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3 17:55:31
(原标题:谁是场景之城?全国超65城开展场景创新,珠海靠什么抢占“首发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2024年,“场景创新”首次列入中央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所谓“场景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新范式,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以求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场景创新就是给技术产品找场景、给场景方案找市场,通过商业化机制,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对接。应用场景的开放是当前政府最大的招商引资手段,要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品对应用场景的迫切需求,推动城市应用场景资源的全面开放。
据长城战略咨询统计,去年中国GDP前100城市中有超过65个城市开展了场景创新相关工作,相较2023年增加超过25个城市,新增城市包括珠海、佛山、东莞、襄阳、遵义等。例如,合肥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促进机构——合肥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以“场景”为切口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合作;成都通过打造低空经济医疗救援、消费空投、空中转运、低空观光等应用场景,聚集了110余家上下游企业及其大量设备、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促进了资源的高效聚合,这种资源聚合反过来又推动了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相较而言,珠海启动场景创新计划的时间并不算早,在今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力争3年内打造成为广东应用场景最丰富、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落地最快的城市。目标不小,难度也不小。
在各地“火热”打造创新场景的当下,珠海何以抢占场景创新“首发市”?
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量新场景、新物种、新赛道涌现,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需求侧与供给侧融合愈发紧密,亟待瞄准具体而又复杂的场景,在场景实践中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迭代。
放眼全国,杭州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早在2018年就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吸引了华为、商汤科技等从事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在杭州集聚。
合肥在2022年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通过场景创新推动搅拌摩擦焊机器人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加速了该技术的产业化。
珠海则选择在差异化赛道开放应用场景。近两年,珠海避开广州、深圳的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主赛道,选择低空经济、海洋科技、RISC-V开源芯片等未来产业潜力领域和细分领域,通过首试首用,迅速形成“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在初期抢占技术验证高地,从而构筑“非对称优势”。
例如超前布局“云上智城”,打造“算力洼地”,吸引百度、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落户;开辟全球首条eVTOL跨海航线、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等场景;成立全球首个RDSA产业联盟,构建开放芯片生态,导入相关优秀企业落地,均实现了在初期通过“首发”抢占技术验证高地或场景招商的效果。
除此之外,珠海还发布政策。2024年《珠海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实施,当年发布首批23个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和33个创新型成长性企业能力清单,在香洲区打造20个场景开放典型案例。不久前,珠海已公布2025年第一批应用场景能力清单。
目前,香洲区已在公共服务、数据共享、产业发展等领域打造多个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展开了一次次产品与场景之间的双向奔赴。
“此前,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或企业想采购该设备,但囿于无法直观感受新产品实际效能,产品难以进一步打开市场。”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德平说,“香洲区为我们提供开放了三溪科创城楼顶平台的落地应用场景,解决了企业的痛点。正是有了这个应用场景可供客户现场观摩,这项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今年先后在深圳、苏州等市落地,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
日前,珠海高新区亦首批公布19个应用场景项目和13个创新型成长性企业能力清单,涵盖AI大模型、低空经济、机器人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例如光储超快充一体化技术,推动新能源技术在充电设施中的应用;5G-A支撑无人科技发展,利用5G-A技术提升无人设备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等。这些场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真实的应用环境,还加速了技术验证与商业化进程。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将学习合肥模式,探索设立城市应用场景创新发展中心,打造科技场景体验与技术推广中心。此外,今年珠海将支持建设“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建立应用场景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常态化路演机制;打造“珠海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之都”系列赛事城市品牌,吸引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落户珠海。
当eVTOL飞行器从珠海九洲港腾空而起,当新型无人船艇测试船在桂山岛正式试航,一场场以应用场景创新为名的改革实验,不断在珠海加密上演。
通过强化场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正当其时。如何帮助企业通过成果转化实现“惊险的一跳”,珠海提出“场景+改革”双轮驱动,尝试用政策工具重构科转风险分担模型。
从大会当日抛出的科创新政策可以看出其中逻辑。《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把应用场景创新作为重要抓手写入促进成果转化政策,同时创新提出探索财政资金“拨—投—股”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
《若干措施》提出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实施“拨投结合”“先用后转”“到期即转”“研转一体”、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5条改革举措,赋能畅通成果转化链条,激发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和动力。
经济观察人士认为,珠海的五项改革举措在国内并非孤例,但其创新性在于其系统性和协同性,覆盖技术验证、资本支持、产权管理等全链条,形成“场景驱动+政策创新+生态协同”三位一体模式。此外,改革措施中涉及不少高校成果转化的促进措施,这与珠海高校资源丰富有关。
例如,此前厦门通过“拨投结合”方式,将科技扶持资金分为无偿资助和代持入股两部分,支持院所项目,政府资金以“代持入股”形式注入,股权退出后收益反哺研发,形成闭环。珠海借鉴此模式,构建“拨投结合”科技投入机制,财政资金“期权化”投入,在项目完成并进行市场化股权融资时,按照约定转化为相应的投资权益,参照市场化方式管理、适时退出;项目未获融资,则宽容失败、结题验收。
不过,上述经济观察人士亦表示,此次新政强调政府主导的场景开放,若民营企业无法通过场景创新获得实际收益,参与意愿将降低,可能形成“政府热、企业冷”局面。此外,场景创新需协调政府开放资源与企业需求,但缺乏跨部门协作机制可能导致对接效率低下,建议设立跨部门协调委员会,明确各部门权责边界,确保政策执行一体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智通财经
2025-02-13
智通财经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