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人形机器人与汽车厂“双向奔赴”!优必选谭旻:已接到车厂超500台意向订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8:35:37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与汽车厂“双向奔赴”!优必选谭旻:已接到车厂超500台意向订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时间回溯至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万众瞩目下的Walker S缓步走向了港交所舞台中央,敲响铜锣——这也意味着,广东拿下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而聚光灯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优必选在做什么?

2024年2月,Walker S系列人行机器人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落地实训,完成了质检、贴标等工作。此后,其开启了向车厂的加速奔跑,先后进入极氪5G、一汽-大众、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并同3C企业富士康、物流企业顺丰达成合作……目前,Walker S系列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召开,机器人照旧是这场新春第一会的热词。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现身会场,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聊了聊人形机器人进汽车厂打工的事。

他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Walker S进入汽车厂是双向选择,前者需要后者的数据采集、后者也仰赖前者解决“数字蓝领”不足之困,优必选在工业场景计划分三步走,现已进入量产前的POC测试,预计将在2032年之前实现规模化商用。

南方财经:为什么优必选选择先进入汽车厂?

谭旻:并不是优必选选择了汽车市场,实际上这是传统产业和新科技的双向选择,是产业选择了人工智能、选择了人形机器人作为升级改造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数字化工厂的国家,先进的数字化工厂首先是在汽车行业爆发的。过往的几年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急剧攀升,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对于人形机器人积攒核心能力至关重要。

同时,汽车厂在高速发展中,也面临着缺工、少工的突出挑战,特别是在所谓的“数字蓝领”方面,而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解决这个困境的最优选项。

南方财经:Walker S的实训是怎样的合作模式?有哪些标志意义?

谭旻:是客户付费的模式。我们会签订战略合作,且这种合作不是一次性的,一般会延续1—2年。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优必选率先跨过了“秀肌肉”的阶段,从实验室走进了工厂,从仿真模拟场景走到了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去。

南方财经:成本仍旧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最大挑战吗?市面上一些其他人形机器人成本已经降至10万元以下,是否意味着它们能更快落地?

谭旻:去年我们已经成功把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到了50万元左右。但其实在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之前,成本并不是第一要素,人工智能能力才是。

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初期,其最大成本是研发成本。以优必选为例,2021—2023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都在40%到50%之间,每年约投入1亿元美金用于研发。比重高,但金额远远比不上特斯拉的擎天柱等国外企业产品的研发投入。近期,大家都在探讨deepseek如何用更少的训练成本实现接近ChatGPT的效果,我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做的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事情。

接下来正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黄金十年,最核心的是研发,是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特别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也正因如此,我们一直在加强实训力度。眼下,单机成本意义不大,机器人再便宜,如果没有核心的AI能力,工厂也不会使用。

南方财经:广东对于优必选积攒这种核心能力有怎样的助益?

谭旻:广东拥有8个万亿元级的产业集群,1.5亿人的常住人口,给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最多的实训和商业化场景;同时,这里还有着完善的机电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其工业制造场景同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造就了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环境。

南方财经:优必选在工业领域的商业化路径计划分几步走?现在已经走到了哪一阶段?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动作?

谭旻:我们在新型工业化方面的部署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是进行全产业链调研,深入新能源汽车厂、精密电子厂、物流企业等场景了解行业现状和需求,研究是否以及如何适配人形机器人。这个阶段花了优必选大约12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我们的人形机器人要在这些工厂进行12-24个月的实训。这可以被视为量产前的准备,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测试单台或多台机器人进入产业后的协作是否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验证了多项人形机器人作业功能,包括打胶、车身检测、贴标、分拣、物料搬运等等。

也是在这个阶段,优必选已经提前从新能源汽车这个单一的生产场景,走进了顺丰、富士康的工厂,实现了汽车、精密电子、智慧物流三大核心场景的全覆盖。

今年,我们的实训会进一步从每家工厂部署3—5台扩展到20—50台,由此来验证人形机器人多工位、多机协同,这也是量产前的最后POC测试。迈过了这个关,优必选就有可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

目前,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接到了来自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目前也在加紧生产中,因此今年会实现小规模的量产交付。

南方财经:您预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大规模落地还需要多久?

谭旻:第二阶段优必选预计要走两年,从2025年到2027年;2027年之后的五年内,也就是到2032年前,我认为是有希望进入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用阶段的。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