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首个异种移植试验获批,距离临床应用还需克服几道难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8:32:53

(原标题:首个异种移植试验获批,距离临床应用还需克服几道难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2月4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宣布,其异种肾脏UKidney移植临床研究获美国FDA批准,标志着异种器官移植领域首次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虽然已有突破性进展,但异种器官移植从临床试验迈向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观念更新、免疫排斥及伦理争议是主要障碍。在中国,此类移植手术也尚未获正式批准。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全球器官需求大,但人体捐赠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基因编辑技术有助于解决排异性问题,而且国外研究进展或将推动国内加快伦理审查和审批流程。在完成漫长的临床试验和数据积累后,国内才有望迎来技术的快速发展期。

全球首个

此项研究初期将招募6名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受试者,随后将逐步扩大至最多50名参与者。该临床研究获批,标志着异种器官移植领域首次迈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预估,该试验中的首例异种移植手术将于2025年中实施。

作为首次人体试验,该临床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评估UKidney在两类特定参与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类参与者包括:因医学原因被判定不适合接受常规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ESRD患者;以及已列入肾脏移植等待名单,但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更可能面临死亡风险或无法获得已故捐赠者肾脏移植的ESRD患者。

研究的有效性终点涵盖了多个关键指标,包括参与者的生存率、UKidney的存活率、移植后24周时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以及参与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UKidney的总生存期以及接受UKidney移植的参与者的总生存期也被列为有效性评估的重要内容。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将重点监测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蛋白尿、人畜共患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

一位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尽管国内在该领域的数据积累尚显不足,但随着国外FDA批准的相关研究进展,跨物种器官移植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实,近两年来全球异种肾脏移植技术不断有新消息传出。2024 年 3 月 16 日,美国麻省总医院移植中心完成了开创性手术,患者Rick Slayman成为全球首例接受猪肾活体移植的患者。

同年4月24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移植研究所团队紧随其后,完成了全球第二例猪肾移植手术,并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机械心脏泵和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联合手术。11月25日,该团队再次取得突破,完成了全球第三例猪肾移植手术。

器官短缺是全球长期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仅美国就有近90000人等待肾移植。尽管器官捐献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在供体选择方面,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狒狒作为供体存在诸多限制,如数量稀少、繁殖困难、价格高昂、脏器体积偏小以及存在逆转录病毒感染风险等。相比之下,猪肾移植技术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业内普遍认为,猪肾具有易获取、易繁殖等优势。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曾发表了两例基因编辑猪肾移植到脑死亡人类受体病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同玉在解读时指出,这两例移植在54小时的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移植肾保持粉色,灌注良好,并发挥了排尿功能。同时,移植受体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上升,肌酐水平下降,每小时尿量达到原肾的两倍以上。这些积极的结果为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的前景带来了曙光。

重重关卡

一个现实困境是,异种器官移植要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应用需要突破的卡点并不少。

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着观念挑战。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很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技术,但只要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生命延续和健康提升的价值,或许就能逐渐被大众接受。

此外,免疫排斥是主要问题之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则有感染等风险。

一位从事基因编辑供体猪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相关工作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国外已启动相关研究,但在中国,此类移植手术尚未获得正式批准,主要受制于伦理争议和排异反应等难题。国内批准需历经漫长的临床试验和数据积累阶段。尽管在皮肤移植领域已有突破,但其他器官移植仍需深入研究和更多临床试验的验证。

“这一过程既漫长又需要大量数据支撑,涵盖移植前的准备和基因编辑效果的严格验证。”该人士进一步指出,目前业内企业正积极推进动物间移植研究,如从猪到猴的移植探索,以期最终实现从猪到人的移植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跨物种移植可能带来的病原体传播问题,业界、学界也在减少排异反应方面做努力。

2024年3月,基因编辑猪肾被移植到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肾衰竭患者斯莱曼身上,标志着首例基因编辑异种移植进入活体患者。其中,斯莱曼接受移植的猪肾,被去除了有害的猪基因和病毒,以及被添加了某些人类基因以提高兼容性。

在异种器官移植方面,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并不罕见。据介绍,此次传出进展的异种肾脏UKidney移植的临床研究所有移植用的肾脏,均来源于经过10种基因编辑的供体猪。

在国内,由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领衔的团队,于2025年1月7日将基因编辑猪肝脏原位植入脑死亡患者体内,实现国际首次基因编辑猪肝脏完全替代人体肝脏。

该基因编辑器官供体猪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格”)提供。据中科奥格创始人潘登科介绍,为去除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敲除了猪对人的三种主要异种抗原(α-gal、Sda、Neu5Gc),并转入补体调节蛋白CD55、CD46和凝血调节蛋白TBM。

《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强调,基因编辑器官供体猪会被添加人类基因,这些基因产生的蛋白质有助于防止器官排斥。同时,部分基因被编辑以灭活猪基因组中潜在的病毒,防止其在人体内激活。

前述临床医生也表示,尽管美国已有手术成功案例,但患者存活时间相对较短,死因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而非移植器官本身。因此,需要积累更多临床数据和病例,以进一步完善移植技术。

“国外临床研究的进展可以促使国内加快伦理审查和部门审批流程的建设,确保国内拥有统一的监管体系来筛选适合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同时,国外的研究成果也能激励国内科研人员深化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推动整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该临床医生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