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2-10 20:31:47
(原标题:年薪最高90万!春晚爆火后,宇树科技招人了)
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正在火热招聘的不仅是宇树科技。最近火爆出圈的DeepSeek也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系列职位,豪掷百万年薪聘请AI人才。AI人才年薪百万的背后,是“人才荒”的现状。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随着国内AI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高水平的AI人才或将更加短缺。
宇树广纳贤士,年薪最高90万元
据滨江发布,宇树正在招聘的岗位包括机械结构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嵌入式硬件工程师、生成式AI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工程师、机器人感知算法工程师等。
梳理岗位信息可以发现,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岗位薪酬往往更高。例如,最高薪的生成式AI算法工程师,年薪为(40K—70K)*13薪,岗位职责是负责大语言模型及多模态大模型的预训练开发和调优工作,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控制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集处理、及真机部署测试,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等。
另一个同等薪酬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工程师岗位,岗位职责则是研发适用于多自由度机器人、双足、四足仿生机器人决策规划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负责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模型开发、调试与实际机器人验证。
与之相比,机械结构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这些非人工智能的领域,薪酬则普遍低一个等级,分别为(15K—40K)*13薪和(20K—40K)*13薪。
宇树科技是一家来自杭州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王兴兴。目前,宇树科技有四足机器狗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两大系列产品,是全球最早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公司,并且全球销量领先。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占据全球机器狗市场69.75%的销量份额。
蛇年春节春晚,宇树科技凭借着“会扭秧歌的机器人”而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多个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在由张艺谋导演的《秧BOT》节目中,十几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与新疆艺术学院的演员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创意的人机共舞表演。
据悉,H1人形机器人为宇树科技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80厘米,体重约70公斤,于2023年8月推出。除此以外,在2021年的牛年春晚上,宇树科技的“犇犇”四足机器小牛也曾作为刘德华的伴舞亮相。从四足机器狗到两足机器人,宇树科技两度上春晚,显示了在机器人技术水平上的持续迭代与进步。
AI行业高速发展,AI人才面临巨大缺口
正在紧锣密鼓招聘AI人才的,不仅有宇树科技,还有同样位于杭州、同样被称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DeepSeek。
蛇年春节期间,DeepSeek凭借着高性能、低成本的大模型,在国内外火爆出圈,引发广泛关注。春节假期结束后,证券时报记者在某招聘平台看到,DeepSeek已新放出了37个招聘职位,招聘的岗位涵盖客户端研发工程师、深度学习研发工程师、全栈开发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深度学习研究员等多种不同的岗位。
其中,深度学习研究员岗位的薪资水平为(50—80k)*14薪。这意味着,若按照最高月薪8万元计算,应届生入职DeepSeek,年薪就可达到112万元。不过,据媒体报道,DeepSeek的招聘门槛一直非常高。例如,DeepSeek自2024年年中就开始物色多模态与强化学习方向的顶尖人才,但招了大半年,依然没有寻觅到合适的人,相关岗位始终空缺。这也表明,虽然DeepSeek求贤若渴,但对人才的招聘秉承着宁缺毋滥的态度。
“DeepSeek有很多别出心裁、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这说明他们的技术团队非常有战斗力,人才密度极高。”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吴翼表示,DeepSeek的当务之急,是招募更好的人才加入团队,快速迭代新的模型。“只要保持继续人才密度,不盲目扩张,我认为DeepSeek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吴翼表示。
在国内AI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对于高水平的AI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相关岗位的薪酬也十分可观。脉脉高聘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显示,AI相关岗位的需求在2024年十分强劲,TOP20热招岗位中,有5个与AI相关。包括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推荐算法、大模型算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薪TOP10的技术岗位平均⽉薪均超过6万元,其中⼤模型相关岗位占据半数。
不过,在旺盛的需求面前,AI人才供给却呈现出严重不足的局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虽然AI岗位普遍薪酬较高,但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也会对求职者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例如需要拥有数学、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多年从业经验等。目前行业内的尖端人才,尤其是大模型领域的尖端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结构性的AI人才缺口问题较为突出。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AI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人才缺口问题亟待解决。另外,随着AI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也将呈现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AI技术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具备行业知识和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意味着,不仅求职者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适应AI时代下的新要求,产学研等各个环节也要加强协作,共同提升AI人才培养的效果。
责编:李丹
校对:祝甜婷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
证券时报网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