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共工财经局关注 | 新诺威频繁收购大股东资产 并购后遗症显现

来源:共工财经局

2025-02-12 17:02:09

(原标题:共工财经局关注 | 新诺威频繁收购大股东资产 并购后遗症显现)

原标题:共工财经局关注 | 新诺威频繁收购大股东资产 并购后遗症显现

新诺威频繁并购控股股东资产,是资产注入曲线上市?还是转型生物医药?近年来,新诺威与大股东石药集团之间频繁资产腾挪,引发关注。

01

巨资收购大股东资产

投资并购是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常用手段,不过新诺威的并购有些特殊,其收购的资产几乎都来自大股东石药集团。

在2024年1月耗资18.71亿元取得了巨石生物51%的股权后,新诺威目前正在推进对石药集团子公司石药百克的收购。根据收购方案,新诺威将以76亿元的总价收购维生药业、石药上海、恩必普药业手中合计持有的石药百克100%股权,其中股份对价68.4亿元、现金对价7.6亿元。

而这笔巨额收购资金则由投资者来承担。收购方案显示,新诺威将发行新股32649.16万股,约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8.86%,发行价格20.95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新诺威股票交易均价的80%。同时,新诺威还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所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7.8亿元,其中的7.6亿元用于支付此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另外10.2亿元用于新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等。

也就是说,新诺威可以在自身不出钱的情况下,完成对石药百克的收购,代价只是股份稀释。所以实际上是投资者承担了所有,对此投资者“用脚投票”来回应这起收购。在收购方案公布后,新诺威股价遭遇了暴跌。

那么,新诺威豪掷76亿元的石药百克是何来头?资料显示,石药百克是一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长效蛋白药物等创新生物药品的研发和商业化,主要产品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患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引起的感染和发热。

目前,石药百克已进入稳定的盈利期,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约为22.35亿元、23.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7.85亿元。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起巨额收购中,石药百克却给出了较低的业绩承诺:2024年—202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35亿元、3.93亿元和4.36亿元,合计12.64亿元;如交割日推迟至2024年之后,承诺2025年—202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93亿元、4.36亿元和5.02亿元,合计13.31亿元。

这似乎透露出,石药百克对未来发展信心上的不足。新诺威巨额资金收购后,能否形成协同效益,也面临较大挑战。

02

并购后遗症显现

实际上,新诺威频繁的投资并购,后遗症已经在财报上显现。2024年前三季度,新诺威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23.66%和63.50%。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0.19万元,分别同比减少14.48%和98.03%。

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是,1月份刚收购完成的巨石生物产生高额的研发费用。数据显示,巨石生物去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04亿元,同比增加48.40%,环比增加56.64%。

但在高额的研发投入下,巨石生物并未实现盈利。2021年至2023年7月31日,巨石生物分别实现收入0元、2.12亿元、3470.01万元,实现净利润-2.92亿元,-4.38亿元、-3.35亿元。2024年上半年,巨石生物实现收入345.61万元,归母净利润为-2.22亿元。

而新诺威投入巨资收购的石药百克业绩也出现了颓势。2024年上半年,石药百克实现9.22亿元,扣费净利润为2.44亿元,营收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主要原因是津优力在多个省份陆续执行省际联盟集采中标价的影响,导致平均销售单价从2022年的1349.22元/支降至1053.12元/支。随着集采范围继续夸大,津优力依然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除了集采的因素外,石药百克的销售费用率也显著高于同行。据收购方案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石药百克销售费用率依次为51.22%、47.50%、58.02%。而同期可比的同行6家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仅为38.69%、33.56%、34.93%。近60%的销售费用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石药百克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石药百克减肥降重创新药TG103注射液(创新型长效重组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Fc融合蛋白)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该产品已完成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试验,预计从2026年起陆续获批上市。

不过在减肥降重领域,市场竞争已是一片红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超40家药企正在布局减肥药市场,超过20个减重及肥胖症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多个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同时,多款药品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准备申请上市。

国际制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卖出了292.96亿美元,并已于国内上市。石药百克的TG103注射液姗姗来迟,能否从减肥市场再分一杯羹,犹未可知。(来源于:远见资本局)

fund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2-12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12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