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艾伯维超21亿美元押注TCE,本土药企站上BD风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3 17:25:31

(原标题:艾伯维超21亿美元押注TCE,本土药企站上BD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当地时间2月12日,艾伯维(NYSE:ABBV)与Xilio Therapeutics(NASDAQ:XLO)宣布达成一项合作和选择性许可协议,双方将利用Xilio的专有技术,共同开发新型肿瘤激活、基于抗体的免疫疗法,其中包括掩蔽型T细胞接合器(TCE)。

根据协议条款,Xilio授予艾伯维针对初始项目探索和开发掩蔽型细胞接合器分子的独家选择权(艾伯维有权启动多达两个额外的掩蔽型细胞接合器项目)及探索和开发掩蔽型抗体免疫疗法项目的独家许可。作为对价,Xilio将获得总计52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约2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等款项。

2024年下半年来,艾伯维已多次出手布局TCE领域。而回看2024年国内药企的海外BD(商务拓展)交易,多家Biotech(创新药企)的出海管线亦直指TCE疗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初步统计,2024年以来,我国Biotech在TCE领域达成的交易金额已超过60亿美元。

TCE领域似乎正在成为新的BD风口。信达证券更是在2025年1月中旬披露的研报中指出,“我们认为ADC盛宴已过,未来2-3年TCE将成为中国创新药的主流赛道。从目前已经发布过的临床数据来看,TCE对于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效进步显著,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将成为TCE时代的2条主线。”

艾伯维的“野心”

近4个月来,艾伯维已三次出手布局TCE领域,合计交易金额超过46亿美元。

早在2024年10月底,艾伯维与 EvolveImmune Therapeutics宣布达成一项合作和许可选择协议,旨在共同开发针对肿瘤学多个靶点的多特异性生物制品。此次发现合作将利用EvolveImmune的TCE平台开发针对实体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型抗体疗法。

根据协议条款,EvolveImmune将从艾伯维获得总计6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股权投资,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4亿美元的期权费和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025年1月13日,艾伯维再次与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就在研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许可选择协议。SIM0500由先声再明使用其 T 细胞衔接器多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独立开发,目前正在中美两国开展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1期研究。

对此,先声再明将获得艾伯维的首付款、最高10.55亿美元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及该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据悉,这也是先声药业规模最大的一项授权出海交易。

而此次与艾伯维达成合作的Xilio,正凭借其经过临床验证的肿瘤激活平台,推进全资拥有的新型掩蔽型TCE管线。据悉,这些分子具有条件性半衰期调节功能,旨在实现有效的局部T细胞活化和肿瘤细胞破坏,同时提高治疗指数。其临床前项目包括靶向PSMA、CLDN18.2 和 STEAP1。

Xilio在相关新闻稿件中解释,TCE旨在通过同时结合癌细胞上表达的特定肿瘤相关抗原以及T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复合物,将免疫效应细胞重新导向癌细胞,从而实现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到目前为止,T细胞衔接器作为癌症免疫疗法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已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其潜力受到了毒性的限制。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自免业务一直是艾伯维的主要营收来源,这也奠定其在业内的地位。但自王牌药物修美乐(Humira)专利到期后,市场份额流失和收入下滑已成定局。如此,艾伯维在TCE领域动作频频,补充肿瘤管线,也是为填补收入缺口做准备,同时培养新的业绩增长点,巩固市场竞争力。”

从艾伯维披露的2024年业绩来看,报告期内,自免业务实现营收266.82亿美元,同比微涨2.1%,占总营收超47%。其中,修美乐的销售额以37.6%的下滑速度降至89.93亿美元,但利生奇珠单抗(Skyrizi)已接棒成为艾伯维下一个百亿大单品,创收117.18亿美元,同比上涨50.9%。

