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当农业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家丨新春走基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9:25:10

(原标题:当农业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家丨新春走基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2025年的除夕夜,一家来自深圳的无人机秀企业大漠大智控携3000架无人机登上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以一场精彩的无人机灯光秀点亮重庆夜空。

而在七百公里外,湖北中南部的一座偏远农村中,一架架农业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家。

笔者的家乡就在这座村落中。今年春节回家,笔者听得最多的话题,除了母亲的小龙虾塘,就是“无人机”。

行驶在乡间大道,车里的舅妈突然开启话题,“邻村的X姐去年(2024年)买了一辆无人机,(政府)补贴后才花了两万元多,播种、施肥、洒水、打药什么都能做,一个人靠它拉扯了近百亩地。”

新春的宴席上,母亲也接过话茬表示,邻居小伙前年也买了辆无人机,“去年我的地就找他打药,几百块钱,胜在轻松。”

春节假期期间,笔者又走访了同村的大娘一家,她和大伯两人承包了两百亩地,夫妻俩种大豆、高粱和玉米,全是机械化种植,不仅在村里建起了靓丽的小洋楼,还帮衬着儿子一家。

走进大娘的家,宛如进了一个小型的农机厂,拖拉机、铲车、收割机、货车、打药机、地磅一应俱全。

聊起过去一年的收成,大娘笑得涨红了脸,却又不好意思地摆手道:“哪有挣什么钱,混个日子罢了,去年唯一值得说的,就是买了一台无人机。”

过去近十年,大娘家用的都是一台老式的打药机,速度没有无人机快,操作起来也更费劲。

据大娘介绍,新买的无人机原价7万元,政府补贴后不到4万元,“如果是60岁以下的人购买,还能申请无息农业贷款,最高能贷30万元。”

除了自用之外,农忙的时候,大娘会将无人机租给附近的村民,“给别人打药,一亩地7—8元。这个(无人机)轻,操作简单,直接在系统上画图,几分钟就能打完一亩地。”

事实上,无人机的普及不仅提升了耕种效率,更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安全。

过往,农民种十几亩地都异常艰辛,近年来却常听到有人动辄承包上百亩地。科技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无人机的普及是其中一个最鲜明的案例。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催生了一大批植保农业无人机。紧随其后的各项标准也陆续出台,包括产品性能、质量标准等。

2017年,原农业部、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发布通知,将植保无人飞机纳入农机补贴试点。据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统计,2023年,植保无人机在全国农机补贴共涉及35631台。

而今,植保无人机快速发展,已成为“低空经济”板块中最成熟的领域之一。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植保无人机注册量超30万架,其中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在民航交换系统中占据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

然而,面对我国19.18亿亩耕地,这一规模仍显不足。

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据浙商证券预测,从已有经验看,当前我国农业通用航空作业量基本趋于稳定,且我国耕地较为分散且小农经济为主导,与日本有所相似但与美国大农场模式相反,因此当前农业植保空中作业形成以无人机为主,通用飞机为辅的格局,预计未来将继续维持该局面。基于种植作物和病虫防治测算,预计我国2025年耕地面积为25亿亩,无人机2030年渗透率达到50%,市场规模达18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