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19 23:37:00
(原标题:获批了!这家券商,成功曲线上市!)
上市券商队伍要“纳新”。
2月19日,国盛金控公告称,公司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批文,即核准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上述举措标志着国盛证券实现重要一跃,成功实现曲线上市。
据悉,未来国盛证券要完成工商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业务许可证、落实业务、客户及员工衔接安置方案等。
自江西国资委在2022年成为国盛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后,动作频频,提供资金支持、嫁接业务资源,如今助力国盛证券成为上市券商。同时江西国资委也对国盛证券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国有金融企业,要为金融强国、金融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国盛力量。
正式跻身上市券商行列
早在2015年,国盛证券被上市公司华声股份(后更名为“国盛金控”)收购,但一直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伴随2025年2月19日证监会批文的下发,国盛证券“上市梦”成真。
据证监会的批文称,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证券解散,国盛金控名称变更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国盛证券”),并依法承接国盛证券各分支机构、业务以及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信基金”)5400万元出资。据悉,国盛证券是江信基金的大股东,持股比例是30%。
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的计划始于一年前(2024年1月中旬),彼时国盛金控表示,吸收合并完成,将有利于公司聚焦证券主业,提升国盛证券的品牌效应优势,更好发挥国盛证券作为江西省属唯一证券全牌照企业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解决管理决策等流程过多的限制和制约;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与决策效率。
多名券商投行人士也曾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考虑到上市公司和证券子公司各有一套管理班子,吸收合并意味着江西国资将更直接管理证券公司,体现出江西国资拟对国盛证券更深度的把握,以及做大做强证券业务的决心。
上述吸收合并的申请历时大约半年时间。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国盛证券在2024年8月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后来经历4个月的补材料时间,于12月9日获得证监会受理。2025年2月公司获得证监会下发的批文。从进展可看出,自受理后,证监会审核节奏十分高效。
将落实业务、员工等衔接安置方案
证监会批复对国盛证券而言是新的开始。为完成吸收合并,国盛金控及国盛证券下一步仍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变更工商登记以及领取新的业务许可证。据悉,国盛证券应当自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工商注销登记工作。国盛证券的分支机构、国盛金控应当自本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工作。
原国盛证券解散后,应当向证监会上交《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新国盛证券、原国盛证券分支机构应当自换领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向证监会申请领取或换发《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二是修改公司章程。新国盛证券应当根据批复修改公司章程,并将变更后的公司章程报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备案。
三是业务和员工要由新国盛证券承继和接收。证监会表示,国盛金控与国盛证券应当有序推进吸收合并工作,落实相关业务、客户及员工衔接安置方案,确保客户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妥善安置员工,维护社会稳定。
国盛金控表示,考虑到国盛证券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本次吸收合并不会对公司经营和合并报表当期损益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资产、负债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江西国资的期待
自2022年7月国盛金控易主后,江西国资对国盛证券给予重要支持,从提供资金保障、业务资源,到如今助力国盛证券在资本市场亮相。
在收购国盛金控控股权之前,江西国资从未有券商资产。在这背景下,对于国盛证券的定位及发展,江西国资给予更多期待,希望“深耕江西、服务全国”,努力打造成为核心功能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国有金融企业,朝着全国一流金融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来自江西交通投资集团系统的刘朝东在2023年担任国盛证券董事长,他在2024年8月撰文称,国盛证券还需要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持续发力,具体为两点:
一是以优化管理增效。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董事会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省出资监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等工作,实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合规风控等持续规范升级,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持续提升工作效率,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对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进一步精简优化,推动子公司不断提质增效,创新方法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引导全体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国盛一家人”思想,通过建立协同管理制度,规范协同配合机制,全面提升协同质量和成效。
二是以特色经营图强。将聚焦特定细分领域,凭借股东优势、区位优势、网点布局、创新能力等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精品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以研究业务优势为基础,赋能公司其他业务发展,形成投资、投研、投行联动发展优势。
发挥网点众多的优势,在做好基础经纪服务的同时积极向财富管理转型,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体系和供给,大力拓展投顾业务,提升投顾团队服务水平。围绕公司重点业务发展,更加精准、有效地推进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作风优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编:林根
校对:王锦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