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0:09:43
(原标题:瞄准产业AI化 深圳宝安区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近两年,AI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另一面是,AI行业渗透率仍然偏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跑通场景应用,成为AI下半场竞逐的关键。
去年,深圳提出“全域全时全场景”概念,以场景为抓手,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宝安区获悉,《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近日印发,提出“AI+产业”“AI+城市”“AI+民生”三大方向,加速AI赋能千行百业。
根据《行动方案》,宝安区目标到2026年,引育3-5个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600家,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项目,带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550亿元规模,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成形成势。
据宝安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杨海波介绍,宝安区发力AI场景应用的优势在于,该区拥有商事主体98万户、总量居全市第一,且深圳“20+8”产业在宝安的覆盖度高,形成了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集群,产业AI化的空间十分广阔。
尤其是,随着“具身智能”概念爆火,机器人被视为AI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肉身”。而据《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宝安区机器人企业数量稳居全市之首,机器人产值、专利数则居全市第二,发展具身智能的软硬件优势兼备。
《行动方案》也明确,宝安区将聚焦具身智能,围绕“大脑”“小脑”“肢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动前沿人形机器人产线落地,实现人形机器人新的突破。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大致有“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条发展路径,前者侧重AI技术本身的突破和创新,后者则侧重将AI技术应用于现有的产业领域,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产业AI化是宝安区的重要方向。”杨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行动方案》,宝安区将开展“AI+产业”行动。在先进制造领域,将支持龙头企业开发工业垂类模型,在产品研发创新、设备智能交互、生产管控优化、经营管理自动化等方面落地应用。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宝安首家全球“灯塔工厂”。
事实上,宝安区首家“灯塔工厂”已于近日揭晓——法雷奥深圳工厂。通过AI驱动,该工厂成品缺陷率降低45.9%,前置时间缩短34.5%,生产效率提高60.2%,单位能耗降低27.1%,继工业富联、富士康之后,成为深圳第三家“灯塔工厂”。
而在具身智能领域,《行动方案》明确,宝安区将围绕“大脑”“小脑”“肢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一批联合创新项目;推进灵巧手产业园建设,为企业提供灵巧手开源母平台技术底座,推动灵巧手整机产品开发生产;推动前沿人形机器人产线落地,实现人形机器人新的突破。
去年11月,宝安区迎来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此次《行动方案》也提到,将依托领军企业核心资源,联合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落地10个以上联合创新项目并实现产业化,服务1000家以上企业。
除了机器人,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也成为重要的AI硬件落地载体,催生了AI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型设备形态。
而宝安区是深圳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级别。根据《行动方案》,宝安区将通过产品模式创新、应用场景联动、汽车数智化转型等途径,打造全身智能产品矩阵、全屋智能样板、全车智能应用标杆,同时支持企业大力开发面向终端设备的端侧AI、智能体等应用。
除了为辖区优势产业集群赋能,《行动方案》还提出“AI+城市行动”与“AI+民生行动”,使AI对市民群众来说更为可知可感。
例如围绕城市治理,宝安区将推动AI与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等场景深度融合,建设AI社区试点,探索社区管理、治理、服务AI化;围绕政务服务,宝安区将整合政府智算、数据、算法模型等资源,打造政务AI智能体,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示范标杆和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新样本。
虽说AI已成当之无愧的全球“风口”,但据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AI全球融资市场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一方面是OpenAI等头部企业吸引大量资本青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技术积累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原因,仍面临融资难题。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宝安要维护好三个‘朋友圈’,和企业家、科学家、风投创投机构做朋友。”杨海波说。
在维护风投创投“朋友圈”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将积极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产业引领作用,积极争取“20+8”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落户。充分发挥2支种子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能力,进一步推动种子基金、天使基金、“20+8”产业集群基金形成接续投资生态,吸引初创型、高成长型AI企业落地。
《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6年宝安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600家,带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550亿元规模。而据公开数据,2024年上半年宝安人工智能产业产值22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28%;已集聚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67家。
锚定AI企业超600家的目标,如何维护企业家“朋友圈”?《行动方案》明确了“引”和“育”两大方向。
一方面,宝安区将通过场景招商、链主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重点招引行业龙头、高成长型企业、创业团队;另一方面,将建立AI重点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具身智能、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打造一批AI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
同时,宝安区将通过专业园区建设,形成AI产业在物理意义上的“集聚”。具体来看,宝安将依托前海湾、西丽-石岩两大市级人工智能集聚区,在宝中及大铲湾片区打造1-3个AI专业园区(楼宇);在尖岗山市级重点软件集聚区,推动AI技术融入智能通信、虚拟现实交互、物联网、智能终端软件等领域;在石岩智造城打造人工智能中试放大及规模化应用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与深圳一湾之隔的香港,近年来也“追风”人工智能。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础科研实力强、人力资源丰富、数据自由流通,构成了香港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
这也为宝安区维护AI科学家“朋友圈”提供了新的机遇。《行动方案》强调,要用好前海平台,对接港澳科创资源和产业需求,提升与港澳在AI领域的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落地”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港澳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AI研究机构,高水平建设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