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构之家
2025-01-22 12:15:00
(原标题:汇友相互16.7%股权再度法拍!起拍价暴涨40%或因前次评估存纰漏)
【来源:机构之家】
近日,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汇友相互”)的股权再次被摆上拍卖台。据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汇友相互16.6667%的股权(出资额为人民币1亿元)系长安责任保险所有,目前该笔资产已被法院查封,对应执行案号为(2024)浙01执968号。目前,该股权的评估价为1.465亿元,起拍价则定为1.04015亿元,较评估价降低了29%。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笔资产首次法拍,早在去年8月,它就曾以1.0591亿元的评估价和7413.7万元的起拍价出现在众人眼前,但最终无故撤回。此次重新拍卖,评估价飙升至1.465亿元,起拍价也大幅提升至1.04015亿元,分别较上次上涨了38.3%和40.3%。如此短的时间内,价格涨幅如此惊人,不禁令人质疑:拍卖方是否在首次拍卖时严重低估其价值?
前次拍卖价值评估方法或存较大纰漏
从评估方法来看,两次司法拍卖的评估方式截然不同。初次拍卖时,评估机构以“非上市内资股股份”为由,声称无法对汇友相互的资产及负债进行全面清查,也拿不到管理层对未来的经营预测,于是采用了交易案例比较法(市场法)。这种评估方法看似合理,实则完全忽视了汇友相互作为相互保险社的独特架构和运营模式,堪称“闭眼瞎”。
而本次司法拍卖则回归正常逻辑。根据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的初始运营资金出资协议,长安责任保险持有的16.6667%股权对应的并非普通股权,而是1亿元初始运营资金及其出资前十年的利息收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形式,其价值自然应以本金加利息方式来计算。
具体来看,汇友相互16.6667%股权=初始营运资金+出资前十年的利息收益,其中收益包含两部分:①出资期限的前五年,收益率不高于提交审议时央行生效的同期银行三年期个人存款基准利率的200%;②自第六年开始,为提交审议时央行生效的同期银行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6倍。本出资协议所涉收益率及利率的规定,均按单利计算:若央行取消公布上述基准利率或实行利率自由化,则以央行最后一期公布的其准利率为准,最终根据上述核查结论及公式,计算其收益价值。
显然,初次评估时评估方未考虑到初始运营资金实际上是以债权方式提供的,出资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这源于相互保险社独特的架构,反映了评估方的严重不专业。因此,第一次司法拍卖撤回是理所应当的。相比之下,本次司法拍卖的评估方法回归了出资协议本身,严格遵循合同约定,显然更具合理性和公信力。或许,作为被执行方的长安责任保险正是对初次评估价过低感到不满,才促使了首次拍卖的撤回。
长安责任保险深陷困境,正处于风险处置状态
汇友相互16.7%的股权原本属于长安责任保险,究其关系,汇友相互和长安责任保险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汇友相互的成立之初。汇友相互成立于2017年6月,是我国首批三家相互保险社之一,专注于建筑业保险细分市场。长安责任保险作为汇友相互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在其成立初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长安保险不仅是汇友相互的唯一初始出资人,还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汇友相互的多位核心管理人员也来自长安保险,这进一步体现了长安责任保险对汇友相互的早期影响。但随着股权的出售和管理层的变动,长安责任保险对汇友相互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可以说,汇友相互和长安责任保险的关系经历了从紧密合作到因财务危机而被迫可能分离的过程。
然而,这笔股权如今却被法院查封,起因是长安责任保险与杭州金投行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投行小贷”)之间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这场纠纷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双方曾就互联网投资理财服务业务签订合作协议,长安责任保险为金投行小贷撮合的借款业务提供履约保证保险。然而,随着合作的推进,问题逐渐暴露,最终导致长安责任保险在2023年被金投行小贷告上法庭,并在2024年被强制执行,执行标的高达4.19亿元。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长安责任保险目前不仅被冻结了大量资产,包括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0.45%的股权、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16.67%的股权,还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的多处房产等资产,均处于被执行状态。这无疑是其多年来风险管理失控的直接后果。
