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08 10:09:05
(原标题:理想破局AI的非典型路径:做基座模型、朝向AGI)
“AI,对理想意味着未来的全部。”
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在消失了近九个月之后于近期的一次直播中说道。
早在2023年1月的一次全员信中,李想就提到理想汽车公司的愿景是——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当时ChatGPT刚好诞生两个月。
但理想早在2022年9月第一次战略会中,就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真正重要的方向。李想觉得,应该把人工智能从隐藏战略变成开放的阳谋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理想。
2022年,新势力车企渐渐从生死线中缓了过来、开始冲击月销1万的目标时,理想的目标却变成了“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既不是成为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动车企业,也不是成为一家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企业。
不同的方向,导向不同的终局。在不同的目标中,汽车都是载体,但是人工智能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却不同。
成为一家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企业,终局是要做自动驾驶。李想则坚定地认为理想不会做Robotaxi。
他做了一个比喻,现在租房要比买房便宜得多,但还是会有人去买房,核心原因是“我们需要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为家人创造稳定、安全、舒适的环境。”车的逻辑也是一样,当一个空间变得更好、效率更高、体验更好、使用率更高,用户想的是拥有这个空间,而不仅仅是租用。
成为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动车企业,终局是要做电动车,回归的是制造业的逻辑,李想认为理想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造车公司。
为什么一定要是人工智能企业?
李想认为,汽车是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但不能仅仅停留在造车上。硬件是起点,但不能是终点,“我们不能做纯硬件公司,这样会错失很多的机会。”
连续多次创业的经验告诉他,“我要选择一个森林,要做森林里最大的树,而不仅仅是做一棵树。”直到现在,理想汽车的Logo后边从来没把“汽车”加上去。
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理想不是说说而已。
现在,理想每年100亿的研发投入,有接近一半的“子弹”打在人工智能上面。除了资金之外,李想作为一个非技术型创业者,也在弥补自己对AI的感知。“我每周会参加四到五次AI的会——有一个是每隔一天的会议,有一个是每周一次的AI例会。”
在走向人工智能的终局上,李想走了一条非典型的路。
“最重要的两个子集”
在李想的划分里,理想既不是一家纯粹的造车公司,也不是一家纯粹的硬件公司,理想应该像苹果、华为、小米一样,做一家生态公司。
“华为也不只是运营商企业,后面的一切是它从运营商做到相对稳定阶段,开始产生的。小米不只是一家手机企业,它有IoT,有自己的生态,甚至也有汽车。”
造车、自己做硬件,李想说,是为了让整个硬件体系、性能“再高一点点”、体验更好一些。但这些并不能拉开差距,因为硬件可以给供应商去做。
硬件只是起点、支柱,但不应该是终点。而如果要成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李想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基座模型,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自研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和云服务一样。这就需要企业有庞大的软件能力。
长远来看,在掌握基座模型前提下,一个真正的大模型产品,“一定是能够自主使用所有的设备、拥有所有的服务,不是软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基于基座模型,理想汽车目前To C 的AI产品有两个,分别是理想同学、智能驾驶,李想说,这是理想AI技术的两个最重要的子集。
按照行业标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两个产品,支撑他们的是两套不同的技术架构。理想所做的理想同学、自动驾驶,也是按照行业标准分割开的。但李想认为这只是早期阶段,还不是最终形态。
目前理想自研的两套大模型代表了两套不同的智能系统:基于语言大模型的Mind GPT在内部叫语言智能,正在做的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则被内部认定为行为智能。
这两套大模型,在李想看来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连接在一起,二者“殊途同归”。
AI要考验的并非只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从技术到产品,产品到商业的一个完整作战体系。AI要像人,就必须要既足够聪明、又足够有行动力。
在李想看来,两者能够产生连接的关键在于基座模型能进化为VLA(Vision、Language、Action)。“当空间智能实现L4、语言智能实现Agent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模型。”
这是因为语言模型还不能真正还原物理世界,需要向量,也需要通过语言、认知理解三维世界。
但为什么这两个模型在目前阶段还没有融合在一起?
李想给出的回答是时机未到。“虽然大家相信人工智能,但技术是错配的。它用了并不是真正符合人工智能的方式。但这都是进展。我们可能吃到第8个包子吃饱了,但前面每个包子都有价值。正是由于一层一层递进,才出现今天人工智能相对繁荣的景象。”
前段时间,理想已经上线了“理想同学”官方APP,开始从车机走向手机助手。 把理想汽车的智能体验从车内延伸到手机端;采用一段式的端到端技术架构的理想智能驾驶也已经稳步跻身第一梯队。
李想提到的两个业务是指理想汽车的两大核心AI产品:理想同学和智能驾驶,这两个业务是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再怎么做减法,这两个业务都不会砍。”
获得优先选择权
已经上线的理想同学App,是基于理想自研的基座模型而打造的一款人工智能应用。“基座模型所构建出的人工智能超级产品,会是新一代入口——它会在所有设备之上,在所有服务之上。”李想解释说。
为什么会让理想同学走入手机?
