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特写|有保险代理人喊出:“用DeepSeek卖保险冲刺百万年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7 22:15:09

(原标题:特写|有保险代理人喊出:“用DeepSeek卖保险冲刺百万年薪!”)

“我手底下有好多打工仔,比如豆包、Kimi,现在又多了一个Deepseek”“用Deepseek卖保险冲刺年入百万”“保险人的AI神器,用Deepseek让业绩翻倍”……

蛇年开年,DeepSeek的R1模型迅速引发“全民关注”,这不禁令人想起ChatGPT面世时国人的好奇与热捧。

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算法工程师李元(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1模型的破圈关键在于其效果优异且成本相对较低,与o1模型高昂的成本形成鲜明对比,“尽管DeepSeek对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但其技术本身更多是量变而非质变,还需冷静看待。”

然而,就像织布机解放了纺织女工的双手、汽车驾驶员担心自动驾驶“抢饭碗”……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背后,都会出现科技发展能否取代人类工作的争辩。

近年来,“清虚提质”是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关键词,专业化、高学历、数字化是保险代理人这一职业的新需求“画像”,掌握信息差的代理人/经纪人群体首当其冲,感受到了DeepSeek等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冲击。

一批年轻人会绕开保险代理人咨询DeepSeek如何买保险,相当一部分保险代理人/经纪人深深担忧未来是否会被AI取代。但也有代理人/经纪人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拥抱技术与变革,尝试、使用AI工具赋能日常工作,也有人在摸索过程中更加明确了自身职业价值和精进方向。

这是一场职业危机还是机遇?一言难以蔽之,但能明确的是,每一次历史经验都在证明——“技术进步能解放人类生产力”。

利用Deepseek打响开年营销“第一炮”,是不少保险机构和代理人抢抓的“流量密码”。

一位平安寿险的保险代理人在社交平台晒出Deepseek的搜索截图:“搜索‘最值得推荐的一家保险机构’,Deepseek推荐了我们平安保险。”

一位明亚保险经纪人在小红书发布:“想做保险,明亚、永达理、大童、友邦推荐哪个?如果只能选一家,推荐哪家?Deepseek得出了优先考虑明亚的建议。”

还有一位代理香港保险的代理人在小红书发布:“为什么要大老远飞到香港买保险,Deepseek给出了以下原因……”

今年开年,不少代理人在社交平台展示Deepseek的回复截图,借助这一所谓的“技术中立平台”开展机构宣传或产品营销,“一些人会不信任我们说的话,但会信任这种技术平台的回复。”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

“最近我偶尔会用AI工具宣传自己公司品牌,但不会频繁用,因为多次使用后,我会发现很多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有时候文字可能浮于表面。”从业多年的保险经纪人王晓天(化名)向记者强调,“所以,我认为真正宣传公司和品牌用真实的想法更容易打动客户。”

另一位友邦保险代理人NICK分享使用体验,“我发现不同搜索关键词会出现不同回答,好像只要在搜索词中突出自家机构的优势或宣传较多的部分,就会出现相应回答。”

比如,NICK提问Deepseek“我在乎体验感,我只买人寿保险,不需要乱七八糟的产品,推荐哪个?”回复中出现的机构可能是中国人寿和友邦保险。如果重新提问Deepseek“哪家保险机构的科技能力最强?”大概率会出现另一家保险机构。

除利用Deepseek开展营销外,保险代理人也在普遍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矫正”民众对保险的刻板印象、普及保险理念等。

独立保险经纪人毛枫(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在年前便接触了Deepseek,今年医保DRG改革深化后,一些客户咨询她还值得买百万医疗险吗?家庭保单如何配置?她通过提问Deepseek向客户展示详细回复进行解答。

而更多保险代理人还在摸索,如何通过Deepseek等AI工具辅助日常工作?毛枫经常在小红书进行产品介绍和客户触达,她会经常使用Deepseek等对保险产品梳理对比,帮助客户选择更适配的产品。在AI工具辅助下,她也会减少一些无效沟通、提高客户拜访效率,比如批量生产春节拜年短信等。

长期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毛枫也常借助Deepseek生成宣介文案,“我的客户会在小红书搜索保险知识和产品,我用AI工具自动生成文案,它会主动帮我避开一些平台违禁词,生成文案的风格也很像小红书,减轻了我很多工作负担。”