从财务数据来看,长安责任保险的亏损之惨烈令人咋舌。2017年至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18.33亿元、-0.58亿元、-1.31亿元、-1.13亿元、-4.68亿元,六年累计亏损高达27.98亿元。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进一步亏损7.66亿元,此后财务数据便再无披露。
目前,长安责任保险的风险处置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国元金控)被委以重任,牵头主导长安责任保险的风险处置工作。国元金控已启动清产核资工作,旨在摸清长安责任保险的资产状况,为其后续的增资扩股或重组奠定基础。
汇友相互业绩平平,承保端存在高费用驱动痼疾
从汇友相互成立以来业绩来看,2017年至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从0.05亿元起步,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2.01亿元,却在随后两年急转直下,分别降至1.4亿元和1.29亿元。2021年,无疑是汇友相互业务发展的分水岭,此后连续两年的下滑令人瞩目。净利润方面,汇友相互在经历了前三年的亏损后,于2020年开始勉强扭亏为盈。然而,盈利之路并不平坦——2020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22亿元、0.02亿元和0.11亿元,起伏不定。尽管公司规模有限,但近年来始终维持着微薄盈利,这种“小而微利”的状态,更像是在困境中艰难挣扎,而非真正的稳健发展。
最新业绩披露显示,汇友相互今年前三季度的财务表现似乎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景象:保费收入达到1.25亿元,同比上升29.1%;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上涨7.5%。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高达834.08%和838.52%。看似业绩向好,然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承保端长期的“慢性病”。
综合成本率长期高位运行。2022年和2023年,这一指标分别高达142.24%和132.41%,2024年前三季度虽有小幅下降,但仍停留在127.77%的高位。分细项来看,综合赔付率逐年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更是低至15.05%,低赔付率看似为公司带来利好。但与此同时,综合费用率却一路攀升,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反映出汇友相互在承保端的运营模式存在严重问题。长期以这种“赔率低、费用高”的模式运行,无疑是饮鸩止渴,健康状况堪忧。
进一步分析公司业务及管理费,汇友相互始终处于高费用运行状态,业务管理费占保险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近两年更是超过80%。这表明公司业务更多依赖于费用驱动,这种情况在公司保费规模仍较小的状态下尤为夸张。显然,汇友相互需要在控制费用和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否则其长期健康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
从公司险种的具体情况来看,2023年年报显示,汇友相互的前三大险种分别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证保险(A款)和建设工程投标保证保险。保费规模分别为2,982.18万元、2,963.23万元和1,020.67万元,承保利润分别为132.21万元、-918.53万元和246.64万元。这些险种均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保证保险更是公司的核心险种,与公司定位高度契合。然而,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证保险却成为亏损最大的险种,且保费规模较2022年同期的4,637.42万元大幅缩水。这一变化或许正反映出建筑业面临的压力,以及在市场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业务拓展的艰难处境。
从整体来看,汇友相互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也较为薄弱,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够长期维持微利状态。然而,其承保端长期存在高费用驱动的问题,这一痼疾亟待解决。此次长安责任保险持有的汇友相互16.7%初始债权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如果拍卖成功,理论上不会对汇友相互的日常运营造成直接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汇友相互目前的管理力量大多依赖于长安责任保险的输入。一旦两家公司成功“切割”,其后续治理结构或许会受到一定冲击。
不过,在当前保险行业股权遇冷的背景下,2024年大量保险公司股权被摆上货架,但真正能成功交易的却寥寥无几。汇友相互的这笔股权(初始运营资金)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尴尬局面。然而,与普通保险公司股权不同的是,汇友相互作为一家保险社,具有独特的架构,且此次司法拍卖的折扣相对较大,或许能吸引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