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14 20:32:00
(原标题:创投观察:国办1号文剑指“基金招商”,VC/PE如何应对?)
创投机构内部招商团队正在悄然生变!
2025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办1号文”)提出,地方“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虽然这一提法未有更多明确的指引,也还没有细则落地,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将对当前各地政府火热的“基金招商”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创投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方式也将出现新的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与创投圈人士交流了解到,有创投机构内部的招商专项基金团队今年或将面临调整,但具体还要根据与地方政府最终的沟通结果而定。对于国办1号文的上述提法,不少创投机构自身,以及一些地方政府都表示有点不知所措。“不以基金招商为目的设立基金,那应该以什么目的呢?地方政府暂时还没能摸透文件精神,还在研究中。”有地方政府招商人士对记者表示。
当然,已经正在操作的招商基金则暂未受到影响。有机构透露:“我们目前的招商基金仍在正常进行中,团队人员也暂时不会调整,而且我们接触的地方政府在基金招商这块也没有停下来。”与记者交流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要地方政府的招商KPI没有变,基金招商的属性就很难改变,因为如果A地方不通过该方式招商引资,B地方做了,那一些项目就会选择落到B地方。
事实上,过去几年,随着各地招商模式的调整,基金招商/资本招商逐渐成为主流。这一模式不仅要求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还需要通过引导政策来吸引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这背后,从引导基金方面获得募资的创投机构就承担着较大的协助招商和返投任务。
在此背景下,不少投资机构都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架构,成立专业的招商团队,甚至设立子公司专门负责招商。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专门负责整理各地税收和招商政策,与地方政府、企业对接沟通,协助项目落地,从而完成机构的返投任务。据记者了解,无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机构,基本都有设置这样的团队。
但是,在招商返投的考核目标之下,创投机构的投资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对企业和对地方政府都是较大的成本消耗和资源浪费,甚至部分投资机构为了完成返投任务,做了虚假返投,造成地方政府的各项经济数据统计失真。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GP都千篇一律化身招商机构,也非常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
因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国办1号文出台对政府投资基金进行规范,正是对上述现象的一种纠偏,文件精神或将在于鼓励地方政府更加精准地梳理和挖掘地方产业的真实需求,以及围绕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以此作为依据来设立投资基金,基金的投资应着眼于本地产业和产业生态的培育,而非过于依赖投资机构来招引外地企业,毕竟地方政府才最懂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几年各地方政府以基金招商方式招引优质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拼资源、拼政策甚至拼优惠,看起来“很卷”,但也正因为各地政府纷纷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才让一级市场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因此,国办1号文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出资,有不少创投机构反倒担心,随着政府设立基金愈发谨慎,创投的募资环境也愈发艰难。
但对创投机构而言,挖掘和发现产业价值依旧是其“看家本领”,在未来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生变,或将更加注重内生的产业生态培育之下,创投机构依然可以发挥看人、看项目的专业优势,协助地方政府梳理当地产业,给予地方产业投资赋能,从“招商专员”逐渐进阶为“产业培育者”。
校对:姚远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时报网
2025-02-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