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2025-01-03 08:44:00
(原标题:21家公司超八成股价跌破1港元!港股高教股怎么了?)
“现在来看,民办高教公司要想通过办学校来赚钱是有难度的,但是通过做教育服务型企业、做产教融合型企业等途径去实现盈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马学雷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民办高等教育企业是港股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运营所属的民办大中专院校,依靠学费及住宿费等获取收入。从2017年至2020年,多家民办高教公司集体赴港上市,逐渐在港股形成民办高教板块。
2021年,民办高教公司受到市场热捧,行业龙头市值一度突破450亿港元。但近两年,民办高教公司股价普遍大跌。截至2025年1月2日,21家民办高教公司,已有11家股价跌破1港元,民办高教公司路在何方?
民办高教股大跌
2017年2月,宇华教育在港股上市,港股迎来了首家民办高教公司。宇华教育上市初期,主要运营郑州工商大学。一个月后,民生教育也在港股上市。
除宇华教育和民生教育外,2017年还有新高教集团、中教控股等行业龙头在港股上市。随后几年,民办高教行业掀起赴港上市浪潮。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有4家、7家、4家民办高教公司赴港上市,港股也逐渐形成独特的民办高教板块。
民办高教公司以相关民办高等院校为经营基础,通过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获取收入和利润。上市的高教公司旗下大多拥有多家院校,一些行业龙头旗下院校甚至超过20所。由于资产优良、经营稳定,这些公司上市之初受到市场热捧。
2021年,港股高教公司集体迎来“高光时刻”。行业龙头中教控股市值一度突破450亿港元。宇华教育、希望教育(现证券简称“希教国际控股”)、中国科培等公司市值普遍在100亿港元以上。
由于恰逢“双减”落地,包括新东方在内的教培巨头股价纷纷暴跌。彼时部分民办高教公司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新东方。
行情在2021年下半年急转直下。从2021年下半年至今,港股民办高教股股价普遍大幅下挫。据Wind统计,目前,21家港股民办高教公司,市值最高的中教控股为90亿港元,大约相当于高峰期的1/5。
此外,曾经市值超过250亿港元的宇华教育,如今总市值仅剩13.3亿港元;市值曾超过180亿港元的希望教育,最新市值约13.1亿港元。据统计,21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股价较高峰期下跌70%以上。截至1月2日,21家港股民办高教股,已有11家收盘价不足1港元,21世纪教育、希望教育、民生教育等7家公司股价跌破0.5港元。也就是说,股价不足1港元的股票占比超过85%。
从备受市场追捧到股价暴跌,民办高教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晟泰教育投资集团总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陈炜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民办高教公司在资本市场遇冷,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过去几年民办高教行业政策发生变化;其次,目前市场对教育行业这种大型的重资产投资并不看好。另外,民办高校的办学本身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比如生源萎缩等,这些都导致现在的民办高教股不像以前那样受到市场热捧。”陈炜说。
从扩张走向收缩
民办高教公司的收入与学生数量及学费高度相关。因此,这些公司上市后,都在短期内进行了大量兼并收购,扩展规模。从2018年到2021年,多家民办高教公司办学体量大增。
如中教控股2017年上市时旗下仅有3所高等院校,2017/2018学年,公司旗下院校在校学生7.62万名。4年后的2021/2022学年,中教控股旗下院校已升至十几所,其中在国内就有12所院校,在校学生突破30万人。
东部地区某民办高教公司高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整合其他院校,是民办高教公司提升规模最快的方式,他们在上市时也曾计划实施对外并购,并寻找合适的收购标的。
但快速扩张未能持续,伴随着政策变化及高教股在资本市场遇冷,2021年后,民办高教公司的扩张戛然而止。近两年,部分民办高教公司已从扩张转向收缩,尤其是2024年,已有多所民办高等院校被相关上市公司出售。
“民办高教公司前几年扩张迅速,呈泡沫化发展。这两年一些民办高教公司出现债务违约等问题,再加上大环境的变化,都对这个行业形成了冲击。这也是影响民办高教公司估值的重要原因。”陈炜说。
兼并收购停止后,民办高教行业的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也大不如前。由于前期扩张过于激进,2024年甚至有个别民办高教公司已出现债务违约。
不过,即便扩张停止,但要维持现有的招生和收入规模也未必容易。从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多家高教公司在最新学年(2024/2025学年)的招生人数几乎已停止增长。虽然行业整体招生尚未出现下跌,但对未来的招生情况,市场并不看好。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办高等院校的招生还可以,基本上都能招满,但是目前也确实有一定征兆,可能现在一轮、二轮补录后还能招满,但2025年、2026年还能不能招满确实就有不确定性了。所以我看到现在还有一些学校在扩建,我其实是不太赞同的。”马学雷向记者表示。
出路在何方?
2016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2017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对民办教育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目前,前述民办高教公司旗下院校,仅有极少数登记为营利性学校,其余多数性质未定。
马学雷向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政策下,民办高校登记为营利性高校存在一定难度。但民办高教公司,也并不是没有发挥的空间。
“民办高等院校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等问题。未来谁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民办高教服务,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或许就能得到社会和资本市场的认可。”马学雷说。
陈炜也认为,民办高教公司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企业,最核心的还是要踏实办学,把专业办好,就业做好,把产教融合做得更深入,这将有助于企业及院校的长远发展。
“以前很多学校把资金都投在‘地上’、‘楼上’,对于学校的软实力建设投入是不足的,比如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这样的学校招生肯定不好。如果这些高校能够实现高质量办学,产教融合、学生就业能做好,这些学校就是有价值的。”陈炜说。
陈炜建议,民办高教公司可以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调整办学方向,在市场刚需,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上做布局,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海外市场也被视为民办高教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民办高教公司也可以出海,开展国际化办学,比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美国等都是合适的市场,可以与一些好的学校合作中外办学项目、国际交流项目,也可以直接收购海外院校。”陈炜向记者表示,目前出海已经是一个明确的路径及风口。
实际上,过去几年,多家民办高教公司的业务布局已经拓展到了海外。希望教育旗下已有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三所海外院校。希望教育在最新财报中表示,将全面提升现有海外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推动海外学校各项指标在公司中的占比,并积极推动境内外学校共享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宇华教育旗下已拥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郑州工商学院等高校,并在泰国经营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中教控股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达到2.44亿元,公司表示,其国际教育课程的新生人数同比增长超100%,公司与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院校开展了国际合作。
相对于国内,海外高教市场的状况更为复杂。民办高教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难以像几年前在国内一样迅猛。目前港股主要高教股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都不高,在海外市场“撑起一片天”之前,民办高教公司还需要积极寻找合适的产业“突围”机会。
智通财经
2025-01-15
智通财经
2025-01-15
智通财经
2025-01-15
智通财经
2025-01-15
港湾商业观察
2025-01-15
港湾商业观察
2025-0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