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024年苏州进出口同比由降转增 规上工业较深圳差距加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7 17:34:47

(原标题:2024年苏州进出口同比由降转增 规上工业较深圳差距加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 上海报道

近日,苏州发布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6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对比来看,苏州在2023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4514.1亿元,比上年下降4.6%,增速同比扭转颓势。

苏州做对了什么?从细分数据看,苏州新兴市场较快增长。去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0741.4亿元,比2023年增长11.8%,其中对东盟增长10.2%。

“苏州对新兴市场如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显著增长,有效对冲了部分传统市场的波动风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对记者表示。

新兴市场进出口高增对冲

从对外经济上看,苏州正在企稳回升。

2023年,苏州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4514.1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出口额15081.6亿元,下降2.5%;进口额9432.5亿元,下降7.9%。

为应对下滑态势,苏州加强了对新兴市场的进出口。

2023年,苏州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当年,从贸易市场看,对东盟、美国进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0.7%;对印度、俄罗斯、中亚5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4.5%、6.9%和30.2%。

2024年,苏州对新兴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07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对东盟增长10.2%。

张春龙表示,从数据上看,2024年苏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实现了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进出口额的增长率。不仅体现了苏州在新兴市场的拓展成果,也反映了其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战略的成功。

在其看来,苏州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反映出苏州产业升级的成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再者,进口额的稳定增长则体现了苏州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及供应链的稳定性。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兴市场有望成为苏州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规上工业较深圳差距加大

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一直稳步增长,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4.13万亿元、4.36万亿元、4.43万亿元。不过同期,深圳相关产值分别为4.25万亿元、4.55万亿元、4.85万亿元,持续居全国之首。

从2024年披露数据来看,苏州与深圳差距进一步拉大。苏州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新台阶,比上年增长4.7%。而深圳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4万亿元,稳居中国“工业第一城”。

张春龙建议,苏州赶上深圳,还需在多方面发力。首先,苏州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如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其次,苏州需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借鉴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力度,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最后,苏州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汇聚,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苏州和深圳都在持续加大转型力度。

苏州在202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1%和15.9%。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8.4%。集成电路、传感器、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0.1%、81.2%、11.1%。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则预计,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近45%。

工业、技术投资潜力较大

2024年,苏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工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达2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分别增长53.7%、31.7%和58.3%。

不过尽管苏州工业和科技投资都保持两位数高增,但增速与深圳相较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4%。

对此苏州差距原因,张春龙表示,首先,深圳作为创新驱动型城市,其工业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链配套能力。相比之下,苏州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方面可能稍显滞后。

其次,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布局更为前瞻和全面,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和技术投资的快速增长。而苏州在这方面可能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

张春龙认为,苏州在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继续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等增长迅速的领域,应成为投资的重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本流向这些高潜力行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