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3 22:16:24
(原标题:2024专精特新“小巨人”图谱:苏粤浙制霸前三,超八成“链上”新兴产业)
南财智库研究员 杨期鑫、朱治宣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在促进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战略和经济安全和形成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开展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培育工作,共计15962家企业入选,去除复核未通过的企业后,现存小巨人企业数仍高达14704家,已超额完成到2025年前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从整体看,我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续发展持续向好,不少企业进阶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业在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中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进一步看,“小巨人”企业目前已成为A股上市的主力军,上市板块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及创业板,且业绩表现亮眼,为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小巨人”企业正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其在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投入和加大研发,深耕细分市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据统计,“小巨人”企业中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链上,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和授权发明专利等都远高于同规模企业。
自2019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工信部已分六批累计公示159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已初见成效。
目前现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04家,已超额完成《“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数量。
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含复核通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第一批入选公示248家,三年后重新复核认定后通过155家;第二批入选公示1744家,重新复核后通过1079家;第三批入选公示2930家,重新复核后通过2430家;第四批入选公示4357家;第五批入选公示3671家;第六批入选公示3012家。
从“小巨人”企业分布看,六批“小巨人”企业在分布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其中,超1万家“小巨人”企业位于东部地区,占比接近七成,显示出东部地区在“小巨人”企业培育方面的绝对优势;在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区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同样快速。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及北京五省市领先全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均超过1000家,分别为2168家、1988家、1807家、1163家、1030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公开资料整理(期间存在搬迁企业)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从城市分布看,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国近300座城市,其中北京、深圳是唯二两个拥有超过1000家“小巨人”企业的城市。此外,从“小巨人”企业数量前20名的城市看,绝大部分为万亿GDP城市,技术人才、资本等基础雄厚或城市本身均已在特定产业有一定积累。
数据来源:企查查、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的原因之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
从行业分布看,“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例如,制造业企业占比高达63%,数量有9277家。具体到细分行业上,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是“小巨人”企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小巨人”数量均超过1000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可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个梯度。位于第四梯度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代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最高发展水平、最强市场实力,是制造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公布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广东以61家的增量位列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江苏新增55家、山东新增54家、浙江新增44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29家企业上榜,新增入选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并且深圳累计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95家,排名全国城市第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的生态主导力,还能够带动提升中小企业在各自产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和产业地位,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相互补位、共同做强的新格局。
以广东为例,其不断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数据显示,广东今年上榜的61家企业中,昂纳科技、立讯精密、吉阳智能、康冠科技、鲁邦通等不少企业是通过梯度培育,从“小巨人”晋级为“单项冠军”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已初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续发展持续向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上市的最强“军团”。
数据显示,近两年A股上市企业数为478家,其中“小巨人”企业数达270家,占比高达56.49%。特别在近一年中,上市企业中“小巨人”企业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7.5%,突出显示出“小巨人”企业的强大发展潜力,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数据来源:wind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从上市板块看,“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北交所及科创板,其中科创板上市“小巨人”企业占比高达68.75%,这一比例凸显了“小巨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市场认可度。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业绩表现看,“小巨人”上市企业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仅上市企业本身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上)总营收达1.26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净利润总额943.6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高达7.05%,是全社会研发强度的2.66倍。
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在各大产业集群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其聚焦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有较长时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推动制造业整体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建设。在百强产业集群中,“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20%,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小巨人”企业中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链上,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和授权发明专利等都远高于同规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尤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数量可观,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区域市场注入了活力。
以广东为例,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的“专精特新”企业总营收超2.6万亿元,资产总值4.05万亿元,利润合计736.3亿元,“专精特新”企业以0.4%的数量占比,贡献了约20%的中小企业营收总额,提供就业岗位约230万个。约85%的“专精特新”企业处于战略性产业集群。
而“小巨人”企业在牵引产业“蝶变”的道路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包括资金奖补、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面,旨在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4年6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2024至2026年,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业。
广东近年来对“小巨人”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广东省市区三级政府对首获认定或新迁入的“小巨人”企业出台了专项奖励措施,奖补金额50万到200万元不等;另一方面,获得“小巨人”资质的企业拥有更多机会获得技改、上市、信贷补贴、增支扩产等资金补助。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上市“小巨人”企业近五年平均获得政府补助金额呈持续增长趋势。2023年,广东上市“小巨人”企业平均获政府补助为1068万元,同比增长12.54%。
数据来源:wind、企查查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展望未来,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小巨人”企业将在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动能,并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为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4
智通财经
2024-12-23
智通财经
2024-12-23
观点
2024-12-23
观点
2024-1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23