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春季行情如期而至,A股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六大券商策略首席研判:中小盘和Deepseek成焦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7 17:33:27

(原标题:春季行情如期而至,A股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六大券商策略首席研判:中小盘和Deepseek成焦点)

在业绩预告披露落地和春节效应落地后,市场迎来经典的“春季攻势”的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由春节后资金回流、业绩真空期等共同推动。

2月7日,A股三大指数继续上攻,截至收盘,沪指涨1.01%,站上3300点,深成指涨1.75%,创业板指涨2.53%,北证50指数涨4.96%。全市场成交额19918亿元,较上日放量4370亿元。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上涨。

据统计,蛇年第一周沪指涨1.63%,深成指涨4.13%,创业板指涨5.36%,春季行情可谓如期而至。

中信建投策略陈果团队分析称,多重因素助推跨年行情迎接主升段:

  • 一是节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多项政策推出,信心重估牛逻辑未变。
  • 二是2024年年报业绩预告向好率创新低,但节前已披露完毕,对市场扰动基本结束。假期电影、旅游等消费数据超预期。
  • 三是蛇年首个交易日港股深V反弹,恒生科技指数翻红,港股与中概有率先企稳回升迹象。

中小、成长风格占优

广发策略刘晨明团队统计了这一窗口期的赚钱效应。刘晨明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春节之后市场即将迎来一年当中“日历效应”最强的一段窗口期:过去十五年,【春节至两会】这一时间窗口,市场整体的上涨概率超过93%,申万小盘指数的上涨概率是100%。他表示,重点关注春节期间产业催化的科技领域,市值风格更偏中小板块。

招商策略张夏团队则表示,综合考虑春节效应后半场、当前国内政策积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预计节后避险情绪集中释放后,市场风险偏好将逐渐修复,交易重回活跃,A股风格在短暂的大盘价值后将转向小盘成长,月度维度看好偏小盘、成长、主题的风格,对应指数选择中证1000。

民生策略牟一凌团队指出,对于当下而言,考虑到节前两融的季节性平仓带来两融&龙虎榜买入共识度回落,节后两融的回补将是两融&龙虎榜共识度回升的重要驱动,春节后小盘/成长阶段占优的驱动或源于此,但要关注其拐点。

DeepSeek成焦点

陈果指出,Deepseek推动国内AI+信心重估,AI+仍是核心主线。Deepseek的突破进展是对AI+产业逻辑重大利好,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算力规模,实现了足以匹敌美国顶尖AI模型的效果,彻底颠覆了业内认为中国在AI竞赛中落后美国竞争对手许多年的固有认知,使得市场对中国科技竞争的信心进一步显著提升,或推动春节后国内AI+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走出独立行情,国内AI数据、算力、算法、应用等各个环节均将有所表现。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也表示,DeepSeek提供新的主题线索,春节后将快速演绎,国内AI产业链、AI应用受益,而英伟达产业链短期有一定调整压力。

华创策略姚佩团队进一步指出,DeepSeek高效能AI模型的出现或重塑AI产业链价值分布。

姚佩表示,DeepSeek大模型已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显著冲击,典型如英伟达1/27暴跌17%,体现了当前市场正预期DeepSeek大模型的面世将对AI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产生差异化影响:

1)上游算力环节或呈现“总量扩张但单位价值稀释”的阶段,即一方面模型算法效率的跃升使得同等级别智能任务所需的算力消耗显著降低,单位算力成本持续下探,传统“堆算力”的增长逻辑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下游应用的爆发又反向驱动算力总需求提升,形成“螺旋式迭代”特征,这将要求上游芯片厂商从单纯追求算力峰值转向能效比优化,未来架构创新能力或将比制程工艺更具决定性。

2)下游应用端则进入“低成本渗透”的红利期,资本市场定价逻辑或从单一“算力军备竞赛”转向“场景货币化能力”共同催化,如端侧智能化(边缘计算),模型轻量化技术推动AI向终端设备下沉,硬件厂商与软件服务商形成协同生态;人形机器人低成本AI大脑大幅降低商业化门槛,或加速从工业场景向消费级市场渗透;智能驾驶模型的高效替代方案降低车企智驾研发成本;AI手机/PC,端云协同推理催生硬件升级需求,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将持续切入AI终端创新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牟一凌谈到了当下市场定价特征。他指出,随着参与者结构的变化,当下市场呈现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定价特征。短期看,不同参与者的定价顺序呈现了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这也因此带来了市场风格与行业的轮动。但从更长的维度来看,在政策的引导下,保险+ETF模式更值得期待,这可能是未来更有资金动量的领域,这也进一步强化了主动基金通过向险资与被动基金的共识领域靠拢以重新获取定价权的可能。

牟一凌还提到,当下主动偏股基金依然可能通过向险资与被动基金的共识领域靠拢以重新获取定价权,而当下随着新政策的落地,这种路径的实现可能性在进一步强化。主动偏股基金与险资、被动基金之间的持仓差异是否明显收敛,以及分析师研究分布是否更向险资+ETF的领域持仓靠拢将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发展路标。而未来如果主动基金重获定价权,当下市场的定价模式或将再度被打破。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