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0:03:55
(原标题:科创抢跑,营商环境升级,长三角开年“卷”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2月5日,也是蛇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地在省级、市级层面召开“新春第一会”,开启新年经济发展阶段赛。
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也就是5%。具体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24年GDP规模分别为5.39万亿元、13.7万亿元、9.01万亿元、5.06万亿元,2024年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例约24.6%。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长三角各地“新春第一会”也将对这一年作出重点部署,科创和营商环境是多地提及的重点任务。
从长三角三省一市两会的重点看,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发展最期望抓住的机遇,各城市也期望通过科创和产业融合实现动能转换,做好长期主义工作,而营商环境优化更加注重从企业感受出发提升适宜发展的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多省市开年就重点强调创新,无论是DeepSeek引发讨论,让人们看见全球高科技服务领域的变化,还是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地位上升,我国的竞争优势从原来的低成本一般工业品生产开始向高效率的技术服务领域延伸,都反映出一个共识,高科技研发从需要巨额政府资助的公共服务变成了能够创造利润价值的新兴产业环节,而且发展前景广阔。
长三角多地在春节后开工第一天举行“新春第一会”,将全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拆解,抓好2025年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在曾刚看来,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情况都挺不错,江苏、安徽的GDP增速接近6%。从细分指标来看,上海2024年的社消零增速表现稍差,主要原因是基数大和高端消费有所下滑。
根据各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分别为5%左右、5%以上、5.5%左右、5.5%以上。
曾刚认为,从长三角三省一市对2025年经济增速设定目标看,江苏的目标定得稍显保守,定在5%以上。实际上,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发展优势很明显,产业门类齐全、建设用地条件优越、研发支撑能力强,每个地级市都有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产学研条件优越,发展潜力不容低估。
上海继续抓好营商环境,在新春第一会上沿袭传统,讨论优化营商环境方向,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
2024年,上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上海也成为我国首个“5万亿”城市。不过,同期,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0.19亿元,同比下降3.1%。
“上海相对长三角其他省份的新增工业用地潜力有限,很多产业暂时无法大规模‘工业上楼’,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明显受限于用地空间不足。”曾刚说。
浙江则紧抓创新,也把握共同富裕这一特色主线,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会——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持续推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4年浙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8251元和42786元,倍差1.83,比上年缩小0.03。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会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要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1月23日,江苏省统计局局长王显东在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江苏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加快推动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已升至全国第二。
安徽的“新春第一会”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强调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创和营商环境是长三角多省市在新春第一会提出的首要主题,不少城市将科技作为发展最强音。
“投资高科技,未来能够带来更高回报,值得更加重视,这是对研发活动认识的巨变。长三角区域新春第一会对科技重新定位,行动也非常迅速,与之对应的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串起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配套、用地保障等,畅通科技服务这一产业的全链条。”曾刚说。
王浩强调,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江苏,常州召开“全市企业发展大会”;南京召开202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泰州举办“新春第一会”,会议主题是“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扬州举行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亮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盐城召开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强调创新。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表示,安徽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区”,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年,安徽要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难题上担当作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闯出新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在新春第一会上,上海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提出5个方面58条任务举措,其中提到,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
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比较实质的内容是优化惠企政策和简化涉企检查,推动更多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全面推行“两库两单”和检查计划备案制度,实现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
在曾刚看来,以前重视营商环境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情况,而现在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情况下,优化营商环境更多是从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考虑,出台更多落地见效、贴近企业感受的细化举措。
“以往是政府领着企业干,建园区、定产业,现在政府是跟在企业后面做好服务和支撑,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科创企业也在做长线投资,企业自身追求与区域长期发展目标一致。”曾刚说。
和讯财经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智通财经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