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年内,已有10余所大学官宣了“AI学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4 18:32:58

(原标题:一年内,已有10余所大学官宣了“AI学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连日来,“纯国产”年轻团队DeepSeek出圈,带火了创始人梁文锋与其母校浙江大学,亦激起一场本土AI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竞速。

2月13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AI领域的发展实力,不仅取决于技术、产品和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或地区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成立仪式上表示。

港中大(深圳)打响了2025年AI学院“建院潮”的第一枪,学院计划9月招收首批学生。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少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官宣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从院长配置已可窥见高校对AI的重视程度: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任院长;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武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亲任院长;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学院则由著名统计学家、金融计量经济学家范剑青任创院院长。

据了解,“人工智能”于2018年在国内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已有49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另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达600万人,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

从开AI专业到建AI学院,国内一众高校有何考量?是一哄而上“追风口”,还是结合自身禀赋与区域产业配套“补缺口”?

“积累伟大” AI学院遍地开花

近期DeepSeek的火爆,让海内外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本土AI研究者,有评论称这是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在排名前20%的顶尖AI研究者中,47%来自中国,位居第二的美国占比18%。

“希望都在年轻人身上,优秀的年轻人往哪儿跑,人工智能的希望就在哪。”徐扬生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培养、集聚更多“优秀的年轻人”,2月13日,港中大(深圳)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于2025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拟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项目。在此之前,该校已布局有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大数据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AI相关机构与平台。

谈及为人工智能学院“单立门户”的原因,徐扬生表示,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既是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趋势,也更有利于汇聚一批具有顶尖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构建“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产业应用”全链条研究体系,打通从AI Core(AI核心技术)、AI Plus(AI与其他学科结合)到AI For(AI真正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大学其他学院共同形成跨学科合力,共同探索AI顶尖人才培养路径。

据悉,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学院由范剑青任创院院长。公开资料显示,范剑青自2006年起被任命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Frederick L. Moore’18冠名金融学教授,2012年至2015年间任运筹学与金融工程系主任,研究领域覆盖统计和机器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深度学习、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等。

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引入“重量级”师资的,远不止港中大(深圳)。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梳理,2024年以来,至少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去年4月,清华大学在113周年校庆之际官宣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任院长。清华大学方面表示,人工智能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

去年12月,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将于2025年9月正式招生,计划每年招收培养本科生150人。特殊的是,该学院由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亲任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更是打出建设AI领域“黄埔军校”的口号,于2024年4月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悉,该学院是与上海市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共同筹建的特区学院,致力于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科技成果。

“我们很难预料改变世界的人何时出现,我们也很难以预测科技发展的拐点何时到来。虽然‘伟大不能被计划’,但是‘伟大可以被积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

从专业到学院,有何深意

时间倒回2018年,教育部公布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批准35所大学在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2022年又经四轮增开,截至2023年4月,全国有498所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既然已有AI专业,为何国内高校又掀起AI“建院潮”?

“人工智能与场景应用挂钩,涉及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比如Sora的诞生不能单靠计算机专业人才,可能涉及编导、美术设计等,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道,此前的人工智能专业多设于计算机或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建院更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学科交叉。

徐扬生透露,该校人工智能学院虽刚刚建立,但港中大(深圳)自2014年建校以来就将AI作为重点方向,已有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在AI及与医疗、金融、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实现突破。在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该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入选超40人。

公开资料显示,范剑青在普林斯顿大学时,就与10个系和中心有联系,从经济和金融到计算机科学和计算生物学。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提出“人工智能+X”方向,亦是着眼AI对其他学科的带动,包括AI安全治理、公共卫生医药、智能汽车与制造、能源及环境等方向。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招聘启事,人工智能学院将主要引进AI核心方向人才,涵盖崭新理论与高效算法、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底层架构平台、科学智能与交叉应用、人工智能安全、未来计算模型(光电、量子等)等前沿领域。

熊丙奇进一步提醒,即使AI浪潮席卷,高校也不能一哄而上“蹭热点”,而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基础条件开展AI专业建设,否则将导致AI相关专业泛滥,出现与人才需求脱节、同质化甚至低质化问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为避免同质化及无效建设,我国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呈现出两大主要趋势。

一是与高校长期积累的学科优势相结合。例如,天津美术学院2024年12月成立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旨在培养“新时代具备艺术与科技综合素养的创新人才”;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则明确,将充分整合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林学、风景园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等特色学科资源,在“人工智能+生态文明”领域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

二是联动高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禀赋。徐扬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深圳拥有全世界较完备的产业链,产品、技术一旦上线,就能迅速走向全球。在此背景下,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学院将整合大湾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围绕国家和大湾区发展需求,布局国际化学科,引进、培养优质人才。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