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1 19:55:36
(原标题:同比大增近90% 公募开年狂撒252亿元“红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2025年开年,公募基金分红热情不减。
据Wind统计,今年1月,公募基金共计实施分红633次,分红总金额达252.05亿元,分别较2024年1月增长了约56%、87%。其中,债券型基金依旧是分红主力:400多只债券型基金共计分红148.83亿元,在基金分红总额中的占比约为59%。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单次分红规模较大的基金仍以ETF为主,而具备规模优势的ETF亦推高了相关基金公司的分红总额。
从公募机构层面看,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基金1月的分红金额较大,排名行业前五。
受访人士向记者指出,基金分红的信心来源于资本市场整体环境的大幅度回暖,更是对中国未来股市预期乐观的表现。同时,分红机制一直是基金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加强分红可以让投资者感受到实际收益,提升他们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投资。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用一部分净收益以现金或份额的形式分配给持有人。基金分红并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更多是为了反映基金的盈利能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今年以来,无论从分红次数,还是分红金额看,公募基金“派红包”的力度都在加大。
据Wind统计,今年1月,公募基金分红规模达到252.05亿元;去年同期,公募基金共计分红134.63亿元。
在今年1月实施分红的基金中,易方达价值精选、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分别实施了两次分红,除此之外的基金均实施了1次分红。
单次分红规模最大的基金莫过于ETF。
具体而言,单次分红规模超过5亿元的基金共有10只。其中,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红利ETF、华夏鼎丰、南方中证1000ETF的分红金额分别为26.83亿元、15.92亿元、10.28亿元、10.16亿元,7.95亿元。
另外5只单次分红规模超过5亿元的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
这些单次分红金额较大的基金,资产规模大多超过百亿元,个别ETF则为千亿级产品。例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的规模分别为1640.08亿元、1017.50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的规模为538.73亿元。仅华夏鼎丰的规模相对较小,为27.30亿元。
此外,单次分红金额位于1亿元至5亿元区间的基金共有35只。其他多数基金的分红金额在1亿元以下。
在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看来,基金大举分红是政策导向与行业生态优化的体现,监管鼓励分红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部分基金引入“季度强制分红”机制或月度评估条款,推动了分红常态化。
“这也是权益市场回暖背景下资金偏好转移的应对策略。2024年权益类基金最高收益率接近60%,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型基金导致债券型基金吸引力下降,通过分红可以增强产品竞争力并稳定投资者信心。”陈兴文向记者指出。
陈兴文认为,基金分红的信心来源于资本市场整体环境的大幅度回暖,更是对中国未来股市预期乐观的表现。
他分析,基金分红对投资者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对于追求流动性的投资者,现金分红可及时兑现收益,尤其在市场波动期提供风险缓冲;而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投资者可通过免申购费增加份额,在复利效应下长期收益潜力更高。
整体上看,债券型基金占据了公募基金分红的“C位”。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月,债券型公募基金合计分红450次,分红总金额为148.83亿元,在公募基金分红总金额中的占比为59.05%;股票型基金实施分红80次,共计分红74.34亿元,占比29.50%;混合型基金实施分红82次,分红总金额为20.57亿元,占比8.16%。
此外,QDII基金、REITs、另类投资基金和FOF也在今年1月实施了分红,但实施分红的基金数量较少,分红金额也较小,分别为4.23亿元、3.52亿元、0.47亿元、0.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债券型基金一直是公募基金分红的主力。2024年,债券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占比接近八成。
谈及债券型基金保持持续分红的原因,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负责人孙恩祥向记者分析,债券市场的长牛行情为债基持续分红提供了基础,在此背景下,多数债券型基金收益持续提升,为债券型基金积累了稳定的可供分配利润,债券基金分红意愿提升。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因此从保障持有人利益出发,只有通过分红来控制规模,避免影响后续操作。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保持持续分红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持仓风险、优化投资组合、改善持有人体验,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孙恩祥进一步谈道。
陈兴文也提到,债基热衷分红的原因与规模管理有关,“2024年多只债基因资金流失被迫清盘,倒逼基金公司以高频分红维持规模平衡,而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及财政工具平滑流动性,为债基分红创造稳定环境。”
此外,他指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持有人结构驱动了债基的分红,机构需要通过分红实现会计科目调整与税收优化。
就基金公司层面而言,今年1月,多家头部机构的分红规模超过10亿元。
据公募排排网统计,2025年1月,共有87家公募机构实施了分红,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基金的分红总金额分别为:38.01亿元、37.82亿元、26.20亿元、11.93亿元、11.88亿元,为分红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募机构。
排在这5家公司之后的依次是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和兴业基金,其分红总额分别为:9亿元、6.72亿元、5.72亿元、5.18 亿元、5.06 亿元。
在上述1月分红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各家公司的分红“主力”有所不同。
比如,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的分红规模主要由ETF贡献。其中,华夏基金旗下共5只产品实施分红,仅沪深300ETF的分红金额就达到26.83亿元,在其分红总额中占比七成。
南方基金旗下两只ETF贡献了六成分红规模: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的分红金额分别为15.92亿元、7.95亿元。
此外,国寿安保的分红规模主要来自债券型基金。
相比之下,易方达基金旗下进行分红的基金产品类型更为多样,包括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积极分红成为公募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有效手段。
孙恩祥认为,分红机制一直是基金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加强分红可以让投资者感受到实际收益,提升他们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投资。同时,高分红基金的优势还体现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跟踪误差等方面。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分红能力的关注度也在提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分红相当于帮助投资者锁定了一部分收益,是较为确定的收益,未来能稳定持续分红的标的对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智通财经
2025-02-11
智通财经
2025-02-11
和讯财经
2025-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智通财经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