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024年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比例再创新低,权益类理财产品最高赚50%丨机警理财日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4:42:53

(原标题:2024年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比例再创新低,权益类理财产品最高赚50%丨机警理财日报)

南财理财通 黄桂煊

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

回顾2024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一季度在内外部利空因素影响下快速下跌,2月政策利好与外资流入推动反弹呈现V型走势,二季度大盘震荡回落,三季度受益于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推动股市快速反弹,四季度A股市场整体偏震荡,全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上涨12.67%、9.34%、14.68%。

从产品表现看,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2024年末,理财公司存续时间超过1年的权益类公募产品共有34只,产品2024年平均净值增长率、平均年化波动率和平均最大回撤分别为8.57%、24.69%和17.19%。

单品表现上,华夏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产品进入榜单前十。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产品5号(AI算力指数)”在AI产业持续向上驱动算力相关板块行情的加持下,2024年净值猛涨近50%,在榜单中排名第一,华夏理财另一款产品“天工日开理财产品2号(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依赖通信设备行业带动同样涨幅居前,2024年净值涨近40%。此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驱动市场对红利的青睐,2024年红利板块表现强势,排名第三、四的两款产品都踩准了红利赛道,2024年涨幅均超过20%,其中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涨幅接近30%。

相比之下,光大理财“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因其重仓的生物医药行业整体承压,2024年业绩垫底,净值增长率为-17.34%,产品最新披露的净值为0.3925(2025-01-22),已跌破0.4。2024年四季度,管理人顶不住下跌压力,减仓了医药行业相关基金和个股,转而增持红利ETF以及银行、电力等个股。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除产品持仓的资管计划外,红利低波成为产品持仓的第一大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到9.07%。

在风险偏好下行的趋势下,2024年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06万亿元,较2023年末的0.08万亿元下降了25%,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银行理财总规模比例为0.2%,较2023年末的0.30%下降了0.1个百分点。

此外,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理财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比例逐年下降,权益投资比例在2018年末曾达到9.92%的高点,近年来权益投资比例逐步降低,2024年末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已降至2.58%,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

国信证券表示,结合近30万亿元理财的投向分布,其中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2.6%,对应规模约8000亿元左右,扣掉优先股等债性资产规模(估计约5000亿元),再加上基金中权益投资规模(估计约1000亿元),估计穿透后理财实际投资股票(二级市场加转债)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整体权益投资比例相对保险、基金均偏少。

同时,根据课题组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银行理财现金类产品的占比已经由前期的25%左右上升至占40%,产品不断低波化和现金化,也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难度。

不过,响应监管要求,推动理财资金入市是大势所趋。

近期,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允许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降低了理财资金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门槛,给银行理财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发行含权类产品甚至是权益类产品也成为理财公司热议的规划方向。

法巴农银理财就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中表示,将推出含权开放式产品,顺应加大权益市场投资的政策导向,把握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投资机会。

贝莱德建信理财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固收类资产为主,给客户提供的更多是低波动带来的稳健收益,而权益类资产长期具有较高的收益潜力,与固收资产搭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从客群看,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主要为面向公募客户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购买混合类理财和权益类理财的客户主要为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客户。部分客户的诉求是追求相对稳健的绝对收益,集中在优先股占比较高的低混产品;部分客户的诉求是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来博取更高的理财投资收益。”光大理财向课题组表示。

展望未来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光大理财表示,一是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多资产多策略的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布局;二是基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追求绝对收益的低混产品仍是混合类产品规模扩张的重点;三是被动策略的指数化投资将是理财公司布局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重要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