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大湾区内地9市GDP突破11.5万亿元,“黄金内湾”能级实现新突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1 19:22:19

(原标题:大湾区内地9市GDP突破11.5万亿元,“黄金内湾”能级实现新突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近日,广东21个地市2024年经济数据悉数公布,大湾区内地9市继续为广东经济挑大梁。2024年,在广东14万亿元GDP中,9个城市GDP占比近八成,达到115365.1458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2024年GDP预估同比上升2.5%,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GDP有望跨越新的万亿台阶。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达1.99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超越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比肩东京湾区。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放在首要工作。

报告提出,将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创新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实现规划一体协同、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产业联动发展、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共保共治。

广东也将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三龙湾、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肇庆新区等建设,拓展多形式跨区域产业合作。

工业、外贸双托举

从总量上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个GDP万亿级城市,继续为广东经济挑大梁。

深圳以36801.87亿元GDP坐稳全国经济第三城。2024年,深圳实现4个“万亿”的目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4.50万亿元、社消零总额1.06万亿元、固投规模超1.01万亿元。

一些城市也在去年实现经济总量的新突破:广州去年GDP突破3万亿元,达到31032.5亿元,实现工业、投资、消费“三个万亿”的目标;惠州GDP首次突破6000亿元,奔向广东下一个“万亿GDP”城市;中山GDP突破4000亿元,继去年重回全省前十后再进一位,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八。

从增速上看,9市中有5个城市GDP增速高于或持平于全省(3.5%)。其中,深圳以5.8%的GDP增速领跑全省。此外,东莞、惠州、中山2024年GDP增速也高于全省水平,珠海则持平。

这些城市的亮眼成绩背后是工业和进出口的双重托举。

2024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预计,深圳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近45%,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45048.24亿元,同比增长16.4%,重回全国外贸第一城,民营企业、跨境电商呈现蓬勃活力。2024年,深圳机场新增6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30条跨境电商“海上快线”,中欧班列已开通18条出口线路通达欧洲及亚洲41个国家,海陆空三箭齐发助力深圳重回全国外贸第一城。

去年,东莞、惠州、中山规上工业也分别增长4.6%、4.2%和3.7%,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2024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作为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化工制造业增长8.7%,包装印刷业增长3.6%。此外,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随着去年恒力石化(惠州)500万吨PTA项目进入满负荷生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顺利试生产,惠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近九成。

老牌制造业中山正在补上创新短板,2024年中山累计推动3811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达76.56%;在去年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中山有14家企业新晋上榜,创下历年认定数量最好成绩。

但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出现卡档。去年,广州、佛山、肇庆GDP增速出现放缓,3个城市去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1%、1.3%和2.2%。

这些城市增速的放缓凸显了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掣肘。以燃油汽车为核心的广州产业结构与围绕泛家居展开的佛山产业结构,面临产业周期的冲击,与此同时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尚未成为支柱。

此外,大湾区城市外向型发展的特点突出,外贸的不确定也为今年经济的增长增加了挑战。

以东莞为例,2024年东莞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左右。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表示,2025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东莞在外资外贸等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波动。

韦皓表示,东莞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中间品出口等举措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外贸市场,同时努力拓展中东、拉美、东南亚、中亚等新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还将积极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同时在通关、仓储、检测等方面尽可能为跨境电商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把东莞商品推向海外。

锚定2025年计划目标

纵观2024全年的经济表现,固定资产投资收缩也是大部分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在9市中,除深圳、广州外,其余6市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均同比收缩。其中,惠州、珠海去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双位数,分别为19.40%、18.20%。

房地产投资下行的影响犹在,而工业投资则逐渐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动力。

2024年,深圳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20.10%。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24.6%。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7.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2.8%。

此外,中山、广州、佛山去年工业投资也达到双位数增长。

在广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粤芯半导体作为广东省本土自主培育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在去年12月正式投产三期项目,采用先进的180-90纳米制程技术,打造工业级和车规级模拟特色工艺平台。

去年,佛山全市有543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05.8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31.3%。2024年11月落成的百亿级项目星源材质高安全高性能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填补了佛山锂电池隔膜制造空白;科陆储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国内产值最大、产品线最丰富的研发生产基地。

2025年,各地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投资继续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方向。岁末年初,各城市在近段时间也陆续公布了关于2025年的经济预期目标和工作部署。

广州虽尚未公布2025年经济发展的GDP目标,但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11区普遍提出了5%左右的增长目标。

在今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向成名成品升级、新兴产业向星火燎原放大;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面开展“市场牵引场景开放行动”,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州首试首用、迭代升级;精心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成链、园区提质增效的升腾景象。

2025年,东莞立下全市经济增长5%的预期目标,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依托“三大手机”等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升级。

具体来看,2025年,东莞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投资增长8%;力争推动1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全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各30家,“名特优新”400家,“小升规”800家。

根据江门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显示,2021年至2024年,江门市GDP年平均增速5.1%、全省第4,总量位居全省第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6%、位居全省第2。

在2月8日举行江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门提出坚定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六大工程,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GDP增长5.5%左右。

2025年,珠海也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今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十四五”末冲刺GDP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