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2-08 19:48:03
(原标题:比亚迪天神之眼出鞘,万亿市值股价至新高,供应商抢滩智驾红利?)
2月6日,A股+港股两市合计估值超1.9万亿的比亚迪,股价纷纷飙升,单日分别涨10%、11.5%。截至2月7日收盘,比亚迪股份(01211.HK)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收涨330港元。
据经济观察网,比亚迪将于2月10日19:30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并提出,希望通过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在市场看来,“天神之眼”系统的发布,极有可能成为智驾平权的起点。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强烈反响,A 股市场上,超过 20 只相关概念个股强势涨停;港股市场同样热闹非凡,知行汽车科技(01274.HK)当日涨幅超 15%,比亚迪电子(00285.HK)涨幅达 14%,地平线机器人 - W(09660.HK)涨幅为 11%,舜宇光学科技、耐世特、浙江世宝等股票也纷纷大幅拉升,股价异动明显。
国联证券认为,智驾平权助力公司智驾水平加速向上,同时带来核心零部件需求放量,产业链核心公司受益。
电动化王者,智能化要做“潜力股”
其实,早在此前全球车企2024年销量统计数据出炉之时,比亚迪就成为了汽车行业热议的焦点。
截至2025年2月5日,根据各大车企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及媒体报道,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中,国产自主汽车势力比亚迪以427万辆位列全球第五,较2023年跃升4位,刷新中国车企的全球销量新纪录。
日前,发布的最新1月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再次以300538辆的月度销量成绩,稳坐中国品牌汽车市场销冠宝座。并且,1月比亚迪乘用车海外销售 66336 辆,同比大涨 83.4%,成为比亚迪集团增速最为强势的板块。比亚迪也成为出口增速最快的中国汽车品牌。
市场预计,随着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力,2025年其全年海外销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作为最强国产新能源自主车势力代表,比亚迪是汽车产业电动化竞争赛段的决胜者,并已然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金名片”之一。
但是,2024年当整个业内都在强调汽车产业进入了智能化的下半段竞争时,其实大众很少会将比亚迪纳入对比选项之中。
尽管早在2024年1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曾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上,提出“汽车工业下半场”概念,强调智能化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赛道,并投入超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其中智能驾驶是重点方向。
彼时,王传福表示:“比亚迪非常重视智能驾驶,已建立一套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研发体系。整个智驾团队共有4000 名工程师,其中1000多人负责算法和硬件部分,3000多人负责软件部分。”还提到,“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提供高阶智驾的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全面标配。”
此后,比亚迪也确实成立了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启动自研高阶智驾项目,团队规模达 1300 人,覆盖算法、传感器和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
比亚迪“天神之眼”出鞘,众车企紧跟,全民智驾时代要来了
事实上,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收获斐然成就后,便早早开启了向智能化转型的加速之旅。
早在 2023 年,比亚迪就把自研的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装配到了腾势 N7 之上。到了 2024 年,比亚迪旗下的仰望 U8、腾势 N7、汉 EV、宋 L EV、海狮 07 EV、海豹等多款车型,也都搭载了这套自研的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
然而,在当时,受技术水平、规模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整个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主要集中在 30 万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直到 2024 年,智能化才开始加速向 20 万左右价格区间的车型渗透。如今,随着整个智驾产业生态逐渐规模化并走向成熟,进一步向下拓展渗透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堪称国产大众化新能源汽车的最强代表,这也是它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当下,比亚迪的智能驾驶规划依然聚焦于 30 万以下价格区间的大众市场,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实现 “智驾平权”,让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从高端车型逐步下沉到 10 万元级别的市场。
目前,“天神之眼”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能够支持车辆在复杂路口通行、自主超车等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并且还计划通过 OTA 不断进行升级,持续优化功能体验。此外,除了全力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自主研发,比亚迪还积极与博世、华为、Momenta、地平线、英伟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例如,比亚迪方程豹豹 8 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据悉未来方程豹品牌的其他新车也将与华为携手开展开发工作。