不过为筑牢其在自免领域的护城河,艾伯维也在扩大自免管线布局。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艾伯维在2024年全年共达成了16笔并购及BD交易,其中7笔交易在自免领域,包括收购Nimble获得其核心资产口服多肽IL-23抑制剂、17.1亿美元引进明济生物靶向TL1A单抗、收购Landos Biopharma获得针对NLRX1和PLXDC2通路的多个创新项目等。

肿瘤业务方面,2024年共实现营收65.55亿美元,同比上涨10.8%。其中艾伯维以101亿美元收购ImmunoGen获得的FRα ADC药物Elahere(索米妥昔单抗),在2024年创造了4.79亿美元收入。

BD“新”风口

TCE,即通过借助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来实现癌症治疗。东吴证券研报分析,与常规的IgG相比,TCE被认为比Fc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ADCC)更有效;与ADC相比,TCE的细胞毒性依赖于宿主的免疫系统,而不是化学有效载荷的细胞毒性,且主要攻击休眠状态和积极分裂的癌细胞,安全性更好;与CAR-T相比,则更具便利性、可及性和成本优势。

由此看来,与目前许多常见疗法相比,TCE都有一定优势。或得益于此,2024年下半年以来,TCE领域的BD交易频发,其中不乏国内药企的身影。

2024年8月,默沙东宣布引进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CN201的全球权益,首付款7亿美元,同润生物还有资格获得高达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10月,GSK宣布以总额8.5亿美元收购Chimagen Biosciences(恩沐生物)旗下CD19和CD20靶向的TCE药物CMG1A46。

此外,嘉和生物、Nona Biosciences(诺纳生物)、EpimAb Biotherapeutics(岸迈生物)等均实现了TCE疗法的BD授权,交易总金额超17亿美元。其中,诺纳生物及岸迈生物在同天内与Candid Therapeutics达成有关TCE的合作,诺纳生物获得高达3.2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潜在的里程碑付款;岸迈生物有权获得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进入2025年,Candid Therapeutics继续在我国寻找优质标的,首月即与药明生物宣布达成研究服务合作协议。Candid公司将拥有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而药明生物将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9.25亿美元,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同月,康诺亚与诺诚健华合作的一款TCE双抗产品(CD20×CD3)以Newco的模式达成对外授权交易,对价部分包括1750万元的首付款及未来最高5.025亿美元的额外付款。

“上述跨国药企在TCE的收购已不局限在肿瘤领域了,他们更看重的是前期积累的数据和药物的安全性指标。”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本土药企要想获得跨国药企的青睐,必须在科学和临床上做到扎实,同时,还要具备将国内临床数据快速应用于国际市场的能力。

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TCE的研发重点聚焦在血液肿瘤领域。2014年以来,全球获批上市的10款TCE双抗中,血液瘤占了七款,主要来自安进、罗氏、艾伯维等,覆盖BCMA、GPRC5D、CD20和CD19等靶点,获批多发性骨髓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多个血液瘤适应症。安进/百济神州的贝林妥欧单抗和罗氏的格罗菲妥单抗分别在国内获批上市。

TCE在实体瘤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血液瘤较为缓慢。包括Immunocore的CD3/gp100双抗Tebentafusp、安进的CD3/DLL3双抗Tarlatamab,分别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而随着贝林妥欧单抗(CD19/CD3)成功治疗了6名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数据在《Nature Medicine》上发布,证实了TCE药物是一种可行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法,TCE双抗在自免疾病的潜力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德邦证券研报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款TCE双抗在开展自免疾病领域的适应症研究。 这些TCE主要集中在 CD3×CD19、CD3×CD20、CD3×BCMA等靶点,涵盖了RA、SLE等多种自免疾病。大部分研究项目处于临床一期及临床前阶段,显示出CD3 TCE药物在自免领域内的广阔研发空间与潜力。

“血液瘤领域的重磅炸弹确定性叠加实体瘤和自免领域潜力逐步释放,未来更多企业将瞄准这一蓝海赛道。”东吴证券研报分析认为,“TCE有潜力成为免疫疗法领域的下一条投资主线。”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