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广东新春第一会丨未来产业如何托起新广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9:27:22

(原标题:广东新春第一会丨未来产业如何托起新广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在蛇年春晚上扭秧歌的宇数科技、让英伟达都为之震惊的DeepSeek,两大中国科技企业掀起了春节期间全球范围内的大讨论。就在节后第一个交易日,DeepSeek掀起涨停潮,华为昇腾、云计算、AIGC概念大幅高开……

可见,科技“春雷”炸响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已然感知到全球科技产业体系变革的引擎隆隆。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广东“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大会提出,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我们要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广东重塑产业优势、催人奋进的紧迫感不言而喻。今年,广东专场设置了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为主题的分论坛,集结了来自“政产学研投”多个领域的专家,探讨广东如何用好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第一大省在新的一年指路定锚。

一个细节颇有意思。“本来有其他工作安排,后面有空了,就赶紧过来听听学习一下。”分论坛开始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赶在后排入座,聆听全程讨论。

他表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多了解政府、投资界、产业界等各行各业人士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看法,大会释放的信号对科研机构未来的研发布局很有启发,倍感信心。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春节期间,网上充斥了大量有关DeepSeek的消息,国外对此事给予很高的评价。”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表示,DeepSeek的成功经验带来了三点启发,一是证明了中国人工智能在基础业务模型、算法模型上有能力跟全球并驾齐驱,二是中国的基础人才跟基础教育已经赶上海外一流院所,三是中国在基础大模型发展起来后,叠加数据的丰富资源,有可能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领域与美国保持一定的平行水平。

可见,深耕人工智能产业的DeepSeek掀起了全球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热议,再次证明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谋篇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然成为重点建设的战略领域。

在这方面,广东亦有所布局。2024年9月,广东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提出要瞄准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等七大重点领域,构建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而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广东如何应对产业的快速迭代?以广深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双廊”为主轴,其余各地市特色发展的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发展空间布局蓝图,正在广东铺展开来。

前不久,广州提出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包括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六个未来产业。深圳则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布局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

不过,要汇聚形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广东的秘诀则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的“企业之树”。当前,广东拥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表示,创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等,但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三证合一的eVTOL企业,坚持的是不断滚动、不断造血的差异化创新,像低空领域,如果每家公司都保持在细分赛道的差异化创新,企业就有活力把低空产业“蛋糕”做大。

就低空产业来说,广东已汇聚了全国超30%的产业链企业,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正逐渐清晰。接下来,广东还计划打造 “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致力于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

作为深耕广东低空产业链飞行安全保障重要一环的企业,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晓军表示,广东低空产业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政府对低空产业链和低空基础设施的全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企业一直在加大各式各样的综合传感器的研发投入,为广东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但从全局看,让众多企业看好广东、扎根广东、深耕广东,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纲大任的理由更多还是缘于这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当前,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4强,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2024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 

“广东集聚了优秀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团队和研究机构,包括芯片制造、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等领域,整体卫星互联网生态链非常完备,有很多企业参与其中,这是广东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上海垣信卫星副总裁董立虎表示,目前商业航天正蓬勃发展,在发射资源上完全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阶段,广东利用好自身优势整合发射资源,对加快整体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非常重要。

产业发展需要多要素支持

尽管对于广东来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是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企业走向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路线明晰、商业模式成熟、科创成果落地,仍需要广东多方位的要素支持。 

“创新一定是有风险,也一定有价值,但资本投资是有成本的,所以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科技创新投入中,要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也要有创新意识。广东既有发展土壤的资本,也有特别优厚的营商环境,相信广东的科技创新一定是走在最前面。”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左丁表示。

近年来,广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围绕完善全过程创新链,广东各地市积极行动,亮实招、出硬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支撑。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永欣表示,深圳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体系,政府将围绕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从资金、政策、场景、设施、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服务企业、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接下来,深圳将围绕基础研究、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吸引、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升城市在创新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深圳已落到实处。去年12月,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在河套深圳园区正式启动,这将进一步填补河套合作区在成像器件验证测试领域的空白,提升广东在光电成像器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权泽卫作为该中试平台的建设者,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至少200多家科研机构,盛产前沿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但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应用阶段时,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同时企业新一代的产品研发和投入也需要中试平台,避免一些重复投资,增加研发效率,因此建设该中试平台可以让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充分交流,推动大湾区成为科技领域高地,快速推动新产业新技术落地。

不过,权泽卫同样表达了科技创新对金融“活水”的强烈需求。“实际上我们去年开始建设中试平台以后,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落实建设资金相对比较困难,因为这是公益性的、服务性的平台体系。广东的基础科研创新规模非常大,但在中试环节是个瓶颈,希望能成立科技中试平台的专项资金,把瓶颈打通,加大对产业端和需求端的交流。”

事实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企业和科研院所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少不了科技金融的支撑。过去一年,广东加快落实“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出台“科技金融15条”,科技信贷余额增长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3000亿元;全年全省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预计超3.8万亿元。

粤科金融董事长林浩钧表示,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粤科金融正与广东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基金,注入金融活水支持广东科技创新发展。“企业有创新力、操纵力、竞争力,用广东话来说就是‘一鱼三吃’,鱼头煲汤,鱼肉匹配,如果来‘煮粥’会使得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更强,因此富有活力的投资机构将对广东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