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天降“50万”!金融“李鬼”升级,基金公司忙澄清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5-01-19 17:31:00

(原标题:天降“50万”!金融“李鬼”升级,基金公司忙澄清)

上周,每天都有基金公司发布“李鬼”澄清公告,成为近年基金业罕见现象。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这些案例涉及的作案手法,已不限于传统的股票投资,还涉及了银行贷款、大宗交易、伪造文件等新型方式,以及天降“50万”等案例。基金公司表示,电信网络诈骗可能也已涉足其间,对基金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基金公司虽对此提升了重视程度,但由于信息了解有限,对此仍是茫然无措。

三类作案手法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上周基金公司发布的“李鬼”作案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以协助办理贷款为由进行诈骗。申万菱信基金1月18日公告显示,不法分子以帮助客户办理贷款为由,骗取客户信任,获得客户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信息、手机验证码等资料,声称可协助客户刷银行账户流水以满足贷款资质条件,使用自己控制的手机号码代客户或引导客户在网上开立基金账户并绑定客户银行卡,控制客户基金交易账户,用客户银行卡申购货币基金并快速赎回,制造刷流水假象,谎称赎回款为借给客户刷银行账户流水的资金,并要求转账至不法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获取诈骗所得。

二是进行大宗交易、非标交易等形式实施诈骗。尚正基金1月17日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假冒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虚假APP、邮件和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大宗交易、非标交易、个股推荐等形式的非法活动。根据招商基金1月14日公告,不法分子冒用招商基金和员工名义,使用招商基金LOGO以及“网上开户”“建仓资金/操盘资金”“大宗交易”“预期收益”“名额限制”等表述诱骗投资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填写所谓的“招商基金CMFSFISF账户申请表”,签订保密协议/担保协议、下载“ CMFSFISF”APP等开展虚假投资理财,对投资者进行诈骗。

三是伪造基金公司文件诈骗。根据1月14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有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平台,通过群消息等方式向部分投资者发送伪造的《中信建投基金资金委托协议》《中信建投基金机构账户申请表》《中信建投基金核心信息保密协议》等文件虚构事实,意图诱骗投资者实施诈骗行为。

另外,假冒基金公司APP、用非法软件作案等手法依然盛行。根据1月16日富国基金公告,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富国基金及富国基金员工名义,通过QQ群邀请投资者下载聊天软件后进一步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APP“FUGOPRO”进行非法资金诈骗。富国基金表示,“FUGOPRO”非该公司运营的APP,该公司唯一APP为“富国富钱包”。1月15日,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及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其行为损害投资者、公司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华泰柏瑞基金表示,该公司不会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等方式散播非法网页链接、恶意引诱投资者注册非法软件。

基金公司投教难以有效触达

实际上,在2024年12月时,达诚基金、中欧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红土创新基金等公募发布过多起基金“李鬼”作案手法,主要是通过字样、LOGO等元素假冒基金公司,还以“打造妖股”“金牌规划师指导交易”幌子诱导投资者点击来源不明链接实施非法牟利,骗取投资者钱财。但到了2025年1月份,“李鬼”案例的作案手法,已衍生到了其他领域。

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基金公司虽对此提升了重视程度,但由于信息了解有限,对此仍是茫然无措。“相关部门要求我们对相关情况做详细说明,我们也针对此进行了汇报。但即便如此,我们对‘李鬼’情况的排查和摸底,依然难称彻底。”一家中小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年底以来的“李鬼”现象是从“边缘”地带“冒”出来的,基金公司的应对相对被动,难以掌握主动权。

“比如说,这些现象不是基金公司本身发现的,更多是个别投资者反馈到客服部门,客服部门才反馈到公司内部。但这些零星案例,更多是一些面上的现象,比如只有做法手法的基本特征,但这些情况涉及的整体投资者有多少、涉及的诈骗金额有多少,我们是不知道的。”前述公募市场人士称。

此外,北京一位公募品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基金公司一直针对相关情况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但这类投教活动触及的是主流基金投资者。也就是说,能接触到基金投教活动信息的,基本上是较成熟的投资者。但近期的“李鬼”诈骗的群体,很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金投资者,他们有些是股民,有些是网民,投资风险意识浅薄。这类人的投资者教育,基本是基金公司很难触达的。

在2024年底,券商中国记者曾了解到一个这样的“李鬼”案例。当时,一家基金公司品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一个游戏网民在打游戏时看到弹出的理财充值返还广告,上面写有基金公司名字。一些人最初在上面充值,比如充值100元返还50元,但后续充值额度大了之后就不一定返还了。后来,这些人就搜索基金公司,投诉了过来。“这些引诱广告不是我们投的,我们也不能承担这个结果。如果金额过大,我们会建议他们直接报警。”

“诱饵”高达50万元

实际上,金融诈骗是一个广大领域,各行各业都涉及资金来往。在线上资讯来往频繁且技术发达的当下,基金公司发现,电信网络诈骗也开始涉足其间。

根据红土创新基金分析,公募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近年来管理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然而,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电信网络诈骗也开始涉足其间,以包括伪造、冒用基金管理人身份实施投资欺诈、非法集资等多种方式进行诈骗,这不仅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根据诺安基金1月17日发布的《岁末年初,警惕非法金融活动的“过年新花招”!》(下称《文章》),诈骗分子不会因为过节就“放假”,反而会“钻”岁末年初人们资金往来频繁、防范心理相对松懈的“空子”,进行非法活动。对此,诺安基金列举了非法金融活动四大的“过年新花招”,其中有三个是金融投资之外的案例。

以天降“50万”案例为例,诺安基金《文章》显示,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的李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慷慨”地给李女士转了50万元让其帮忙投资。李女士本以为对方是说着玩的,没想到对方真的转了。李女士和丈夫刘先生简直不敢相信,随后夫妻俩到取款机上真的取出来了4万元现金。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报了警。民警介绍,上一层的受骗人将钱款转入李女士的账户后,骗子便会诱导李女士通过非法的App软件进行所谓的投资,再把钱转走,完成诈骗闭环。

对此诺安基金表示,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也在不断翻新。过去,诈骗分子可能通过一些小额的利益来吸引受害者;如今,他们甚至不惜一次性转出高达50万元,再将其包装成所谓的“投资”项目,以此来降低受害者的戒备心理。然而,其真实目的却是转移非法资金,并进一步设下陷阱诱骗受害者。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于陌生人所提供的无论是“小利小惠”还是“天降横财”,都要提高警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诺安基金说道,年节期间,遇到熟人、或是久未联系过的朋友,邀请我们聊天、视频、加群、帮忙点赞、打开陌生链接等,最好都能够先通过电话或其他可靠方式确认朋友是否真的知情。如果发现朋友存在被盗号、或是被AI换脸等情况,及时提醒朋友并帮助其恢复账号安全。

责编:战术恒

校对:王锦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1-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