2025 年 2 月 10 日,比亚迪将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届时将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高阶智驾系统 “天神之眼”,这一举措标志着比亚迪正从 “电动化先行者” 全面升级为 “智能化引领者”。2025 年,极有可能成为比亚迪将技术成果进一步转化的关键一年。
除比亚迪之外,目前包括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在内的传统车企,它们在电气化转型过程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也都在竞相加速智能化升级。一方面,它们不断横向拓展,提升品牌整体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另一方面,持续纵向深入,推动高阶智能驾驶的迭代升级。
以吉利为例,自 2024 年 8 月起,吉利就开始整合旗下智能驾驶团队,通过整合资源,让团队协作更高效,以推动高阶智驾技术更快落地。按照规划,2025 年,吉利的两套智驾方案将加速应用。面向大众主流市场的智驾方案,除了现有的自适应巡航(ACC)和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外,自动泊车辅助(APA)和高速领航辅助驾驶(HNP)功能也有望下放到入门车型中;面向高端豪华市场的智驾方案,则会搭载涵盖城市、高速以及隧道切换的 “端到端” L3 级智驾技术。
长安则采取了自研与合作并行的策略。2024 年 10 月上市的长安启源 E07,是首款搭载长安自研 “长安智驾” 的车型,能够实现高速领航和泊车辅助功能,未来还可通过升级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在高阶智驾领域,长安汽车与华为展开了深度合作。深蓝旗下的 S07、L07 两款车型,均已搭载华为乾崑智驾解决方案;阿维塔在 2024 年 8 月正式入股华为引望,与华为开启 “HI Plus” 合作新模式。
按照长安汽车的规划,未来长安高阶智驾将全系标配 500TOPS 的算力。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在 2027 年成为智驾行业的领导者。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安汽车计划在未来 3 年向全球推出 37 款全新数字化智能汽车产品,未来 5 年计划投资 2500 亿元,新增约 1 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2025 年极有可能成为车企集体发力高阶智驾的关键一年,助力中国车市正式迈入全民智驾时代。届时,高阶智驾将不再受限于品牌、产品的定位和定价,其门槛有望下沉至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
智驾平权号角响!供应链“涨潮”还在后头
比亚迪掀起的智驾平权策略,将带来整个智驾供应商系统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相关核心供应商将随着车企智能驾驶业务的拓展,获取更多订单和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自身业绩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来看:
知行汽车科技专注于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其业务与汽车智能化趋势紧密相关,比亚迪智能化战略的推进,可能为其带来更多业务合作机会和市场预期。
比亚迪电子,是比亚迪旗下负责电子零部件等业务的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有广泛布局。比亚迪 “天神之眼” 系统的推出,意味着汽车电子设备需求可能增加,比亚迪电子有望受益于产业链的发展。
比亚迪智驾系统的发展,对智能驾驶芯片的需求会相应提升,地平线机器人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比亚迪部分车型采用其芯片,公司必然收益于此。
舜宇光学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商,为汽车提供光学镜头、摄像头等产品。随着比亚迪 “天神之眼” 系统对视觉感知等方面需求的增加,舜宇光学科技作为相关光学产品供应商,市场预期其业务量将上升。
耐世特主要提供转向系统等汽车零部件,比亚迪智驾系统的发展会带动汽车转向系统等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从而为耐世特带来业务增长的可能性。
浙江世宝专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智能驾驶的大趋势下,线控转向系统等产品需求可能随着比亚迪智驾车型的推广而增加。
A股上市公司中的供应链受益者更是不再少数。譬如,联创电子作为比亚迪车载光学核心供应商,提供多款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支持“天神之眼”系统的视觉感知硬件需求;大为股份研发线控底盘技术,其胎压监测芯片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参与底盘控制相关模块的配套;万朗磁塑与比亚迪达成无人驾驶 EPS 系统供货协议,参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智能化配套;中原内配其参股公司灵动飞扬的智能驾驶 360 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已在比亚迪车型上推广应用,覆盖车载智能驾驶与安全领域;宇瞳光学通过合作伙伴为比亚迪提供车载镜头、激光雷达光学件等产品,覆盖“天神之眼”系统的视觉感知与激光雷达硬件需求。
比亚迪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双赢之举,不仅让供应商在业务上得到拓展,也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发布,无疑是其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电动化追赶者”转变为“智能化引领者”的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德意志银行在最新研报中表示,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将继续并超过此前高点。而如见春节开年后,比亚迪股份率先拿一下一城,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伴随智驾平权号角的持续响起,港股相关概念企业或许的“涨潮”还在后头。
券商中国
2025-02-08
中国基金报
2025-02-08
中国基金报
2025-02-08
时代财经
2025-02-08
港股研究社
2025-02-08
港股研究社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