市场主导地位影响有限。花旗则认为,京东进军外卖业务可改善达达的营运,但在补贴方面会保持审慎。
对普通用户来说,京东外卖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京东外卖入口较深,位于京东App主页“秒送”频道下,与超市便利、咖啡奶茶、买药秒送等频道并列。从商家列表来看,以咖啡茶饮、汉堡披萨、卤味及中式快餐等为主,且多是大型连锁品牌,选择相对单一。
目前,京东正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服务商,并计划在39座城市进行重点推广。据服务商招募政策,京东对入驻商家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有堂食或实体经营店铺;二是大众点评评分高于3.8分。
京东做外卖并非一时兴起。
早在2022年6月,时任京东零售CEO的辛立军就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2024年5月,京东整合“小时达”和京东到家,将即时零售业务升级为“京东秒送”,在首页设置关键入口,初期上线咖啡奶茶专区,后又陆续上线汉堡王、永和大王等连锁餐饮品牌。
但从结果来看,低调试水的京东并没有收获惊喜。
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前京东秒送入口日活大约在200万左右,相当于饿了么日活的十分之一不到。而外卖作为秒送入口下的二级频道,能从其中分到的流量还要更少。
在有限的流量投入下,京东外卖也开始采取补贴,以刺激单量。据雷峰网报道,2024年10月“9块9奶茶活动”期间,京东秒送餐饮外卖的日单量曾突破40万单。
不过,京东外卖在2025年1月降低补贴之后,又回落到2万单,仅为高峰期的5%。这一表现重蹈了抖音当初入局外卖时的覆辙。
2023年5月,抖音通过各种大促、补贴,将日订单量从1万~2万单短暂地推上10万单,但节假日红利消退后又迅速回落。
城坚池深的外卖市场,用户心智的建立很难一蹴而就,玩家无法单纯靠补贴获胜。即便如此,这片红海仍不乏前仆后继的挑战者。
2023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覆盖近一半的网民。另据艾媒咨询调查,月均点外卖在10次以上的用户占比为19.3%。广覆盖+高频的优势,使得外卖赛道成为巨头们开拓新业务时的重要选项之一。
面对双雄并立的美团和饿了么,高调入场的京东能否如愿分到一杯羹?
左冲右突下的业务增长焦虑
京东跳入外卖红海,既是长期战略规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36氪消息,2024年,抖音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跃升至电商行业第三,京东被挤至第四。
同一年,淘天集团、拼多多的GMV分别约为8万亿和5.2万亿元。2024年Q3,京东营收同比增长5.1%,低于拼多多44.3%的增速,也低于全国电商增长大盘。
主战场增长放缓,京东亟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外卖这种自带流量的高频入口,成了京东的新方向。
早在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时,京东就正式上线了O2O业务“京东到家”,希望通过生鲜、快消品等高频需求提升用户活跃度,弥补京东主站低频消费的短板。
过去一两年,京东在即时零售赛道动作频频,持续加大投入。2023年,京东提出即时零售 “五年行动计划”。2024年,“京东秒送”整合上线,并升级为主站一级入口,免运门槛从59元降至29元。
从京东视角来看,外卖是即时零售业务的另一个重要板块。
理想状态下,高频的餐饮外卖业务,不仅能够补全即时零售的拼图,以高频带低频,拉动即时零售的消费频次,与京东到家形成协同效应,还能帮京东打开新的流量入口, 反哺电商业务。
瑞银的研究报告认为,京东进军外卖业务,旨在与现有的按需配送业务互补,提升用户黏性和购买频率,同时实现业务多元化。
此外,达达作为京东即时零售与外卖业务的核心运力,一旦餐类业务起量,130多万骑手的运力效益将被最大化。据财报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美团936亿元的营收中,即时配送业务收入达到278亿元。
但问题也在于,京东外卖业务脱胎于“京东秒送”等非餐即时零售。
从外卖骑手的反馈来看,京东秒送超市、药店订单多于餐饮订单。主站的电商流量转化效率有限,而现有的秒送过往又是相对低频的入口,在此背景下切入高频的外卖餐饮,这种“低频带高频”的反向路径,并不那么容易跑通,注定是一个考验决心和耐力的长期工程。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京东外卖是辅助京东到家的支持性业务,不会获得大量资源和关注度。花旗也预测,京东将在补贴方面保持审慎。
突围路在何方?
与抖音、顺丰等单点突破的玩家不同,京东入局外卖承担着突围的重任,似乎也有着更好的牌面——活跃骑手近130万的达达。但仅凭这张牌,想要打出王炸还远远不够。
毕竟,外卖这场硬仗,巨大流量+配送能力+商户供给,缺一不可。
在流量方面,据国信证券数据,京东主站年购买用户约6亿,京东到家不到1亿,即时零售渗透率不到 20%。
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这意味着京东仍有增长空间。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意味要将京东主站的电商流量,变成京东外卖的同城流量,这个转化效率并不高。其过往在电商版图中建立起的流量、供应链、仓配等优势,也很难在外卖这个新战场中发挥。
作为传统电商平台,京东用户近场零售、外卖的心智偏弱,流量复用效率偏低。此前抖音挟超级流量来袭未能撼动市场格局,更何况在流量上不具优势的京东想打开局面,更是难上加难。
此外,海量线下商户资源和高效率的配送团队,是外卖行业最重要的壁垒。
如何让全国数百万餐饮商家入网,是京东当下最迫切待解的难题。从社交平台上流传的激励政策来看,京东外卖在前期选择了通过服务商代理推广,重点在39座城市入局,新增店铺佣金120元~200元/家,单个品牌最高奖励可达2万元。
但要看到的是,餐饮行业因为线下供给分散的典型特征,在抢夺供给这个环节,线上流量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最后往往陷入以城市甚至商圈为单元的拉锯战。前车之鉴是抖音外卖,其一度也投入巨大资源拓展本地生活商户,却未能撼动美团地推铁军长时间建立的护城河。
在运力方面,京东引以为傲的快递物流网络,也很难和外卖配送“并网”。从现状来看,京东外卖运力依靠达达。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达达月活骑手数100万出头,美团月活骑手数超500万,饿了么蜂鸟月活骑手数超200万。
在订单密度较低、运力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将履约成本控制在行业均值范围内,同样颇具挑战。抖音外卖上线初期,曾依赖达达等第三方配送平台,后因运力不足收缩战线。
而且从交易逻辑来看,外卖的交易模式是典型的蜂窝网络,履约高度依赖于本地同城,且供给方极为分散,是一场需要“结硬寨、打呆仗”的长期消耗战,一度被视为互联网行业的“苦活累活”。
因此,这个赛道的护城河相对较深,新入局者很难说具备“后发优势”,抖音外卖、饿了么踩过的坑,京东外卖同样要过。
可以理解的是,京东对电商业务有多焦灼,对多元化就有多急切。但它选择了一道高难度、非典型互联网思维的“附加题”,无异于给自己上了难度。
京东外卖的“突围之路”能走多远,并不是由外部市场竞争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的耐心,以及对资源投入的容忍度。
证券之星观察
2025-02-22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2-22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2-22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2-22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2-22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