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1月8家医药生物公司“抢滩”港股,是谁遭遇盈利挑战?

来源:投资时报

2025-02-06 16:42:30

(原标题:1月8家医药生物公司“抢滩”港股,是谁遭遇盈利挑战?)

2025年初,医药生物企业上市潮流仍在持续,1月至少有8家行业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吕贡

2025年开年,医药生物企业赴港上市热情不减,这背后离不开港股市场持续发力。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港股市场在新股审批流程上进行了多项优化举措,包括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为满足一定申请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开辟快速审批通道,等等。

同时,港股市场对于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不仅允许这类企业上市,并且对预期最低值的要求设定较为适中。这无疑为内地处于初创期、拥有高价值在研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融资平台。这些企业即便尚未实现盈利,也有机会通过港股市场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自身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还在不断加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沟通合作,旨在为更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此背景下,多家医药生物领域企业开始积极筹备登陆港交所的计划。

医药生物公司涌向港交所IPO

据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共计有8家医药生物领域的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它们分别为问止中医科技(下称问止中医)、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西新药)、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62.SH、下称迈威生物)、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下称恒瑞医药)、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88506.SH、下称百利天恒)、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济药业)、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慧生物)、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

这8家公司同属医药生物领域,但各自的专业聚焦点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问止中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用品、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三大板块。其余7家公司分别深耕于创新制药、疫苗以及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

海西新药、迈威生物、恒瑞医药作为制药领域的先行者,目前已拥有多款上市或商业化的药品,分别覆盖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年龄相关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相比之下,宝济药业各管线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药品上市或商业化;百利天恒所有的创新候选药物也处于临床及临床前开发阶段。

中慧生物是一家疫苗公司,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该公司的产品管线丰富,包括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等核心产品以及其他11种在研疫苗。旺山旺水作为一家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小分子药物,重点关注病毒感染、神经精神、生殖健康三个治疗领域。

3家药企试图搭建“A+H”双融资平台

在近期赴港IPO的8家医药生物公司队列中,恒瑞医药、迈威生物、百利天恒这三家公司已先行在A股市场上市。其中,恒瑞医药上市时间较早,于2000年10月在上交所挂牌;迈威生物和百利天恒分别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登陆A股市场。

从A股市场表现看,近一年多来,恒瑞医药、迈威生物-U、百利天恒-U的股价走势并不稳定。按前复权计算(下同),恒瑞医药的股价在35.31元/股至57.53元/股之间起伏;迈威生物-U的股价区间则为15.36元/股至37.00元/股;百利天恒-U的股价波动更为剧烈,在96.21元/股至246.31元/股间震荡。

近日,这三家此前已在A股上市的医药生物公司纷纷涌向港股市场,谋求二次上市,引发业内人士讨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A+H”双重上市潮涌起有多重助推因素,包括政策层面的企业赴港上市门槛降低、市场层面的全球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助力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等考虑。同时,王鹏亦提醒,双重上市也带来一定挑战。企业需要遵守两个市场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这对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疫苗公司中慧生物也加入这股赴港上市的热潮。此前,该公司曾寻求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于2023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然而,同年9月,该公司主动撤回了这一申请。至2025年1月,中慧生物改道港股市场,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超半数公司出现亏损

在经营层面,近期赴港上市的医药生物公司整体表现略显疲软,超过半数的企业遭遇了亏损困境。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数据,问止中医、迈威生物、宝济药业以及中慧生物这四家公司,在其各自披露的报告期间内,均呈现出持续亏损趋势。

问止中医作为一家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借助中医大脑的技术支持,自成立来已服务超过10万名患者,近年来收入也实现快速增长。然而在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后,该公司报告期内尚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个月,问止中医的期内亏损额分别达到1.54亿元、1.94亿元和5572.1万元。

在制药领域,迈威生物和宝济药业同样面临亏损挑战。迈威生物在2023年及2024年前十个月累计亏损达19.23亿元;宝济药业在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的累计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则为4.24亿元。此外,疫苗生产商中慧生物在2023年和2024年前九个月的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4.25亿元、1.68亿元。

需要留意的是,主营创新生物药、仿制药及中成药业务的百利天恒,在经历了一段连续亏损期后(2021年至2023年),于2024年前九个月实现了业绩的扭亏为盈,期内盈利40.65亿元。

与此同时,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公司旺山旺水的业绩表现则呈现出较大波动。该公司在2023年全年实现期内利润642.7万元,但进入2024年后由盈转亏,前九个月亏损额达1.56亿元。旺山旺水公司方面表示,这一变化主要受到对外授权收入的大幅减少,以及行政开支、销售开支和融资成本的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

2025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部分医药生物公司

信息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证券之星对外担保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