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17 20:20:52
(原标题:万邦德:在研新药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创新药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2月18日,万邦德(002082.SZ)发布公告披露,其自主研发的甲钴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渐冻症)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这是继石杉碱甲系列产品获得FDA三项孤儿药及罕见儿科疾病认定后,公司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标志着其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得国际权威认可,全球化战略布局进入加速期。
聚焦渐冻症治疗“硬骨头”
此次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的药品聚焦的ALS,是一种因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运动功能丧失、言语及吞咽困难、呼吸功能障碍、情绪及认知改变等,是一种致命疾病,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为2至5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2到3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为罕见病领域的“硬骨头”,渐冻症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公告指出,美国每10万人中有4.4例患病,全球范围则达到4.42例。然而,目前尚无已知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或逆转ALS的发展,现有治疗以延缓病程、改善生存质量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其中对症支持治疗通过各类辅助器械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而康复治疗则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药物治疗领域,利鲁唑(Riluzole)和依达拉奉(Edaravone)是目前仅有的两种,在我国已上市的经FDA批准用于ALS治疗的药物,前者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延缓疾病进展,后者则通过抗氧化应激减缓功能衰退。即便如此,据Stratistics MRC预测,2024年全球ALS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也已达到8.6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希望来自此次公告所指向的甲钴胺。公告指出,甲钴胺具备双重神经保护机制,并显现出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价值。临床证据显示ALS患者脑脊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而甲钴胺可通过代谢调控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蓄积,同时也可直接保护神经元免受谷氨酸毒性,并在动物模型中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如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传导功能。
不仅限于动物实验,甲钴胺冻干粉针剂已由国际头部药企卫材公司完成了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9月在日本获批用于渐冻症的治疗。据悉,目前美国尚无甲钴胺药品上市。因此,公司此次认证不仅验证了其科学价值,更有望打开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的准入通道。
孤儿药认证撬动临床与商业双重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从商业逻辑看,孤儿药认证带来的7年市场独占权、税收抵免等政策红利,预计可帮助公司降低不少研发成本,同时带来潜在的可观商业回报。公告也指出,公司将有机会在产品研发、注册及商业化等方面享受美国的政策支持,包括临床试验费用的税收抵免、免除新药申请费(2025年FDA的费率为大约3000万元人民币)、产品获批后将享受7年的市场独占权等。
据悉,美国FDA对孤儿药的定义为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在美国影响不到20万人的罕见疾病的药物,药企研发动力较弱,因此美国于1983年通过法案,通过政策助力药企孤儿药的研发、推广与销售。时至今日,每年FDA新批准的药物和生物制剂中,孤儿药已占很大一部分比例,2004年至2019年间这一比例已到达约三分之一。
获得孤儿药认证并完成后续一系列药物研究,最终上市并实现商业化,既是行业对一家药企研发实力的“国际认可”,更是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例证。对万邦德而言,若甲钴胺后续研发及产业化进程顺利,无疑也将是公司在创新研发及国际化层面“迈步”、造福全球患者的最好例证。
不仅局限于公司层面,万邦德甲钴胺获FDA孤儿药认定,也标志着中国药企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研发实力获得国际认可。从机制创新到商业布局,这一突破既是对企业技术积累的检验,也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随着石杉碱甲、甲钴胺、多肽新药等品种的持续推进,公司有望在罕见病治疗领域构建差异化优势。
而毫无疑问,创新药国际化是长周期系统工程,临床验证、市场准入等挑战仍待公司持续攻克。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回报,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
证券时报
2025-02-22
券商中国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时报网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