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小米SU7过坑时断轴?紧急回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9 15:37:09

(原标题:小米SU7过坑时断轴?紧急回应!)

近日,有消息称有车主驾驶小米SU7驶过坑洼路段后出现了断轴情况。对此,小米汽车9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澄清公告称,不存在所谓“断轴”情况。

据小米汽车透露,相关事故发生在今年1月30日,地点在淮安盱眙。当时驾驶员以约70km/h的车速高速过路面(该路段悬挂提醒20km/h限速的标识)。行至某一破损/坑洼路面,因前述不当驾驶行为,车身部位冲击凹坑边缘,导致车辆右后侧轮胎、轮毂、悬架等部位在冲击后受损。

但当小米400客服为其代报保险并安排了拖车救援服务后,该车驾驶员拒绝做酒精检测,并同意放弃向保险索赔自行承担本次事故全部损失费用。

小米汽车表示,随后,小米汽车门店和工程团队于2月6日前往事故现场实地考察,再结合车辆受损部位的痕迹,推断用户车辆在该路况下严重超速行驶,同时车辆受到路坑边缘冲击下,轮胎异常受力后爆胎,而后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轮圈、摆臂上,导致摆臂受力过载后断裂,并非个别谣传断轴。最终,车辆右后悬架损坏,空气弹簧滑出,车辆继续滑行,摆臂以及减振器等受到磨损。车辆检测结果为事故的外力受损,非产品质量问题。

小米汽车强调,事故发生之后公司持续同用户积极的沟通,包括沟通保司提供基础的保险理赔,也对车辆维修提出了合理的修理方案,相关方案未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2月8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透露,今天(8日)是小米YU7冬季高速长途的测试活动,主要测智能驾驶和续航等项目。

此次测试活动早上6:10出发,晚9:10结束,雷军称自己开了1310公里,几乎全程高速,平均时速 100km/h 以上,路上最低温度-10℃,中间充电2次 。“YU7目前表现不错,我们圆满完成本次任务!”

小米YU7的外观基本延续了小米SU7的设计风格。车头采用封闭式设计,大灯轮廓以及前包围造型基本不变。小米YU7车尾采用贯穿式风格,后包围造型风格同样保持不变。此外,该车在车顶设计有后扰流板。

申报数据显示,小米YU7长宽高分别为 4999/1996/1600 mm,轴距为 3000mm,采用5座布局。小米YU7搭载双电机系统,前电机最大功率为 220kW,后电机最大功率为288kW;另有单电机车型最大功率 235kW。同时,该车匹配三元锂电池组。

2024年12月10日,雷军在微博上回应了关于小米第二款车型YU7的读法,“就直接读Y-U-7”,并表示将在新车发布后解释命名背后的故事。

2月7日,小米集团-W(01810.HK)股价再次拉升,续创历史新高,年初以来已涨超20%。截至早盘收盘,小米集团-W涨5.80%,报42.90港元,总市值1.1万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2月4日,小米集团一度涨超5%,股价涨破40港元,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A股市场上,小米概念也闻风而动,成分股中凯众股份、卓翼科技、卧龙电驱等涨停,慧翰股份、光峰科技等涨超10%,保隆科技、超达装备、津荣天宇、海泰科涨等跟涨。

中信证券指出,小米集团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硬核科技企业之一。小米上涨的“核心逻辑”包括:1、小米汽车超预期成功,2、手机高端化见效,3、IoT 大单品策略爆发,4、新零售能力升级,以及后续可能落地的手机消费补贴等。

该机构认为,组织进化和战略升级是小米市值上涨的“深层逻辑”,业务超预期带来的业绩源自公司自2021年以来的“二次创业”。更深层的“时代逻辑”, 还在于小米抓住了互联网和AI的红利,逐渐探索出中国科技智造和全球化之路。

东北电子团队也表示,小米集团传统核心业务有望持续受益AI全生态。

雷军2月7日上午在个人微博上表示,“我在汽车工厂的研发中心,窗外就是涂装车间。今天我和制造同学们会认真讨论,在确保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产!”

雷军在2月1日及1月1日均表示,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30万台,新的一年小米汽车将持续扩充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甫一开局便进入白热化。春节假期刚过,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头部品牌相继推出“5年0息”为核心的金融政策,掀开新一轮市场争夺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预测,2025年价格战将持续,但差异化服务能力将成为关键胜负手。

此外,1月10日,特斯拉毫无预兆地在中国官网推出焕新Model Y,起售价为26.35万元。其宣传语为“焕新Model Y,尽管对比”。对此,雷军发布微博称“好的”。

来源:21财经客户端、小米微博、公开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