但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错漏。

最近,毛枫使用Deepseek为客户做一份门诊险产品对比,不到一分钟,四家保险机构/平台的产品对比便“出炉”了,毛枫大致看了一遍后形成了一份表格发给客户。

但不久,客户便圈出了表格中的几个错误返给毛枫核实,如在表格中的“众安小当家门急诊版”产品,在Deepseek分析中出现几处明显错误:如该产品的社保外用药赔付比例“未提供”;单次赔付限额是“800元”;给付比例为“有社保且经社保报销按80%比例给付,有社保未经社保报销按40%比例给付。”毛枫再次人工核实后纠正了上述错误(其他错漏在此不赘述)。

“用得越多我越发现,尽管AI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一味依赖,AI工具在处理保险产品信息时仍存在局限,需要人工补充和校验。”不仅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在使用Deepseek会出现回复错误或遗漏,当然这也并非Deepseek一家之误。

那么,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出现这类错漏的原因何在?某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李元(化名)向记者分析,他认为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模型的“时间限制”,“大模型的训练语料其实是限制在某一时间点/范围之前的,会有时间限制。目前很多大模型会有所谓的‘联网模式’实时抓取网络资料,但联网后会发现还是会出错。”

二是大模型也有“知识上限”,“这部分语料知识送进去后还是会出现误差,它不能百分之百还原而是一种‘模糊的拷贝’,因此会出现所谓的‘AI幻觉’,就像大家说的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而第三个问题是大模型与传统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错配”,“大模型不一定能获取到官方网站或最权威、核心的信息。现在大部分‘联网模式’基本都是调用成熟的搜索引擎接口,这就会导致大模型检索出的资料很可能出错或根本检索不到。”他说道。

“能绘蓝图,难雕细节”——一位保险代理人在其社交平台如此评价使用deepseek后的感受。

而在处理保险业等专业领域或特定主题时,李元建议称,假如我是一个保险厂商,可以将机构的专业知识库“外挂”到大模型上,这能显著提升推理的准确性,而非依赖于广泛但混杂的网络信息,这也意味着在大模型时代,拥有丰富数据积累的垂类厂商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

此外,“大语言模型出现后,AI幻觉下产生的错误内容会大量充斥在网络中,在搜索引擎本身质量都已经不是很靠谱的情况下,再加上大模型产生的东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李元也在担忧大模型的使用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你认为deepseek等AI工具未来会代替保险代理人吗?”几乎所有受访的保险代理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会全部替代!”

近年来,保险代理人队伍“清虚提质”是行业关键词,专业化、高学历、数字化是保险代理人是保险机构竞相争抢的“香饽饽”,AI涌现下,从前掌握信息差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群体还在“消化”DeepSeek等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冲击。

从专业算法工程师的角度看,李元告诉记者,“大模型的出现可能会替代很多行业后85%的人,这类行业中有很大比例的员工从事的是重复性工作,如查资料和复述信息,这些工作可能很快会被AI工具替代。”

然而,对于那些需要高度创造性思考和专业技能的工作,AI工具难以完全替代,因为它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仍可能出现错误,需要人类的判断和修正。

来自明亚的王晓天告诉记者,“我认为AI能够替换部分代理人,但不会全部替换,因为保险涉及金融,医学、法律等各方面,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有区别,但AI并不能完全像人一样灵活变通。”

AI涌现下,毛枫目前没有太多危机感,她认为保险代理人不可替代,比如代理人要基于客户个人经济水平、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等多元需求进行定制化保险配置,但AI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做到;代理人还能帮客户处理一些疑难杂症等AI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复杂情况下的核保代理人需要跟机构人工核实;而在理赔过程中,代理人还需要给客户进行情感疏导,这也是机器难以取代的。

“危机感谈不上,我觉得是辅助工具,能让工作变高效,但主体还是人,因为机器还是相对较冰冷。哪怕它能帮助整合碎片化信息,还是需要一个人作为主体去落实工作,而且是有交情的、信任的人,尤其是在理赔阶段。”一位保险代理人说道。

另一位代理人言毕,他告诉记者要赶紧线下见一位客户,但与客户会面前,他会在DeepSeek等大模型上提前输入客户的基本信息,“跑出”几份保险方案以供自己参考。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