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解码杭州资本生态 创新雨露浇灌创业沃土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21 06:55:26

(原标题:解码杭州资本生态 创新雨露浇灌创业沃土)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六小龙”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创新资本的浇灌。

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以另一种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科技创新。以DeepSeek(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科互动、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迅速出圈,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展露身手,为杭州增添了科技创新的新名片。而“六小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杭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土壤,更离不开本土市场化创新资本的浇灌。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用杭州投资圈中很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创新资本和创业企业的关系。这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是,在杭州创业,创业者可以倾注全部心力于业务精进与创新突破上。这座城市以其包容与务实的精神,滋养着每一颗创业的种子:政府以服务为本,恪守“强服务、不干预”的原则,为企业的自由生长提供广阔空间;民营企业家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引领着商业潮流;创投机构则以其“投早、投小”的前瞻性策略,为初创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正是这些元素的齐力共振,造就杭州成为“创新创业新天堂”。

1 杭州成创业创新沃土

“杭州‘六小龙’火出圈后,全国各地来杭州交流拜访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数量急剧增长,我们投资的‘六小龙’之一云深处科技,正进行新一轮融资,他们一天要接待七八个参访团,想投资他们的机构有上百家,大家都想尽各种方法投进去。”赛智伯乐董事长陈斌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很早就关注到了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在考察跟踪浙大相关的实验室时,朱秋国教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长期执着的投入和独到的认知,以及对市场端的认知让我印象深刻。在云深处科技成立之后,赛智伯乐于2021年果断出资2000万元,成为了最早一批投资他们的创投基金,并参与了后续的多轮融资。”

不仅仅是云深处科技,在杭州“六小龙”成长背后,至少4家都获得过创投机构的投资,包括红杉、高瓴、经纬、顺为、深创投等知名机构。此外,赛智伯乐、道深资本、银杏谷资本等本地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除了这些资本以外,还有一大批市场化运作的民营创投机构,如华睿投资、普华资本、元璟资本等嗅觉灵敏、敢于冒险的机构,也在合力滋养着杭州的创投创业土壤。

周恺秉总结,杭州和全国创新资本在培育“六小龙”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融资历程来看,本地机构在他们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尤其是在这些项目的早期阶段;其次,政府基金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杭高投引导基金参与投资的宇树科技和云深处科技,都引导了大量的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这种真正的扶持早期企业且坚持长期投资的做法,非常重要。

“创新土壤做好了,尽管最终不能预测哪家企业能跑出来,但是一定会出现伟大的公司和伟大的民营企业家,具体的个体有偶然性,但是这个群体的出现是有某种必然性的。”周恺秉认为,“世界上绝大部分伟大的公司,都是在创投机构比较密集的地方发展成长起来的,比如美国硅谷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在创投沙漠里不可能出现伟大的创新公司,杭州也一样。”

过去20年,杭州诞生和培育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公司,其中包含一些非常伟大的公司,比如阿里系、海康威视、网易、贝达药业等,现在又有以“六小龙”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企业,还有几十家后备独角兽企业。

“杭州的创新生态其实是通过二三十年不断的积累、叠加、发酵逐渐形成,就像炒茶叶一样,不停地翻来翻去,叠加捻动,才有了现在的环境。”陈斌告诉记者,有这么多科技企业跑出来,背后的因素很多,第一,创新企业背后是市场化的创新资本在投资。杭州有一大批本土创投机构,相比北京、上海而言,规模不一定大但专业能力强,决策机制灵活,尤其是敢冒风险、执行力强。另外,杭州还有一批中国最早做LP(出资人)出身的天使投资人,现在都已成为创新资本市场上的活跃者。

第二,杭州创新生态比较好,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轻创业者,尤其是浙江大学等本地高校培养的学生,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就开始创业,把创业项目落地在杭州。由于创新生态好,全国很多年轻创业者都跑到杭州来,创业项目最后也带到杭州。

第三,杭州政府在支持企业发展和营造整体营商环境的构建方面做得比较到位,有事随叫随到,没事不来打扰,对企业的干扰少,整体有包容的氛围。政府的深化服务和市场的导向同向而行,整个社会的创新生态就会魅力无限,企业发展也会加快。

2 早期投资深植血脉 多维赋能企业发展

杭州的民营创投氛围浓厚,形成了“敢于冒险,乐于投早、投小”的独特文化。与其他地方的创投机构相比,杭州的创投机构更愿意投资早期项目、陪伴企业成长。同时,杭州的创投机构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联合投资、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杭州科技创新生态的繁荣发展。

周恺秉分析,杭州创投有自身的特点:第一,杭州创投足够民营化,很多本地机构如华睿投资、普华资本、海邦资本等都是通过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民营投资机构;第二,杭州创投机构体量虽小,但这些机构自己也是创业者,对早期投资很敏感,对创业者的理解、把握也更好,内心的体会比一般投资人更深刻,市场化程度较高;第三,杭州创投机构的LP专业度较高,忠诚度也高,是基金的连续出资人。其中很多都是本地的民营企业家,和其他机构相比,本土的LP能够比较深入地参与投资机构决策,有的也会亲自到投资一线,甚至会帮助机构从海外引入合适的创业团队落地到杭州。

资深创投行业观察人士萌哥表示,在股权投资领域,杭州民营资本极具灵活性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聚焦AI、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对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积极投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民营资本不仅提供资金,还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与广泛资源网络,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市场拓展等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我们投资了云深处以后,给他们进行了多角度的赋能,帮企业寻找前期发展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引入优秀人才等。举例来看,比如引荐重要的客户,推动其当时科技成果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落地,推荐包括浙江电力系统和其他城市的电力行业用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对接。最近也帮助其在打开海外业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陈斌补充。

此外,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杭州的创投机构在全国是最早做投早、投小、投科技转型的,这一批投早期的机构数量占比至少有六七成。其背后和浙江有一批LP已经提前转型的意识密不可分,这些长期浸在一线的民营企业家,市场敏感性非常高,他们意识到创新资本的价值,只有投早、投小才有未来,甚至会要求GP(普通合伙人)看项目要向更早期、天使的项目倾斜。

3 创投丛林生态完备

创新生态的核心是创新资本,以把握住能代表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捕捉社会上最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将生产要素集聚起来,有效配置到各种创新项目中。杭州“基金丛林”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基金形态,也为杭州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7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打造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以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为主,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整合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参与投资N只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最终形成‘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杭州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创基金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科技”;创新基金功能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并购基金功能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并购基金,投资方向为金融、金融科技、产业并购、重大项目协同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从杭州市国资委了解到,截至2025年1月初,上述产业集群已投资市域内产业项目1540个,其中投资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项目1162个,投资金额503亿元。

针对初创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杭州成立的1000亿元规模科创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未来”,深耕初创期科技企业,点燃创新“星星之火”。杭州市科创集团总经理曾维启近期对外表示,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他们从研发到成长整个过程,从0到1跨越出来。

截至2025年1月底,科创基金累计投资杭州初创期企业977个(家次)。例如,早在2018年云深处科技刚成立时,杭州资本组建科创子基金进行天使投资,并连续两年持续加持,助力云深处科技跨越从0—1和1—10的阶段。此外,科创基金还创新“天使引导+创业投资+科技担保”服务链,联合众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1月,杭州资本累计培育成功企业上市(含并购)120家,开展“百舸计划”为3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

fund

证券时报

2025-02-21

证券时报

2025-02-21

券商中国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