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12:25:18
(原标题:系列重磅政策发布,每年投入超10亿元!全力构建天河“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2月7日,天河区委、区政府召开2025年天河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天河区天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凯旋发布了2025年天河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政策。
黄凯旋表示,近些年来,天河区出台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每年投入10亿元左右,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支持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天河产业集聚发展,经济总量连续18年保持全市第一,全国各区(县)前六,是广州综合产业基础最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集聚的城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天河区委、区政府在紧密衔接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市赋予天河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全力构建天河“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服务支撑制造业立市的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聚焦“数智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引擎。天河已出台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以及覆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时尚消费品、生物医药与健康的现代都市工业政策。为更好发挥产业政策的引领导向作用,天河区计划每年投入超10亿元,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以及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围绕“12+6”的重点发展产业及要素资源保障,加快出台系列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
本次大会天河区集中发布了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人才、现代都市工业3个战略性产业政策,现代金融、现代商贸2个现代服务业政策,1个招商引资措施,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3种经济形态的三年行动计划。
其中,人工智能政策围绕人工智能“黄金三要素”:一是强化智能算力供给。支持打造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加大低时延、高质量算力资源供给,支持企业采购智能算力。二是激励智能算法研发,支持大模型+企业加快智能算法自主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开源平台等。三是数据要素“破壁”,鼓励企业将数据产品以资产形式纳入财务报表,并支持企业开展数据产品交易,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政策叠加,目前对单个企业每年最多给予1500万元支持。
工业软件人才政策聚焦打造工业软件精兵人才梯队,服务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一是培育工业软件“明日之星”,鼓励重点企业数智化转型,支持重点企业新成立工业软件公司;二是支持研发创新“核心团队”,对工业软件企业加力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打造高质量应用项目、购买工业软件相关保险产品等给予核心团队补贴;三是打造人才培育“梯度体系”,支持引进产业顶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支持从业人才职业资格、职称认定,鼓励院校和工业软件企业联合开展产教协同育人合作。单个企业每年最多给予约1500万元支持。
现代都市工业政策聚焦科技驱动的高质量制造业和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都市消费、能源供应等领域。围绕产业空间、产业主体、研发创新给予支持,支持主体涵盖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创新主体,单个企业每年最多给予约2500万元支持。
现代服务业方面,现代金融政策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强调以金融活水滋养新质生产力,完善专项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强化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写好科技、数字、普惠等金融“大文章”,设置每年最高2000万元专项资金池用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
现代商贸业政策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抢抓新赛道、新动能。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定制及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贸易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打造专业电商平台;推动现代商贸提能级、优结构。支持流通领域强链发展,对处于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企业,分类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发展支持。
招商引资措施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出发点,强化要素供给。着重提出鼓励区属国企选取一批优质物业,按照工业厂房不高于每平方米每月35元、产业保障房不高于评估价70%的价格,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等相关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租赁;打造愿意来、主动投的格局。以创新资源、应用场景和产业链生态等天河区竞争优势,构筑招商引资核心竞争力;拓展全员招、协同引的网络。拓展央国企、专业机构、商协会、产业联盟等合作伙伴,推动招商主体多元化、力量专业化。
同时,天河还聚焦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三种区域典型的经济形态,分别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以“政策+行动举措”的形式,加强产业政策与科创、人才、金融、招商、载体等精准对接、协同发力。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楼宇集群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
黄凯旋还透露,除上述政策外,天河还将陆续出台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专业服务业、软件业等一批产业政策。同时,加强产业发展的预见性研究,有针对性围绕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科技金融等角度做好政策研究储备,将适时再推出相关产业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银柿财经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