理想的切入点依然是家庭,核心依然是要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与传统语音助手不同,理想同学不仅回答问题,还可以看世界。它可以通过视觉感知识别物体,为孩子提供作业帮助,甚至作为家庭的一部分建立情感连接。李想说,很多理想用户的孩子,第一个接触的人工智能产品就是理想同学,“我为什么不把这个东西也同样放在他们日常使用的设备上?对他们来说,人工智能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家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李想认为,人工智能有着自己的进化路径,AGI(通用人工智能)会随着能力演进,实现三个阶段的迭代。
第一阶段叫“增强我的能力”。意味着它是一个辅助,但最后决策权在用户手里。比如L3智能驾驶,叫“有监督智能驾驶”,还需要用户在车上监督,进行最后兜底。
第二阶段叫“成为我的助手”。用户只要给它发任务,甚至可以发连续任务,它就可以独立完成,并对结果承担责任。比如,用户可以跟一辆L4的车讲去帮忙接孩子,用户不需要坐在车上,它就可以到学校帮我接孩子,并进行面部识别,打开门让孩子上车,然后再完成下个任务,送孩子学游泳、学乐高。“这个阶段比较好的状况是,它会变成大规模应用,是真正的iPhone4阶段。”
第三阶段是终极阶段——“是我的硅基家人”。AI能够延续并运用人类的记忆,自主做出决策,并主动执行多项任务,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
当前在智能语言助手赛道,已经有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创业公司月之暗面推出了Kimi、字节跳动推出了豆包、阿里云推出了通义千问、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腾讯推出了腾讯元宝等,这个赛道的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汽车行业。但在李想看来,现阶段依然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因为还没有出现“人人可用的to C智能体”,今天的大家都在尝试,为了拿到“AGI的L3和自动驾驶L4的门票。”
目前这些智能软件已经高度同质化了,理想现阶段推出“理想同学APP”的优势在哪里?
李想给出了三个优势:首先,是理想有至少100万的用户基础,有基础的用户启动量。其次,在空间智能方面,理想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论文和实践,目前自动驾驶这块业务依然保持第一。在语言模型方面,刚开始,理想的定位是跟随者,但后面会想着从十名开外进入第五,再从第五进入第三。
2023年,李想在内部信中首提人工智能公司,很多一线员工不理解这个愿景,而外部也不相信理想在认真做AI。
“当技术变更的时候,不相信是很正常的。”李想表示。他以理想做增程为例。2018年,增程被行业认为是落后技术,用增程动力形式的车企少之又少。“刚做增程的时候,你去问我们员工,这辆车成功率有多少?销量有多少?大部分员工认为一个月只能卖几百辆。这是因为大家并没有体验过新技术,没有看到这个技术能带来的价值。”
但是理想做了“小白鼠”,将增程器成功上了车,并成功让理想ONE、理想L9都成为了爆款车型。
“愿意做小白鼠很重要。它的一个好处是,能获得优先选择权。我比别人先体验了Volt,就会比那些没体验过Volt的人,更了解增程到底什么样。也更能理解,那些做得不成功的增程,为什么不成功。只有体验、尝试,才能获得这样的一个认知。”李想表示。
打赢这场硬仗的秘诀:不断投入、全力以赴
智能驾驶,作为理想AI技术的另一重要子集,目前已经处于第一梯队。
2019年第一代理想 ONE 上,理想做了数据闭环系统——波塞冬,一套采集、挖掘、标注、训练数据的工具链。截至12月25日,理想用户使用自动驾驶的总里程数已经达到29亿公里。
今年下半年,理想成为继华为之后,第二家开通全国城区智驾的汽车制造商,反超原本领先的蔚来和小鹏。看似起步晚,但在清晰的节奏下,理想交出了一份并不逊色的成绩单。
2024年10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端到端+VLM全量推送。紧接着11月28日,理想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率先全量推送。此外,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VLM,以及创新的AI推理可视化的交互也将通过OTA全量推送AD Max用户。
但这还不够。理想在智能驾驶的最终目标是L4。“目前端到端只能解决L3,解决不了L4。”李想说。
他觉得,智能驾驶要达到L4级别,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得有足够多的车跑在路上——500万辆以上;第二,要掌握VLA基座模型的能力;第三,要有足够多的钱,招募最顶级的人才,拥有足够算力。
2024年12月,理想汽车单月交付新车超过5.8万辆,2024年全年交付超过50万辆,历史累计交付超过113万台新车。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季度营收达到429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2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加156.2%,账上现金超过1000亿。跨过从0到1的阶段,迈向千亿规模,才能够支撑接下来的AI理想。
从去年9月份开始,理想就组织了一个人工智能专题周会。周会上集合了整个公司所有跟AI相关的人,包括智能空间、基建、训练平台相关的人员,分享两方面东西:一是最新论文,二是不同团队关于AI的最佳实践。除此之外,李想还会和陆奇、王兴等人探讨AI话题,借助“外脑”理解AI的核心以及实质技术。
但李想也明白AI会是一场大仗,“我会全力以赴地确保我们,有能力实现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并做好每一个环节。但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我没办法实现,或者我们因为犯了巨大错误没法实现,我也非常乐于看到有中国顶尖企业能够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非常的好,实现人工智能的第五个阶段。”
快科技
2025-01-11
证券时报
2025-01-11
证券时报
2025-01-11
时代周报
2025-01-11
时代财经
2025-01-10
格隆汇
2025-0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